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4节(1/2)

王友志又强调:“我还有事情向田先生汇报,劳烦田先生也过来一下。”

田蓝和陈立恒相看一眼,都没拒绝:“可以。”

果不其然,等到了僻静处,王友志就瞪着眼睛相当执着地开口问:“陈长官,田先生,你们给何大勇究竟吃了什么?我看到了,你们给他喂了东西。那个参茶不是普通的参茶,我喝过参茶,不是那个味儿。我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效果能这么好,你们又为什么非得背着人?”

田蓝跟陈立恒又偷偷交换了个眼神,来了来了,果然来了。

面对这种情况,打先锋的人肯定得是田蓝。因为陈立恒是他的顶头上司呀。

田蓝清了清嗓子,压低声音道:“行了,既然你看到了,那我们也不瞒着,确实是有药。”

王友志的眼睛瞬间亮了,满怀期待地问:“是百浪多息吗?我听人说过有一种新药叫百浪多息,咱们国家没有是外国货,特别好。”

田蓝直接摇头:“我也搞不清楚,这药是外国的新货,本来是要做临床实验的。后来不是打仗了吗?我们外国老师实验做不下去,东西也丢我们这儿了。我只能试着给他用,我当时也不敢肯定有没有效果。”

王友志根本顾不得田蓝把人当小白鼠做实验这事儿。或者更准确点讲,这个时代的人压根没这个意识。对他们而言,有新药可以用,就是救命的希望。即便新药效果不好,他们也能够接受。

王队长陷入了狂喜,他激动地来回转悠,口中念念有词:“太好了,太好了,有了药,我们就能多杀好多鬼子了。”

在战场上大家都不怕被打死,每个人都勇往直前。但是大家都害怕伤口感染,尤其是明明还活着下来,神智也是清醒的,然后人就慢慢不行了。看的人接受不了,亲身经历的人更加难以接受。

王友志又蹦又跳,完全不复既往的老成持重。他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忍不住拔高了声音:“我们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所有人。我们不怕,我们有药可以治!”

陈立恒赶紧喊停。

开什么玩笑啊,这事儿怎么能说出去,一说就穿帮了。

田蓝当初是从水里被救上船的,啥行李都没有,怎么掰扯药物是她带来的?

至于周老师她们,难道她们自己还不清楚自己的行李里究竟放了哪些东西?

一开口,这事儿就得穿帮。

王友志不明,所以他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茫然:“为什么不能说呀?”

田蓝急中生智,左右看看,才压低声音道:“这药只有那么几盒,太宝贵了,以后我们还靠着它救命呢。你说要是川军的兄弟瞧见了,跟我们提想要分点走,我们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大家都是打鬼子的啊。”

王友志立刻警觉,头摇得跟波浪鼓一样,直接拒绝:“当然不能答应,这比枪.支弹.药还重要。”

友军归友军,但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呢。在抢军需的时候,谁都要算的一清二楚,不然你就要被人当冤大头坑。

陈立恒反应过来,也配合田蓝的说辞:“可不是嘛。要是多也就算了,咱们自己日子都过得紧巴得很。况且他们要去找大部队,大部队还有政府的补给。咱们有什么?咱们就是没娘的娃,什么都得靠自己。再不想着怎么过日子,这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田蓝跟他一唱一和,当场表演起双簧:“可是吧,大家毕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理应互相支援。人家要是开口提了,咱们直接拒绝的话,那也太伤人的心了。所以不提这个事啊,这事儿谁都不提,就当没有。大家以后还要抬头不见低头见呢。”

王友志点点头,开始恢复冷静。这上峰到底是上峰啊,人家年纪不大,可考虑起问题来就比自己全面多了。

是不应该撕破脸的,出门在外多个朋友多条路。以后说不定大家还要配合着打日本鬼子呢。

王友志强调:“那咱们可得想办法找门路多弄点儿这种药。还不能让日本鬼子知道,不然他们肯定抢光了。哎,日本鬼子是不是有啊?我看他们也不怕死的很,估计是晓得自己有药。下回夺他们的东西,我们要好好找找。”

陈立恒一本正经:“还真说不准。现在风声紧,日本人封锁得厉害,等他们放松警惕的时候,咱找个机会再狠狠地搞一把。”

好不容易打发走斗志昂然的王友志,陈立恒摸着胸口,心有余悸:“我可算是明白你之前为什么不肯透露身份了。”

说不清楚,太多的事情说不清楚了。万一有什么不好,说不定会被当成特.务直接枪.毙了。

现在他们要说自己从未来穿越过来的,估计会被当成妖怪吧。

田蓝安慰他:“行了,习惯就好。生逢乱世也有乱世的好处,乱七八糟的,啥事情大家都没办法深究,先对付着糊弄过去吧。哎,你发现没有?不同时代的人,真有不同时代人的特点。我说是外国货,王友志就立刻接受,第一反应就是再多弄些。要是放在咱们那个年代,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咱们也必须得搞出来。”

陈立恒点头,满心欣慰:“是啊,我们那时候就怕别人有的我们没有,我们一定要自己搞。”

从现在到60年代中间也不过就是30年,一代人的时间,中国人不仅腿站起来了,更重要的是心站起来了。不再觉得外国的东西好是理所当然,而是觉得我们一定要比外国更好,赶英超美。

这,就是时代的进步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一个民族的气质。

两人说着,愈发欣喜,都生出了自豪。

周老师招呼他们赶紧过去打腊八粥。他俩再也不吃的话,就没得添了。

田蓝一听就急了,开啥子玩笑?她最爱腊八粥。空间就从来没给过她腊八粥吃。临期食品那种罐装的腊八粥不算啊,哪里能跟刚熬好的腊八粥相提并论。

这刚出锅的,多香啊。

田先生坚决不会放过的。

她呼呼啦啦干掉了两大碗,最后粥都堵在嗓子眼了,她才念念不舍地放下筷子,竖起大拇指夸奖陶八姑:“八姑还是你手艺好,就没你不会做的。”

陶八姑搓着手,满脸堆笑:“你要喜欢,田先生,下次我还给你做。”

田蓝看她的表情,主动招呼她到旁边:“你是不是有心事呀?有什么事情直接说。大家都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我们要互相帮助,彼此扶持。”

陶八姑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吓得田蓝连连往后退,赶紧伸手扯她:“你干啥?咱怎么说的?咱们是平等的同志,不兴来这一套的。你给我起来,不然我不听你说话。”

陶八姑这才勉强站起身,满脸哀求地看着她:“田先生,我知道你是菩萨,就不就那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你就是来救苦命人的。求求你行行好,救一救那苦命的英子吧,她太可怜了,她要死了。”

第64章 三十年代来抗日(捉虫)

陶八姑口中的英子是位童养媳。跟影视作品里经常表现出的童养媳形象不同, 这个时代,或者说在本地童养媳更多的见于穷苦人家。

男方家庭可以凭借这种方式省却一笔讨儿媳所需的开销,还能多一个人帮忙干活。女方家庭则少养一个孩子, 同样能减轻负担。有钱人家都是要大办喜事的, 才不要省这种钱。也因为如此, 当地童养媳都是女大男小,女方承担着照顾还没有圆房的小丈夫的责任。

英子就是这样的童养媳。她12岁来到婆家,帮寡母婆婆做家务,照应小她6岁的弟弟也就是她未来的丈夫。英子长到15岁时,已经显出了美人胚子的造化。只是怀璧其罪, 这种造化对于没钱没势的人家而言无异于小孩子捧金过闹市。

陶老四是个色鬼,陶老四看上英子了。他故意纵马吓得应子的小丈夫发了高烧, 当天夜里就抽搐着没了。他掳掠了英子, 还放火烧了英子的婆家, 又打伤了跟英子情同母女的婆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