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3节(1/2)

好在这段小插曲并没太影响大家的心情,尤其是在甜蜜走进了中国餐馆之后。这店里布置的相当富有中国特色,简直可以说是个小型中国文化博物馆。而且很有品味,不是那种大红灯笼高高挂,一堆元素往里塞的风格。

最妙的是它家的中餐做的很地道,知道他们是从中国过来的,端上来的就是原汁原味的中国菜,没有什么奇奇怪怪的改良。

周秋萍尝了一口焦炸丸子,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夸奖:“地道,真好吃。”

卢振军笑着指她跟过来打招呼的老板介绍:“她在国内开了三家餐馆呢,生意好得不得了。她能说好,那你家的手艺绝对差不了。”

老板笑着要给她敬酒:“那真是我们店的荣幸了。”

外面有人喊他,他赶紧跟众人打了声招呼:“诸位慢慢吃,有什么意见尽管提,我先过去下。”

待到人走了,卢振军才介绍:“他以前可是轻工业局的副处长,还有两年就退休,他等不及,先过来了。”

要是放在出国前,高女士肯定觉得这人有毛病。处级退休干部啊,除了退休工资外,能享受的福利也一大堆呢。

但是现在,老太太却深以为然:“应该的,两年时间太耽误事儿了。”

人家一个月能把下半辈子的退休工资都挣了,干嘛在乎那三瓜两枣呢。

周秋萍好奇:“那他是怎么过来的?”

一般人现在跑到国外讨生活要么是政治因素,要是就是在国内混不出头,只能闯一闯。

他一个快要退休的处级干部在国内过得应该不算差啊。

“探亲。他姐姐的前夫原先是民国在这边的外交官,后来他姐姐先开的餐馆。政策放开后,他过来探亲就把家人都带来了。”

石磊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有海外关系还能当干部啊?”

搁在六七十年代,海外关系那是洪水猛兽,谁挨上了都免不了特务或者准特务的嫌疑,什么招工推荐上学当兵都跟你绝缘。

李东方嗤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呗,两头占便宜不是他们的特色嚒。”

周秋萍提醒他们:“吃饭,你俩还想不想好好挣钱了?”

两人赶紧闭嘴,闷头扒饭。

挣钱,他们当然想挣,但问题在于因为他们当初在京城白石沟拿的货少,所以根本不禁卖啊。

可来回一趟布达佩斯,最快也要半个月,再跑回去拿未免太浪费时间了。

吃过饭,两人就一直在讨论自己能干点啥。比方说,在街上给人作画?

周秋萍打击他们:“歇歇吧,布达佩斯没有美术学院吗?人家自己没画家吗?为什么要找你们画?”

石磊跃跃欲试:“我会写毛笔字,我练过好几年呢,小学时还得过奖,我会写篆书。明天我就上街摆摊子去。”

周秋萍转头问卢振军:“在这边请个保镖一个月多少钱?”

卢振军煞有介事:“看情况,要中国人的话,起码得五百美金起步。”

石磊羞涩:“那个,其实君子动口不动手,我是文化人。打打杀杀的,不太适合我。”

周秋萍一言难尽地看着他,少年,你哪儿来的自信?

“我的意思是你得请个保镖在边上看着你们。不然吉普赛人冲过来,对你们一顿拳打脚踢抢走钱也就算了,直接把你们拖走了卖去当奴隶或者切了你们的心肝脾肺肾卖钱怎么办?”

李东方和石磊瞬间脸色惨白,两只手都不知道该捂哪儿了。他俩哆哆嗦嗦:“你,你别吓唬我们。”

周秋萍一本正经:“怎么就成了我吓唬你们呢,我这是好心地提醒。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亲手卖出吊死他们的绳子。还一个个都受过高等教育呢,这都不记得吗?你们看看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取得巨大突破意味着什么?有多少人会捐出合适的器官,捐的不够那就买呗。卖血见多了,卖器官你们就没听说过啊。”

石磊都要哭了,强调道:“血是可以再生的,器官又不能再长。”

周秋萍认真地点头,表示肯定:“对,没错,所以要把你们拖走了卖啊。到时候连尸首都找不到。”

朱莉没憋住,扭过头去偷笑。她一抬头,对上了彭阳戏谑的眼神,瞬间恢复高冷姿态,又面无表情了。

青青并不能完全听懂大人的话,但这不妨碍她当个善良的姑娘。她好心提醒两位大哥哥:“吃猪肝,补肝。”

星星也有样学样,热情地建议:“吃猪腰子,补腰子。”

高女士直接笑喷了。

李东方和石磊当场崩溃。

喂喂喂,小朋友,还能不能好了?

我们的肝和肾都还在身上!

第345章 碰上白眼狼

除了俩大小伙子一顿饭吃得心惊肉跳食不知味外, 其他人倒是吃得挺开心的。

这一个礼拜没吃上中国菜了,中国胃甚是想念。

吃过饭,卢振军询问大家的意见:“累不累?累就回去休息。不累的话, 可以出去逛一逛。布达佩斯晚上还是挺好看的。”

此言不虚。布达佩斯号称小巴黎, 自然晚上也灯火辉煌。充满历史感的建筑物在灯光的照射下,别有一番难言的魅力。

青青和星星本来吃饱了犯困, 一上大街就兴奋, 两只眼睛看不过来地转来转去,嘴里喊着:“哇!好漂亮。”

旁边经过的本地居民朝她俩露出笑容,说了句什么,然后他的同伴说了句英语,大意是她俩很可爱,像天使一样。

周秋萍也用她的散装英语表达感谢, 并且重复了女儿的赞叹。

两边分开之后, 高女士还有点小激动, 一个劲儿叨叨:“我说还是匈牙利好,舒服, 跟走亲戚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