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81节(1/2)

俄罗斯比它惨多了,被扒皮吸血吃肉甚至连骨髓都敲了吸干净,几乎只剩下一个骷髅架子。

在这里,没有金融大鳄索罗斯,却有无数个索罗斯,他们都在默默地做空俄罗斯。

他们的手段一样,从俄罗斯银行借出大笔卢布。以卢布为支付手段或者是购买实物或者是兑换成美金,然后迅速转移财富。

那卢布是如何迅速贬值的呢?

其一,私人银行和外资银行高息纳储。这是一种常见的金融手段,在通货膨胀时,经常被国家银行应用。

此时的俄罗斯就是典型的通货膨胀,这种膨胀从80年代后期苏联还在的时候就开始了。所以无论私人银行还是外资银行高吸纳储,都符合眼下的俄罗斯大经济政策。

现在政府之所以采取激烈手段进行经济改革,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抑制通货膨胀。

但这种事情必须得有度,大量本该在市场上流通的卢布被银行之类的金融机构吸收之后,市场上的钱变少了,就会让大家生活不变。

而国家有关机构也会形成一种错觉,钱少了,有东西没钱买,怎么办?刺激消费,再印钱呗。

这么一来的话,市场上真正拥有的卢布就远多与它对应的商品。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卢布实际贬值。

而俄罗斯正在实行休克疗法,这种经济手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彻底放开市场。如此一来,国家根本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来支撑现在的兑换率。而在休克疗法中,它又不能通过强制的行政手段来维持早就形同虚设的官方汇率。

它只能放开。

其二,在俄罗斯乃至全部独联体国家中制造卢布恐怖和卢布不信任。就是让老百姓觉得卢布不值钱了,它已经变成废纸了,你要是不赶紧抛掉的话,那就完蛋了。

正常情况下,那似乎不太容易。因为人民对于国家有种天然的信任感,卢布正是国家发行的货币。

可放现在的俄罗斯,制造这种恐慌并不难。

别忘了1991年1月份,当时苏联政府强行停用了1961年份50卢布和100卢布面额的钞票。而且还限制居民在银行的存款,要求他们每个月取出的钱不能超过500卢布。

名义上,当时政府给的解释是,因为大额卢布大量流出国外,他们必须以此为手段打击经济犯罪,来达到斩断外国势力利用逐步控制苏联经济的目的。

但实际上此举其实就是通过冻结居民存款以及没收现金来蒸发掉市场流通中大量滞留的货币,以此来稳定市场,减轻通货膨胀。

这么一来就是在掠夺公民财产,利用权力强行进行财富再分配。如此做法副作用无穷,它极度削弱了本国货币的公信力。

老百姓不相信卢布,因为事实向他们证明,政府时刻都有可能把它们变成一张废纸。

所以他们会竭尽所能花出手上的卢布,要么把它们换成商品,要么将它们兑换成外币。

眼下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奢侈品消费市场如此旺盛,未尝没有这个原因。

经济状况越糟糕,大家越是要花钱,而且是花在奢侈品上。一掷千金也总比钱变成纸强。

百姓不想要卢布,政府的血能有多厚,撑得起卢布?

说到底,政府不过是管家的角色。

俄罗斯正在推进私有化,80年代中期就已经放松乃至放弃了新闻审查制度。那么无论电视、报纸还是广播会迅速被资本控制,成为他们的喉舌。

偏偏普通人获得信息的手段就是这些媒体。

所谓三人成虎,人是一种社会性生物,只要你耳边天天响着同样的声音。你就会觉得有道理,十分自然地接受了他们的理念。

没错,卢布不值钱,赶紧抛掉。有能耐出国的立刻出国,贫贱不能移的,那就只好尽可能囤更多的物资,反正手上不能有卢布。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再碰上一个脑袋瓜子不好使,已经完全倒向西方的政府,真是不需要人家抢钱,独联体国家就拼命的往外送钱,自己还怕钱不够香,会被人家嫌弃。

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有两条大线,一条是拼命地往上跑,一条是死命地往下掉。

往上跑的叫美国,往下掉的叫俄罗斯。

很多人以此为例子证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却忘了一件事,独联体国家是在苏联独立后才走向崩溃的。

而在10多年前,80年代初,苏联的GDP曾经达到了美国的70%。

钱是大风刮跑了的吗?不是的,是被他们亲手送给了美国人或者说美国的资本家。

苏联以为自己是在和平中终结了老大哥的生命,其实这是一场战争,没有动枪没有动炮,因为它是金融战争,杀伤力丝毫不逊色于核武器的战争。

排队轮到周秋萍了,她进了大客户专室。

私人银行的经理给了她两个选择,一个是500万卢布的短期贷款,只能贷款半年,利息高达10%。另一项可以贷款三年,但是额度更小,只有200万卢布,而且利息高达15%。

显而易见,他们并不欢迎长期贷款。

谈判的主角变成了David,他在翻译的帮助下和俄罗斯人据理力争。开什么玩笑,200万卢布够干什么?看看外面的世界吧,卢布的购买力在急剧下降。

如果不是相信俄罗斯这么大的国家能够很快渡过阵痛,他们根本不可能在俄罗斯投资。

双方一番拉锯战,各种扯,最后终于定下来,半年的贷款期限,额度提高到800万卢布,但利息要按照15%算。

真是明目张胆地打劫。

周秋萍算了下,现在都已经3月中旬了,半年之后就是9月份。

她记得很清楚,当时她看到那张报纸的时间是秋天。对了,描述的就是8-19事件一周年,大意为抛弃苏维埃之后,独联体国家人民反而陷入了水深火热。

鉴于1992年的新闻管制算是相当宽松的,那么记者和编辑没必要一个萝卜千斤重,说的就是事实。

最迟到夏天,卢布汇率会暴跌。

这一趟可以赌一赌,再买一架飞机吧,按照租赁方式购买。

周秋萍签完了贷款合同,立刻招呼David去外资银行,她想探探底。

然而外资银行比俄罗斯的个人银行服务更周到,态度更亲切,审核却更严格。她根本拿不到贷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