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80节(1/2)

周秋萍倒是落落大方:“我和那边谈了,等我们的方便面开始正式投产,就会往那边发货。但现在他们缺食物,需要我支援一段时间。我想如果以后方便面在那边也受欢迎的话,那就再开一家分厂。”

诺维科夫没意见。

如果要开分厂,那就意味着现在的工厂规模扩大了,需要更多工人。说不定整个罐头厂的工人都能重新找到工作。

招聘的事,周秋萍没管,她全部交给了李工。

这就好比以前拉队伍打仗,给钱给了番号,后面招兵买马就是你自己的事儿。招来的人不好用,倒霉的就是你自己,自个儿担着吧。

忙完了用食物做首付款的事,周秋萍又跑了趟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最后敲定正式合同,亲眼看着船离港,才算放下心来。

这艘船会直接开去羊城,签给航运公司。

南巡谈话一发表,国内的情况顿时不一样了。反应在运输上,就是要船的特别多,航运公司的船都已经忙不过来。所以他们才会这么痛快地同意再租一艘船。

就连好不容易挤出时间跑过来的卢振军都不得不承认,她不管是买船还是买飞机,都赶上了好时机,不愁没有接手的人。

周秋萍煞有介事地强调:“我这都是分析过的。苏联解体,国内肯定立刻采取行动,不然继东欧苏联之后,下一个就是我们了。”

卢振军下意识地反驳:“那你怎么不想想另一种可能是直接返回去搞阶级.斗争呢?”

他不是信口雌黄,而是国内这方面的声音很大。去年819之后,国内一直有人认为苏联出事就出在了经济改革上,不搞改革就不会有这么多事儿了。所以,应该回到从前。

周秋萍不假思索:“大人,时代不一样了,门打开了,捂不住了。你看多少人跑出来了,上哪继续糊弄去?再说咱们都是大海航行靠舵手,舵手怎么想,决定的道路怎么走。”

她又催促对方,“你看这航母怎么样?想搞吧?”

废话,能不心动吗?中国海军都有个航母梦。但这大家伙不是你张嘴说心动就能心动起来的。想动手买它,没个几十亿美金,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人家还没建完,买回去以后必须还要再往里面砸钱。

周秋萍正色道:“钱在所有的因素里面是最小的问题。我跟他们谈过,他们也渴望给航母个好归宿,不想让它荒废掉。只要有这个大前提在,大家就能坐下来好好聊聊,争取找个大家都接受的了的数字。过了这村就没那店了啊。”

从乌克兰的角度来讲,按照目前尴尬的局势,俄罗斯掏钱购买这艘航母是最好的选择。这相当于兄弟内部分家,不至于引起西方国家强烈反对。可俄罗斯也穷啊。能买得起人家早就掏钱,让它继续干下去了,而不是摆在这里生锈。

卢振军是越看越喜欢,正儿八经的大航母的确不一样,里里外外都不同,有这么个大家伙弄回去,可真是绝了。

他点点头:“行,我通知他们派人过来考察,这事儿的确得快。”

他们说着中文从航母上下来,又看到了那艘巨大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

不知道是因为缺少拆除的资金还是其他缘故,它静静地摆放在那里,沉默地旁观着岁月的沧桑,没有围着工人对它进行拆解。

周秋萍转头问给他们当向导的工程师,后者只是摇头,表示不清楚情况。他们只是在严格执行上级的命令。

“拆一艘航母也很麻烦,我们现在必须得慎重地做事。”

对方显然不愿意深谈,周秋萍自然也不好追着人家问。

一直到离开的时候,卢振军还在感叹:“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这么强大的苏维埃,即便从里面开始烂了,好歹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轰然倒塌吧。

周秋萍暗道,这才刚开始呢。你以为现在是至暗时刻,其实它是未来几十年里最好的时光。

到了今后,国民经济倒退,寡头垄断国家,方方面面,无论经济还是媒体,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控制国民,才叫可怕呢。

忙罢这些事,时间已经飞快地跑进了92年的3月份。周秋萍和卢振军等人都不敢再耽误,赶紧收拾行李往俄罗斯去。

那个军事基地改建成服装厂的工作,他们要参加招标的。

但这件事,周秋萍真正能派上用场的地方很少。包括卢振军在内,只需要当那个拍板签字的人。其他招标前的琐碎准备工作,则需要从国内来的专家一点点地捋。

好在竞标对象实力不算强劲,废旧钢铁对大家的吸引力也有限。眼下的独联体国家,谁家没有一堆废钢烂铁呀。

他们缺外汇并不缺生产资料。钢铁换服装,化肥换粮食,木材换服装,旧军械换民用工厂设备,燃料换投资,都是常见的事。

国内的专家认为很可以努力一把,就竭尽所能干活了。

庞老板对此毫无兴趣。他一到俄罗斯就去找他的老关系,继续跟油井死磕。他就不信邪了,倒买倒卖的事情他是行家,不管是苏联还是俄罗斯,只要土地没变,他就能继续转下去。

周秋萍帮不上忙,索性全心全意做自己的事,也就是从俄罗斯的银行尽可能搞更多的贷款。

乌克兰已经是苏联解体国家中的老二,包括它在内现在都无法完全放弃卢布。其他国家更加如此。

现在使用卢布,还是能从这些独联体国家扒拉出不少好东西来的。所以,她必须得弄到更多卢布。

为了这事儿,她那位投资经理David特地从香港又飞到了俄罗斯。对于客户的要求,他十分为难:“您已经抵押过一回,二次抵押很麻烦,银行很难同意再度借款。”

周秋萍斩钉截铁:“这由你来想办法,我需要更多的卢布。大量的,越多越好。”

要是这事儿简单,她干嘛花佣金找他呢?要说在俄罗斯的关系,他还比不上庞老板呢。庞老板要是能够从银行给她捞出钱来,自然也不会轻易放弃对她的死缠烂打了。

David思考半天,最后终于下定决心:“那只能从私人银行贷款了。”

从1990年开始,苏联,现在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称呼为俄罗斯了,反正这片土地上出现了私人银行。这些私人银行规模普遍不大,对整个金融市场起的是一种补充作用。

David之所以不考虑它们,是因为它审慎的个性更加青睐于相信俄罗斯的国家银行。

在他看来,一个长期经历了社会主义的国家,私人金融在这里发展其实很危险。所谓积重难返,苏维埃的影响很大,说不定过不了几天就突然间国旗又变了颜色,私人银行作为资产阶级剥削的代表,会被收为国有。

连银行都不存在了,又该如何保护客户的利益呢?

况且私人银行的贷款利息很高,是国有银行的两倍甚至三倍。作为代理人,她当然需要竭尽所能保护自己客户的利益。

周秋萍好奇:“他们资金少,利息又摆的这么高,有人愿意从他们手上拿贷款吗?我是说正常的贷款。”

David跟她解释:“从国有银行拿贷款审批手续很复杂,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很难获得通过。而且他们完全没有服务意识,对客户的态度很糟糕。私人银行在这方面就做的好多了,他们知道客户的重要性,就是利息太高,普遍超过10%,甚至能达到20%,国家银行只有6%。”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