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1节(1/2)

当然,韩家在参场人缘不错,林启越跟韩立民处的也还行。

林启越有意结交,旁边再有韩立民、历秉卓帮腔,许世彦也不好太拿把,好像自己有点儿能耐就多了不起似的。

于是大家伙儿坐下来,喝着茶水嗑着瓜子,随便闲聊。

说着说着熟络了,林启越少不得就谈起关于参地综合利用的一些事情来,主要是征询许世彦的意见。

要说别的,许世彦懂得少,要说是跟人参有关,还真是没几个能跟他比的,毕竟他还有前世的记忆和经验呢。

这个参场,别管是国营还是地方,主要都是种参,所以别看一参场都是工人,干的也是老农民的活。

但是参场只种人参不种地,工人领工资,不挣工分,福利待遇也好。

八六年开始,县属几个参场都开始实行家庭农场生产责任制。

总场把各年生人参划成小份,承包到家庭进行田间耕作管理,产品交总场,由总场核算。

九七年,一参场改制,成立了抚松东方参业股份有限公司。

当时筹集了资金两千七百万,使一参场的产业达到最辉煌时期。

应该说,从八六年到两千年,是一参场发展最好的黄金时期。

那时候,一参场的职工都有钱,日子过得好。

一参场的姑娘外嫁的少,要是东岗镇这头的姑娘能嫁去一参场,亲戚朋友都跟着高兴。

有一年,一参场搞场庆,各种农用三轮、汽车、摩托,绕着东岗半圈儿,那时候是真的红火。

两千年往后,一参场开始走下坡路,逐渐衰败。

工人只能向外发展,自寻出路。

没过几年,一参场就这么黄了,连一参场的加工厂,都便宜卖出去了。

后来赶上省里直接成立池西区,专门搞旅游开发。

一参场那些职工都有退休,房子拆迁都换了楼还得了钱,反正日子过得也都挺好。

第二百六十八章 技术顾问

之前跟历诚容说什么综合开发利用,确实是许世彦的一个想法。

当时就是随口一说,其实具体实施起来,方方面面要遇到的问题很多。

许世彦也没想到,历诚容这孩子当真了,也不知道他咋想的,还写了材料递到林书记那儿。

如今林书记问起来,许世彦也不好再装着不懂,就只能说说他的看法。

除了之前跟历诚容说的那些,许世彦还提出了几点。

一个是人参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还有一个是人参产品的品牌效应。

“林哥,你就说,咱长白山的红参,比高丽参差么?

不差吧?那为什么,咱的人参就卖不过人家高丽参?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把名堂打出去了,都知道高丽参。

咱现在,多数就是粗加工,没有精加工,做不出主打产品来。

没有能立得住叫得响的产品,你说咱的棒槌能比得过人家么?”

“咱现在的加工方式,不论红货白货,都是最粗放低端的加工。

咱种出来的棒槌,让外国,尤其是南棒和东夷的客商收走了。

人家呢?人家收过去,提取人参皂甙、制作保健品、制作化妆品。

他们从咱这低价收走原料,精加工之后再销往各地,价钱不知道翻了多少番。

为啥咱就不能自己加工呢?凭啥咱就放着钱不挣,让人家把钱挣走了?”

这话,许世彦憋在心里两辈子,今天终于说出来了。

哪怕是到了他重生那时候,东岗地区,不,应该说抚松地区,大部分的人参,依旧是粗放加工后就直接上市场出售。

被外地客商买走,再卖到国外,或者,直接卖给国内几个大型药业。

本地能做深加工精加工的,太少了,钱都让别人给挣走了。

参农拼死把命的在地里忙活,挣的全都是辛苦钱。

“哎呀,你看看,我就说,应该找老弟好好唠一唠吧。

这些话,不光是咱们应该听,县里那些领导更应该听听。”

林启越听到这里,激动的拍了下桌子,那桌上的茶杯都跟着弹了下,杯子里的茶水溅出来一些。

“许老弟,我瞅着你是个人才,人才难得啊。

你想不想来一参场?你要是想来,我现在就能拍板儿,聘你过来当技术顾问。你看咋样?”

林启越对许世彦说的,参地综合利用、人参产品深加工、精加工,都特别感兴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