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5章 公务员制度(1/2)

武则天刚登基称帝没多久,就得知自己最后以落寞的方式退场,心里很不是滋味。

她想要向全天下的男人证明,一个女人也是可以做皇帝的。

最终她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可最后同样因为女人的身份,只能黯然离场。

这一刻,她理解了自己临死前的决定,为什么要以皇后的身份和高宗合葬,以及为什么要立无字碑。

她这一生充满了争议,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武则天:主播,朕想知道后人是怎么看待朕这一生的?

苏晨倒是非常理解武则天此时的感受,要不然也不会留下一座充满争议的无字碑。

“关于如何评价,主播想不仅是女皇陛下,其他人肯定也想知道!”

“评价一个人,是要看这個人做了什么事,放到女皇陛下身上,就是要看女皇在执政期间施行过哪些政策”

“主播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女皇的执政措施,想必大家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女皇的是非功过。”

“女皇的执政措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主播一一为大家介绍。“

“主播先从积极的一面来说,武则天在政治方面做到了重用人才和广开言路这两点。”

狄仁杰:陛下在重用人才这方面确实没话说,我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全仰仗陛下的提拔重用。

陛下大力发展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而他也正是通过科举考试得到了陛下的重用。

因此严格说起来,陛下对他恩重如山,有再造之恩。

张柬之:我虽然心系大唐,不认同陛下篡夺大唐江山,但也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陛下重用人才,我才能一路高升到宰相之位。

虽说他后来发动神龙政变,看似对不起陛下的栽培,但他这样做正是为了报答陛下的大恩大德。

“武则天以重用人才而闻名,她不拘一格,知人善任,不论对方的出身背景如何,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会得到她的重用。”

“还通过设立官员自荐制度和发展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许多名臣都是通过科举考试得到重用的,如狄仁杰、姚崇、宋塌、张柬之等。”

“武则天的用人之道不仅在她自己的朝廷中得到体现,后来的大臣们也对她的用人方略表示认可。”

“武则天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对能干的臣子和贤才有着爱惜和欣赏之情。”

“武则天重视人才的选拔,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需要有才能的人共同努力。”

“而且武则天还开创了殿试制度,以改革普通考试制度的弊端。”

“702年,武则天设立武举,从中选拔有军事才能的人,也对于稳定国防意义重大。”

“所以在武则天执政的年代中,始终有一批文似狄仁杰,武如娄师德的能臣良将为其效力,这些人才有力地维护着武则天政权的稳固。”

“武则天通过各种途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人才,扩大其统治基础。”

“此外,武则天在执政时,还下诏修订《姓氏录》,更加明确规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进一步打击了旧门阀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

赵匡胤:不说其他的,武则天执政期间严重打击了门阀的嚣张气焰,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朱棣:武则天开创的殿试制度和武举制度,对后来的朝代影响深远,哪怕是朕的大明也一直沿用,从这一方面说,武则天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刘彻:还别说,武则天虽然是一介女流,但不得不说她在人才选拔这方面还是很成功的,朕倒是可以借鉴一下。

武则天施行的自荐制度,他的大汉也同样有通过自荐制度来选拔人才。

但武则天的科举考试制度,却让他眼前一亮。

他记得之前天幕播放的视频中隐隐有提到科举制度,但只是顺带提一嘴,根本就没有细说科举制度到底是怎么选拔才人的。

现在主播说到武则天通过科举考试制度选拔了一大批的名臣,这让他格外感兴趣,迫切想要知道科举考试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的大汉急需要人才,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但目前他们大汉最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就是察举制,顾名思义就是大汉各个地区的官员选出当地的人才推荐给朝廷。

察举制远远不能满足朝廷对人才的需求,而且察举制也有很大的缺陷。

那就是各地官员对举荐人才拥有很大的操纵权力,这里面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乱象。

由于各地官员举荐人才的数量有限,这就导致名额基本上被各地的士族占据,普通人根本就得不到举荐名额。

长此以往,就会使得朝廷的官员基本全都是士族出身,使得士族集团越做越大,严重影响朝廷的决策。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被举荐的人才只会对各地的官员感恩戴德,会认为是各地官员给了他们飞黄腾达的机会,而不会感激朝廷对人才的重用。

察举制长此以往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堵死了普通人的路,使得各地官员和当地大族勾结,进而危害朝廷的统治。

他作为大汉的皇帝,自然清楚察举制的缺陷。

可没有办法,除了察举制,也没有其他好的人才制度。

但现在不一样了,武则天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了众多名臣,这让他看到了人才选拔的好办法。

要是他们大汉也可以搞科举考试制度,那想必可以给朝廷培养一大批的人才。

刘彻:@武则天,朕的大汉也需要科举制度,女皇能否给朕说一说科举制度的详细内容,朕也好参考一下。

武则天:@刘彻,科举制度内容繁多,朕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武帝还是询问主播吧,可以请主播详细介绍一下科举制度,朕正好也可以看看后面朝代的科举制度是怎样的,说不定可以借鉴一二。

刘彻和武则天的对话,引起其他各朝皇帝浓厚的兴趣,他们也想知道科举制度。

毕竟一个王朝想要繁荣昌盛、长治久安,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