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7节(1/2)

论在康熙的眼皮子底下搞事情,整个紫禁城,水平能超过她或与她比肩的,也只有敏若和瑞初了。

爱新觉罗·本觉罗舒窈道:“我读那书,觉着颇正常,也没品出什么悖逆之处。那些御史眼睛都是什么做的?真钢吗?”

敏若扬扬眉,“所以说朝堂水深,让你别轻易往里迈。”

舒窈嘻嘻笑,道:“我这不是还有您、七姐和阿玛额娘么?”

她说的阿玛当然不是康熙,指的是法喀。

她与肃钰已于去岁正式成婚,叫法喀和海藿娜阿玛额娘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事实证明,论做阿玛(指给女儿做),法喀实在比康熙靠谱许多,有法喀明目张胆地袒护,舒窈那边是经费也不愁了、麻烦事也少了,有些絮絮叨叨的烦人声音也不见了。

因而虽然成婚后就夫婿便回到粤地驻守,但舒窈的婚后生活还是颇为顺心的。海藿娜和法喀是真做到了拿她当女儿看待,肃钰不在,一家人也不显生疏,海藿娜在生活上对她处处关怀照顾,也时有提点。

这些年海藿娜陪着法喀风里来雨里去,朝堂中的明争暗斗见了不知多少,几处提点都令舒窈受益匪浅,如今舒窈一口一个阿玛额娘叫得脆生得很,淳嫔并不吃醋,相反,细细询问之后,她只为女儿庆幸。

敏若见舒窈明媚得意的模样,心里也舒快,点点她的眉心,道:“如今,你就只管专心做你的研究了。”

舒窈用力点头,很振奋又很小声地道:“我一定不会让七姐失望的!”

她会不会叫瑞初失望,一时似乎还看不出来,但秋日里,瑞初在江南,是实打实地做了把大动作。

左手捏着御赐玉佩——就是康熙早年戏言用来砸额驸的那块,右手提剑架在一方大员、两江总督的脖子上,这放在哪朝哪代,也都绝对不是一件小事了。

正蹲在谷场里美滋滋的安儿听到消息时愣了一下,瞪大眼睛,半晌道:“瑞、瑞初如今都到这地步了?”

洁芳闷头转了两圈,道:“入宫,见额娘。”

不管是因为什么事,自家妹妹,怎么也不能让朝臣们的吐沫星子先落到瑞初身上。

不然她和安儿这些年可真是白活了。

还种什么地?山里啃树皮去吧!

第一百九十九章

安儿与洁芳到底没在朝中扎根,因而对各种风声消息算不上十分灵通,只因洁芳习惯做事留后手准备,才稍微留出一点关注。

因而对此次事件,他们听到消息虽早,却不算全面。等夫妻二人抱着护犊子的心匆匆赶到宫中时,敏若宫里茶已沏了两轮,蓁蓁的动作最快,快速与敏若沟通一番,领了定心丸走了。

海藿娜与她前后脚进来永寿宫,入内便匆匆说起此事,又道:“法喀说了,噶礼行事不端有过失在先,咱们瑞初行事虽然莽撞,却师出有名,不算大过,只看朝中如何应对。也请姐姐放心,若有人寸心针对,咱们家也不是吃素的。”

“我知道。”敏若思忖着,问:“江南的舞弊案,你们探到多少?”

海藿娜抿抿唇,道:“只探到秋闱中榜多是家中有财势而素无文名之辈,其中竟有数文字不通者,江南轰动,学子抬财神入学宫。噶礼意图调兵镇压,被瑞初率侍卫持剑抵下,瑞初亦当街对江南学子保证会以此事还众人公道。

持剑逼两江总督的罪名不小,噶礼参奏瑞初的折子快马入京,就是想打一个先入为主措手不及,不过江苏巡抚张伯行在事发之后奏明此事的折子也一同离江南入京,再加上瑞初的陈情折,这三封折子应是一齐送到的,如今距京还有一日半的路程——至于真正几时到,还是要看姐姐的意思了。”

折子还没到御前,京中却已掀起轩然大波,这事情背后没有人推波助澜,鬼都不信。

听完海藿娜的回答,对京中有几家现在能收到的消息,敏若心中大概有数。

她指尖轻轻点着炕桌,问:“哪家的动作 ?”

海藿娜只对着敏若用手比了个“八”,又抬指虚虚指向另一个方向,“如今最关注江南的消息的就是这两处,也唯有这两处,还有两分立刻知道新消息的能耐了。”

说完,海藿娜顿了一顿,又低声道:“这消息能如此快地传入京中、又在京中流传,只怕噶礼与京中已有了勾结,此次正是来势汹汹地针对咱们公主。”

江南是块肥肉,江宁织造的位子谁都想要,他们那时斗得风生水起,虞云中途下场抢了果子,怎么可能不招嫉恨?何况后来八阿哥恐怕也反应过来,当年朝中为三个织造位争得昏天暗地时,是谁坑了他一把。

而太子那边,若算恩怨就更简单了,早年的情分是有的,四十八年瓜尔佳氏与肃钰结亲的事也确实闹得不大好看。

再论利益,这几年太子对瑞初和钮祜禄家几度拉拢都没能得到结果,江南这块大肥肉悬在眼前却能看不能摸,谁受得了?八阿哥那边自然也是同理。

他们推波助澜这番风声,真正盯上的并不是瑞初,而是处在江宁织造位上的虞云。

在他们看来,虞云无家世底蕴,能够一朝得圣意坐稳江宁织造的位子,无非是因瑞初罢了,将瑞初打下来,虞云那江宁织造的位置也就做到头了。

提剑威逼要员,这事往大了说没准能治瑞初一个“大逆”,不过哪怕是与瑞初有旧恨的八阿哥也没敢直接明火执仗向那个方向进发,而是选择先放出风声,以观察康熙的态度。

——毕竟康熙偏心这件事,他也不是头一日知道了。

“目光短浅。”分析出幕后之人的动机,虽然知道他的行为正合了瑞初的意,是瑞初一步一步算计出来的,敏若还是莫名不爽,类似与一种感觉他有眼无珠的不爽。

但这一点也正证明了瑞初如今行事虽然张扬,可稳扎稳打扮猪吃虎的路线却还是走得很稳当,这点是值得高兴的。

如今破局的关键在于圣意裁决,敏若需要做的,就是保证瑞初的陈情折与张伯行奏明江南之事的奏疏比噶礼告状的折子先被康熙看到。

至于如何保证三人同日送出的奏疏,分出次序被康熙看到,还不会被怀疑插手奏疏呈递要务,那就是敏若的本事了。

若是此事未在京中先发,三人的折子同日抵达,康熙最先看到的必然是瑞初的折子,这一点毋庸置疑,也无需人操心。奏章到达,御前人明悉圣意,自然会将公主的书信奏章摆放在最显眼紧要之处。

但如今事发,幕后之人虎视眈眈想要敲瑞初迎头一大棍让她带着罪名将她逼回京师,就需要敏若在其中来个御前闹事做戏一条龙了。

同时,她也需要提防在京中推波助澜的幕后之人在御前折子次序上动手脚。

噶礼到底是两江总督,官位在张伯行之上,论实权也在瑞初之上,出了这样的大事,康熙要了解情况时,按理自然应该先看噶礼的折子。

但康熙偏心眼子啊!敏若要做的,就是先去替瑞初洗脱嫌疑,诱发康熙的偏心眼。

也不必十分偏心,先认准瑞初清白无辜就够了。按照避嫌原则,看折子时还不避开两位当事人,先看时任江苏巡抚、素有清正之名的张伯行的折子?

张伯行正儿八经儒家弟子,崇尚理学,为人迂腐死板一点。

从前他看瑞初在江南的行为也不大顺眼,但瑞初名义上占着大义、身份上为人君,他虽心有不满却不好多加置噱。而飞白楼建成后,瑞初在收纳书籍、尊请经师上给他了些面子,先请他讲了一日理学,张伯行又转赞瑞初“虽女子之辈,亦通礼义”,虽然还是觉得舞文弄墨、兴会聚友非女子应为之事,但也没有那么强烈的不满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