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47节(1/2)

张国富都想冲他翻白眼了,这人跟牛皮糖一样,怎么都甩不掉啊。

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对方:“你也不看看现在什么季节,天马上就冷了,后面就要下雪了,盖什么市场啊。猫冬!明年,等明年再说吧。”

厂长笑道:“好啊,那今年把事情定下来,等明年开过春就盖房子好了。”

张国富毫不客气:“你掏钱不?我们才盖了这么大的市场,几千万都砸进去了,哪儿来的余钱?”

厂长赶紧强调:“哎呀呀,你还哭穷啊,你们财大气粗,谁不晓得?怎么样,建个市场嘛,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

张国富却一口咬定没钱,卢振军在旁边干脆不吱声。

周秋萍听到钱的事,倒是想起来自己手上最大的一笔投资了——股票。

去京城之前,听说股票已经涨疯了,不知道现在涨到了什么程度。

第369章 可以盖个住宅区

周秋萍不需要询问陈自强, 沪深两地的股市已经热闹到即便亚运会开启,他们也能在新闻报刊上顽强地占据阵地的地步。

这可是1990年的9月份,绝大部分国人甚至包括将身家都投进去也没搞清楚股票到底是什么玩意, 但不影响大家对股票的热情啊。

不管是炒股的还是没炒股的, 总要说上两句。

周秋萍看的报纸,感觉亚运会的确对股市有加持作用, 股价真是呼呼往上长, 不管深圳还是海城,能挤进去的人都在闭着眼睛挣钱。

这就是大牛市的威力呀。

让周秋萍惊讶的是,如果从金额上算,自5月份开始到现在,涨势最好的居然不是深发展,而是原野。这只票面价格为10块钱的股票, 当真是一天一个价, 现在都已经差不多要破百了。

当然, 其他股票情况也不差,在这种大牛市面前, 所有股票都在疯涨。

涨到了让政府都恐慌的地步, 不停地出招来给股市降温。然而这就好像1988年的物价闯关一样, 官方越是想让物价平稳下来,价格就涨得越厉害,几乎到达了失控的地步。

周秋萍深吸一口气, 估算自己的身家。假如她现在把深圳的股票都出手的话,资产直接变成9位数毫无压力。

从7月份到现在, 股市出现有买无卖, 有行无市的“空涨”局面, 跟她这种大户捂住股票, 坚决不往外卖不无关系。

她都有点担心了,她搞不清楚现在深圳股市的购买力究竟有多少。买的时候是一笔笔的买,还感觉不到。出的时候如果太快,会不会导致市场上没有足够的资金接盘,而让股价瞬间暴跌?

要这样的话,她的财富神话还怎样上演?

周秋萍感觉自己不能再佛系下去了,她必须更积极地应对这件事。如果有必要的话,她该提前出手,小批小批地往市面上释放股票,这样还可以将市场炒得更热些。

毕竟长期空涨会让大家焦灼继而产生失望情绪。就好像国营副食品店挂着招牌告诉你肉价多少,可柜台上总是空空如也,永远没肉卖一样。大家等的时间长了,都会烦躁,然后选择离开。

木材厂的厂长还在叨叨,张国富始终不松,一没钱二不是时机,反正他不接这个茬。

卢振军也表现得兴趣缺缺,压根不感冒的样子。

至于曹敏莉,她自认为过来就是充当吉祥物的,更加不可能在这件事上发表意见。

反倒是高女士很热情,还在苦口婆心地劝木材厂厂长:“好是好啊,可你说要搞什么市场?现在到处都有卖东西的地方啊。”

周秋萍心里已经有了念头,搞是可以搞,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太特殊了,很有挖掘空间。如果要搞的话,完全可以弄个国际大巴扎,发挥它民族融合的优势。

只是这事得从长计议,一个大巴扎不是单纯的外贸城,要顾及的东西太多了,必须要总体规划。

她侧过头问余成:“你回海城有急事吗?”

余成摇头,这几天他一直在思考电脑公司的事。虽然说现在大家做生意都是走一步看一步,但他还是希望可以提前规划,不至于到时候手忙脚乱。

周秋萍点头:“那行,你陪我去趟深圳吧。”

和马拉特的新买卖,因为主要市场在国外,她在国内能做的事并不多。

最多就是贸易公司帮忙整合对方提供的信息,制作出精美的广告宣传册,然后一家家地给大家寄送广告册。

当然这个过程中可以直接留下联系方式,告诉他们有意向者可以出国考察,具体相关事宜可联系某个电话号码。

但这都不是难事,贸易公司的同志们完全可以自行解决,不需要她在旁边死命盯着。

余成点头答应,并没询问她的去意。

卢振军倒是好奇了一句:“你去深圳干什么?”

她已经决定搬去海城了啊。

木材厂的厂长感觉十分失望,他游说了半天,结果这桌上的人似乎根本没听他说话,还在讨论别的话题。

周秋萍倒是冲他笑了笑:“厂长你别着急,心急吃不上热豆腐。这涉及到民族的事儿,必须得谨慎对待,不是普通的市场。再说,这么冷的天,也盖不了房子了。等等吧,现在急不来。”

后面要不要在这儿建个大巴扎?一个取决于乌鲁木齐市政府是不是鼎力支持。这种大市场工程,政府不点头的话,根本不用谈。第二个取决于她在股市能挣多少钱。再好的规划,没钱一切都白搭。

周秋萍还跟人画饼:“乌鲁木齐是您的地盘啊,你要跟人搞合作,不能光出土地,还要搞清楚政策。大家都清楚,政策不是光写在纸上的,有明规则还有潜规则。除了本地人谁搞得清楚啊。到时候你把我们框进来了,完了钱砸进去了,房子都盖起来了,上面一句不合规则,是违建,直接推成平地。我们找谁讲理去?这个跟政府的沟通工作,除了你还是你,你不做没人能做。港商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能这么坑。”

厂长面红耳赤,矢口否认:“哪有,什么时候坑钱了?那都是给挣钱的。”

周秋萍只呵呵。地方政府坑投资人的钱的事太多了,30年后都没断过。所以经常有投资不过某某某之说。这个某某某,东南西北都有。难听点讲,宁可信世上有鬼,也别信领导那张忽悠的嘴。

偏偏八十九十年代是典型的人治大于法治的时代,一个领导就能决定一地的成败。

厂长被呵的没话说了,只好自己主动找台阶下:“行,我去问问,绝对不会坑你们。”

周秋萍甜甜地笑:“那我们就等您的好消息了。”

张国富感觉自己要跟周经理好好学,同样是拒绝人,人家愣是叫人找不出理由挑不是,还得自我反省是不是太过分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