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1节(1/2)

卢振军朝他伸出手,跟他握了握,眼睛四下梭巡一圈,赞叹了句:“这儿可真热闹。”

人头攒动,挤挤挨挨。跟他从小受的教育里面新疆地广人稀的概念,完全不同。

老白哈哈笑,语气难掩自豪:“人多,真多,等到晚上天黑了,吃过晚饭来逛街的人更多。”

周秋萍惊讶,试探着问:“你们这儿没戒严吗?”

“戒严啥呀。”老白不以为意,“反正对我们没啥影响。走吧,好歹进去坐坐喝杯茶。”

周秋萍看这人山人海的架势,立刻摇头:“算了,你还是先带我们去看看地方吧。趁着天没黑,好歹我们还知道是啥模样。”

老白有点为难:“大家伙儿一块去吗?那车可能坐不下。”

现在他有两辆车,大货车肯定动不了,到处运货呢。能动用的就是一辆小货车,刨除他自己这位司机之外,最多也就坐10个人。

张国富点了点人头:“你们几个跟我们走,你们几个就在市场里逛逛,看看行情。”

这一趟出来他特地多带了不少人,倒不是做好了立刻开工的打算,而是到了生地方,他们要跟人谈判买土地投资盖市场,人要少的话,很容易被欺负。

他领着来乌鲁木齐的,都是精兵强将。

老白放下心来,亲自开着货车带大家上路,一边开车一边介绍情况:“时间太紧了,我只找了两个地方可能还凑合。一个是家木材厂,这两年越过越不行,现在已经停产好几个月了。工厂不介意卖房卖地,但有个要求,他们要求安置职工的工作。另外一个是石锁厂,情况也差不多,卖房卖地都没事,得管员工的工作。”

这也是八.九十年代国营单位的特点,员工以单位为家,单位就得管人家以后的出路。

正因为如此,所以好多停产的单位虽然因为地价持续飞涨,实际持有资产相当可观却无法变现,买地的人只想买地,可不愿意接受对方员工这么大一包袱。

卢振军慢条斯理地问:“他们的职工都是什么情况?大概什么年纪?又各自是什么工种?”

老白愣住了,嘿嘿干笑:“政委,你这不是为难我吗?我哪晓得这么清楚。”

卢振军调侃他:“我看你是忙着挣钱,顾不上这点小事儿吧。”

老白矢口否认:“这怎么可能?政委,在我心中,您的事儿都是大事儿。”

张国富笑骂了他一句:“你这家伙,光嘴上花花。”

老白趁机叫苦:“哎哟,我的哥哥,你就会挤兑我。我这也是没办法,我真恨不得把自己劈成几瓣用,三头六臂都抵不上。”

卢振军若有所思:“你这生意够好的呀,怎么不多请几个人?”

“哦哟,政委啊,这真请不了人顶上。我实话实说吧,现在新华市场的铺面我都已经顾不上管了,全是我老婆带人忙。但是外贸生意,必须得我出面。这么说吧,阿拉伯人不跟女同志打交道,只能我去跟他们谈。”

周秋萍惊讶不已:“你都跟阿拉伯人做上生意了,哎哟,可以呀,都到中东了,你还真是做遍全世界的生意。我还以为你只跟苏联加盟国家来往呢。”

“嘿!都是朋友介绍朋友过来的。一开始我是跟苏联人做买卖,但我这边有货的消息很快就传出去了。之前我不是有巴基斯坦的客户吗,卖衣服的时候。听到我这有货,也要找上门来了。喀什那边同行也找我。他们把东西卖到印巴那边。他们那边都是一个圈子的,阿拉伯人就找过来了啊。送上门的生意,我总不能往外面推吧。”

曹敏莉听了都来了兴趣:“这边这么热闹吗?”

在她的既往印象里,新疆就是找棉花长瓜果的地方,以农业生产为主,没想到贸易也这么发达。

老白狂点头:“那当然,新疆是个好地方,真的。我们那边穷山恶水没有田,从小就跟着大人出门做生意。有往新疆来,也有去深圳。留在新疆发展的挣钱不比深圳少。”

他滔滔不绝,“哎呀呀,我也是做了这门买卖之后才知道世界有多大,前面的路有多宽广。不说中东和中亚,就说东欧吧,别看他们现在政治上闹腾得厉害,经济上真是闭着眼睛赚钱。”

周秋萍心念微动,追着问:“东欧现在很来钱吗?”

“来钱,超级来钱。”老白唾沫横飞,语气难掩羡慕,“我这么说吧,你坐火车从京城出发,经过莫斯科抵达布达佩斯,对,就是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我的老天爷啊,你上车的时候一包口香糖卖一卢布,等你坐几站车,又变成了10卢布,到下火车的时候,你一包货就变成一包现金了。10倍20倍的赚钱,你说是不是跟捡钱一样?”

苏珊难以置信:“利润这么高啊?”

虽然她知道香港货流入大陆市场很挣钱,但在她的印象中匈牙利没那么穷。毕竟也是欧洲国家。

老白十分笃定:“那当然,东欧的轻工业都不怎么样,什么东西都缺。现在好多人一边旅游一边走私,靠这个挣钱呢。物以稀为贵,我这么跟你打比方吧。就说咱们新疆,刚解放的那会儿真是啥都没有,东西贵到什么程度?一块砖茶,就一块砖茶,你得拿一头羊来换。一匹布,这是种普通的布啊,3000~6000斤小麦。洋火知道吧?就是火柴,一盒火柴能换一公斤羊毛。锄地的那种坎土曼,一把就是400斤小麦。你说这地方那会儿一亩地能产多少小麦?”

苏珊目瞪口呆,半晌才点头:“那你可真是发大财了。也别换小麦了,直接换羊毛,我们可以收购做加工。”

老白哈哈大笑,作为把新疆当成第二个故乡的外乡人,难掩自豪的语气:“现在可不行喽,几十年,好多内地的工厂都搬迁进来了,还有好些派人过来援建。现在新疆火柴根本不稀奇,你上哪儿换一公斤羊毛?人家不把你当成骗子才怪呢。”

作者有话说:

贴一点写文的时候我查到的资料。

如果时间退回到1949年那时的新疆工业基础极其薄弱,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仅有 14 个,而且规模很小,其他大部分为手工作坊或手工工厂,全部职工人数不过 1100人。

全疆没有一寸铁路,只有几条简单的公路,交通运输依靠骆驼、毛驴驮运。

当时的新疆连各族人民的一些必须的生产生活资料也生产不出来,很多生活必须产品都需要从苏联和内地经过长途跋涉才能运输进疆。

一把坎土曼要近 200 公斤小麦交换,一块砖茶要换1只绵羊,一匹平纹布要换1500~3000公斤小麦,一盒火柴要换一公斤羊毛。

农牧民耕地使用的是二牛抬的木梨,平均每 5 户人家才有一把砍土曼,3 户人家才有一把镰刀,两块大洋才能换一斤苏联运来的铁。甚至打马掌用的铁料,也要从苏联或者关内购买贩运。

这就是当时因为新疆工业落后,新疆人民生活的真实的写照。

1951年2月5日王.震在六军党代表会议上作的 《驻疆解放军斗争方针与任务 》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计划三年内完成与修建 20万公顷水利工程,今年计划修建几个电厂、纺纱厂、汽车修理厂、中苏石油公司、有色金属公司、军事院校、市政马路及修建新藏公路和其它省道、国道公路及修建营房等工程。”

?

根据这一讲话精神,新疆军区制定了两个三年经济建设计划 (1950~1955年 )计划中提出在工业方面从重工业的钢铁、水泥、电力以及急需的轻工业如纺织、面粉、制糖等方面做起,为今后工业建设打下基础,进而逐步发展新疆工业。

但发展新疆本地的现代工业体系,一离不开资金,二离不开外部力量的支援。

资金方面除了中央投资一部分外,主要来源于驻疆人民解放军的资金积累。首先驻疆人民解放军将节省下来的军费用于创办现代工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