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98(2/2)

轻罗得玉润,婆娑染花香。

云青踏薄泥,风朗临暖阳。

湖开荷叶碧,摇橹风尘忘。

通篇平铺直叙,与其说诗,不如说是断句断的好。

洪承畴诗稿:

岂必桃源竟是仙,白洋形胜更超然。

峰峦叠报疑无路,水势重环别有天。

随架衣冠辉洞壑,芸林龙彩护云烟。

福臣酩酊终旬日,胜昔游历尽九埏。

应该说从这两首诗所表现的内容上看,洪承畴的诗才似乎与小朱不相上下,但不排除洪承畴有意趋让,因为他要照顾君臣上下的等级关系,在对诗中,不能不考虑到遣词造句的问题,能写成这样,其实是远远高于小朱了。

总之,小朱和他的关系,很是不错。以至于到最后一天的晚上,他过来禀告明天回京的次序时,小朱才想起来,光想着玩了,谪兵制改革的问题还没提呢

从船头回到舱里面,小朱随意坐在临窗小几旁,翘起二郎腿,把胳膊肘顶在桌上,斜斜的靠着,顺手拿起一把瓜子,递给洪承畴。老洪没动,而是垂首说道:

“万岁,君子应像流水向东奔涌一样,时时注重自己的仪表,这亘古而不变的道理,臣斗胆说与皇上,请吾皇正襟而坐。”

切,小朱一边咔咔的嗑着瓜子,一边口齿不清的嘟囔着:

“为君父者,亦为人子,这不一个道理嘛,如今朕不在皇城,也就跟平头百姓没什么区别,再说了,这么坐舒服啊”

说完,小朱又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叫他坐下。因为老洪的资历浅,又是小朱一手提拔的大臣,所以小朱敢在他面前耍无赖,他呢,也不敢跟小朱太执拗,要是刘宗周在旁边的话,小朱是打死也不敢歪靠着茶几的。

洪承畴坐可是坐下了,但他怎么也不敢在皇上面前,唾沫横飞,口水四溅的嗑瓜子,只是拿起一粒去了苦心,再用糖渍过的莲子,放在嘴里,嚼都没嚼,就吞下去了。

“演卿啊,”臣不敢“唉,你坐着说话,朕这次封莲白洋淀,心境实在是大好,你看这大好河山,尽在你我君臣的掌握之中,实在是不枉人生一世啊”

“天子掌苍生,乃是天道使然,愚臣岂敢与君上比肩。”

“呵呵,虚词不说了,朕有件事要问问你的意见。”

“臣恭请吾皇旨意。”

“那里是什么旨意,就是有关谪兵改制一事,不知你这个新任的洪本兵,有什么想法没有”

“回皇上,谪兵一事,臣尝听孙阁老言及,臣想啊,这谪兵虽为祖制,但百年前世界,与今日之世界,已是大异。是故无需拘泥祖制,况且谪兵旧习,有违人伦,非圣君无以能明。臣附议”

靠别光附议啊我也知道这事儿必须要改,但怎么改啊就在小朱刚想开口问他的时候,洪承畴再次开口。

“皇上,谪兵改制,仍需变通才好,孙阁老所提的三代之约,虽为良方,但治标不治本,臣想,这白洋淀水路修缮的成果这么好,不如推而广之,于全国进行修备。工人就用边镇中的谪兵,这样,即可以省去募工的成本,还可以免去边镇隐患。同时,还可以劳役之名,将内兵归建,可谓一举三得。”

内地的兵丁,背井离乡的去边关打仗,时间久了,不是军饷越积越多造成区域经济畸形;就是人人生思乡之情无心苦战。谪兵又是属于犯人劳改情况,这战斗力能强到哪去与其在前线上添乱,不如回国内干活。洪承畴这个法子的确不错。

眼见小朱虽没有马上答话,但却连连点头,洪承畴兴致高涨,他毕竟是大明士子,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是他们这时代文人的最高理想。关于治国的法子,他早想过很多了。

“皇上,大明的荒田实在不少,但多数被藩王圈于名下,失地黎民反倒越来越多,因此,臣想,借着这次疏通天下水路的机会,选择清廉中正之士,暗中探访,勘察土地。将那些荒费的土地抽离出来,用来安置流民。同时,谪兵之人,可叫他们修水路到那里,便在那里安家,只要服满工役三年,便可以择地而居。从此以后,永脱兵籍。

纵使这些谪兵之人不想务农,也可以放这些人去南洋务工。流民中如也有不愿务农的,也同样可往南洋。这样的话,国内闲壮减少,对粮饷的压力也小一些匪患自然会降下来的。”

小朱的思维正式被洪承畴带动起来,连瓜子都忘了嗑。越想这个法子越好,本来小朱就对各路藩王的制度起了改革之心,这下好了,借着改革谪兵的机会,连藩王都能给摆平了,又找了一个替罪羊出来,实在太好了

“洪卿家啊你这个法子很好啊朕一概允了就是,回去你拟个条呈吧。”

“臣遵旨”

呵呵,谪兵改制,是个牵连很深远的问题,因为孙承宗的改制方案中,不仅涉及到谪兵,还涉及了户籍这个制度。户籍制度有利有弊,老孙的方法其实很柔和,属于补救措施。但毕竟牵扯的面儿太大,搞不好就是天怒人怨,这就需要小朱提前找个替罪羊预备着。

藩王制度也一样,好处之前谈过,现在单说坏处。明代养藩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