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99(2/2)

对了,那郎儿个是出巡哩出巡不是出去玩,而是天南海北的巡视。北方,要起码到长城外,东方起码要到蓬莱,南边最近也要是江南,西边,西边不太好办,但怎么也要到玉门吧

所以,小朱带着一大家子去白洋淀十五日游,算不上真正的出巡,只不过是一场小规模的出城而已。

因为,作为皇帝,长途出巡是不大可能的,根本没戏。

既然皇帝不出巡了,那么根据皇帝级别建造的马路,也就被大家冷淡下来。道路越来越崎岖,越来越狭窄。时间久了,好多道路还荒芜了。因此说两千年后的今天明代而不是21世纪,在中国的土地上,始终没有出现双向四车道的国家公路,要挖根源,还就出在嬴政设计师自己的身上。

虽说国家公路没多少,但官道确实不少,大明驿站1923所,这两千来所驿站之间的道路,就属于官道,整个国境内的交通网络,还是比较发达滴。

大家可以做个实验:拿十个瓜子,撒在a4纸上,整张纸面,基本会被瓜子所占据,驿站的道理也是如此,当初依靠谪官、罪民建设的驿站,如今已经成为掌控国家的必要基础之一了。

急报有很多种,八百里加急的意思,是送信的官差一天要跑800里。依此类推,六百里、三百里、一百里急、非急等等等等。

说上面这些话,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肋尼上报给皇上、内阁、九卿的谪兵修缮水陆通衢计划,就是依次来推行的。

首先将全部的官道进行分级。大城市之间,尤其以两京三都为代表的官道,要双向六车道。其余的就是逐级递减了,水路分江河湖海四种。

以驿站为点,以城市为站,彻底将国家的联系升级成20版本。将来出现轨道交通,就是30版本,出现空中交通,就是40。

这种宏伟的计划,在任何时候,都是很难完成的,更何况现在这个年景,可以说简直与劳民伤财没什么区别。

小朱也很犹豫,经常自己问自己:你是不是有俩钱儿,就烧的慌啊这还没怎么着呢,就瞎折腾,玩命呢吧

然而小朱的疑虑却被全天下的读书人歌颂成为“千古一帝”的丰功伟绩。呵呵,千古一帝从理论上说,是黄帝。从历史角度上客观的看,是嬴政。从民族影响力上讲,是刘彻。从完善政体制度上看,是李世民。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人配的上这个称号。

所以小朱清醒的命令曹化淳,把最先喊这个口号的人,全给抓起来。结果曹大胖子废了三个月的牛劲,才抓了300来人。还没怎么着呢,就吓死了四位,这下子又出事儿了,小朱赶紧叫曹化淳又把剩下的296人,全恭送回乡,死的的四位,也花钱给妥善安置了。

但不论如何闹心,这道路是必须修缮了,疏通河道,整备官道,无论如何都是必须而必要的。

首先就是邮路的问题,如果信息传递不及时,决策层就会出现错误判断。这是不敢想的。

粮食、物资、商品的运输也要依赖完善的交通设施,大路朝天,黄金一石嘛

然后就是提高军队的行军速度,不论是骑兵、步兵,还是车兵,一条标识清楚、平坦笔直的好路,都是非常重要的。虽说叛军、侵略军也有可能同样利用上官道,但两害相较取其轻嘛。

再有,不修缮水陆官道,小朱拿什么借口遣散谪兵单纯地给钱给粮给田地,属于太幼稚的行为。他们有的是力气没地放,衣食无忧之后,指不定出什么乱呢历次叛乱,都是闲置劳动力过剩的结果。小朱可不想花钱买罪受。

要知道,通过修路而将遣散的谪兵、退伍军人、募集来的闲散壮丁,集中在一起管理,是最好的办法了。平时保证他们顿顿吃饱,夜夜安睡,再随着修路的进展情况,就地安置,又有一次性补偿金这样的诱饵来稳定他们的情绪。不用十年,大明的公路建设,就可以顺利完工。还巧妙的获得这些青壮年的忠心。这买卖太划算啦

这其实也是在变相解决失业率的问题,反正你都要花费这些钱,索性做点实际的成果出来。

最后一个政治目的:修路就要勘察,勘察就要丈量土地,丈量土地就会摸清土地兼并的情况。摸清了土地兼并的底细,就可以有的放矢,一揽子解决土地问题。

土地兼并者,不是高官就是豪强,还有一部分是各路藩王。在没有摸清详细情况的时候,小朱是不可能制定有效办法解决的。

等到官道完备,修路的壮勇遍布天下,小朱的新军正式成为作战主力,小朱亲手提拔的青年将领也都手握军权之后,他就可以公开对天下宣战了。

这个天下指的是地主阶级。当个地主不能算错,中国人谁不想拥有几亩良田但问题的关键是不能太过火,您一大家子人口再多,也就一百人吧平均每人十亩地,也不过1千亩地,您倒好,一口气吞了上万亩,干吗啊满地打滚啊

土地允许私有的前提,是国家同样拥有相对规模,只有这样,才可以掌握统治的主动权。任何一种制度,任何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拥有国家财产,拥有比例过多的,叫做国家社会主义,拥有的相对较少但行之有效的,叫做国家资本主义。大明现在是一点没有,叫什么主义啥也不是嘛

***

“皇上,虽说肋尼此人,擅长城市的改建修缮,然则天下水陆官道,皆让番夷主理,怕有损我大明的体面。”

“呵呵,好啊郑先生能有此言,可谓公中体国,老成持重啊郑先生就说说,该何人主理啊”

“谢陛下,臣延请皇上能首肯工部孙元化、内阁贺逢圣主理此事,营缮清吏司司务浙江某某、都水清吏司某某某精于筹算,工于几何,共同协理此事,可谓两全。”

“嗯那不知贺先生可愿担当此事吗”

“回皇上,臣定当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敢有半分托大”

呦呵贺逢圣有性格小朱知道,但没想到这么不谦虚,不过也好,小朱又不是什么矫情的人,他能这么当仁不让,也合小朱脾气。

“好吧,就依郑先生所言吧,不过这个肋尼嘛”

眼瞧着肋尼从总指挥的位置,变成了总工程师,小朱怎么也要补偿补偿嘛

“回皇上,臣同肋尼于遵化共事几载,此人确也本事了得,但应属精于治水,而疏于修城之人,他的那些设计方略,失于理想,有些,有些”

“纸上谈兵对吧”

“对,对,对,皇上所言极是。”

“贺逢圣你是不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