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66章 揭秘(1/2)

.我很纳闷为什么燕云淑要约我在这里见面。

小时候口合药六厂的广告经常在电视上播出。“快退热,还是安瑞克”“新盖中盖高钙片,它含钙高,一片顶过去五片”等古早的广告语我背得滚瓜烂熟,现在也能脱口而出。

曾经,听大人们说,口合药六厂是个好单位,衣服鞋袜,米面粮油,没有不发的,“要是进入那样的单位,这辈子就不愁了。”这是早期东三省大而全的大企业写照,不少企业甚至还有幼儿园,学校和医院。

后来,随着商贸和信息社会的崛起,口合药六厂的广告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而且,由于自身产品结构老化等问题,口合药的市场规模和效益也逐渐下降,影响力不如以前。

这座欧式风格的药厂大楼建于二十年前,其中1至3层为办公区,4至6层是版画博物馆。二十年来,这座气质恢宏、造型精美的建筑见证过口合药过去风起云涌的岁月,也承载着城市和人民的共同记忆。

因为来的比较早,我就在药厂门口和当地人唠嗑。哈尔滨人很热情,丝毫不会觉得陌生人唠嗑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我找了个跟我年级相仿的人攀谈起来,他说,他小时候听说过很多关于口合药的故事,包括不限于,厂里会给员工发金条,发貂皮,甚至分房子。

“那时候,口合药就如同现在的互联网大厂,在那里工作是一件备受羡慕的事情。”

二十世纪40年代,口合药总厂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所属的一个部队小药厂,迁址哈尔滨后,发展为当时省内唯一一家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制药企业。九十年代还在上交所上市,是全国医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从此口合药进入发展迅猛的时代,员工福利确实颇为丰厚。

“金银首饰、手机手表、衣服鞋袜、米面粮油、应季水果没有不发的。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厂长发不到的。”

但历史却并非永远眷顾这片黑土地,制造业在这片土地上慢慢淡出舞台,将城市还给生活。口合药六厂也搬离南直路326号原址,“东北卢浮宫”成为闲置资产,它在东北的严寒里静静伫立。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一辆红旗L5停在了路边,从车上下来一个人,正是燕云淑。

和我聊天的那个小伙子,看到这辆红旗L5,眼中顿时露出惊讶之色。而看到燕云淑朝我走了过来,眼神就很怪异了,他打量了我一眼,好像我脸上有什么东西一样,就很自觉的走开了。

我无奈地叹了口气,心想现在的阶级隔阂已经这么严重了吗?随后便笑着向燕云淑迎了上去。

所以说,我其实也是个俗人。虽然口头上说着愤世嫉俗的话,但谄媚逢迎的本质还是刻进了骨子里的。

“燕姨,您来了。”我笑道。

燕云淑瞥了我一眼,说道:“来得很挺早,知道为什么约你来这儿吗?”

“不知道。”我很自觉地摇头。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就是想告诉你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我洗耳恭听。”我恭敬地请教道。

燕云淑转过头,说道:“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

“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我重复了一遍,颇为不解,“这句话有什么深意吗?”

我们一边说,一边往里走。其实,药厂的外部建筑只是与卢浮宫相似的很小一部分,当走到建筑里面,才真正地体会到这种金碧辉煌的感觉,体会到卢浮宫所应有的繁华,仿佛穿越到了中世纪的欧洲,和一帮贵族们在里面谈笑风生。

这座高六层的城堡式建筑,对外开放,在博物馆内畅游,更有了卢浮宫的艺术之美。

在室内,有充满着罗马风格的大柱子屹立在大厅内部,而硕大无比的水晶吊灯更是璀璨夺目,墙壁之上,都是极具年代感的欧式大理石浮雕,目光所及之处,都是豪华的装饰,这样的情形,只有在电影等才能看到。

其实,不仅是办公厂区,即使是在哈药六厂的住宅区,也能体会到浓浓的欧式风情,住宅区都是欧式的建筑,比如小区大门就建成了凯旋门的形状。据说,当地人找婚纱照,随便找一个地方,外地人都以为是专门跑到欧洲照的。

我和燕云淑径直到了版画博物馆,我们一边参观,一边聊着。

“东胡国曾经创造过非常璀璨的文明,但是很可惜,他们没有把握历史的机遇,最终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中。”

我点了点头,说道:“当时在火山口,我第一眼看到东胡王陵的时候,确实感到非常震撼。没想到,在殷商时期,甚至比那更早,在东北地区竟然已经诞生了如此高度发达的文明。”

燕云淑说道:“我想你心中,一定有很多疑问吧?”

我叹了口气,说道:“是的,我确实有很多疑问,但我实在不知道该从何问起,这些疑问在我脑子里挥之不去,但每当我想要去解开它的时候,它就会突然跑掉,怎么也抓不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