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2节(1/2)

论干活的麻利程度,养得跟大家小姐一样的丫鬟们,如何是她们的对手?

本来,赵老太太的意思是,给她们安排亲事全都嫁出去,但被赵桂枝拦了下来。

她这边正缺人呢,干嘛要把培养得妥妥当当的大丫鬟嫁出去?全都过来给她干活。

拿的还是原本的月例,甚至干得好了还能加钱,丫鬟们自是非常乐意的。

于是,有四个原本就能独当一面的大丫鬟们,被打发去了糖水铺子和点心铺子里。最初是两个人一组,管一家铺子,后来又开了新店,就变成了一人管一家铺子。

愣是从伺候老太太的大丫鬟,变成了精英店长女强人。

还有那些能耐还不够的二等丫鬟,则负责给那些大家小姐们送点心。赵桂枝是想着,与其让那些人派管家小厮过来买,还不如让她们下单,由这边按照单子送过去。

在有了客户基础之后,还可以每个月或者每季出新品的时候,送上精美的宣传图册,在家里也能看到新品点心。

值得一提的是,宣传图册是由尤神婆负责的。

她上辈子学的是室内设计的专业,同时也擅长绘画,当然跟那些当代画家是完全不能比的,可给教辅书画个封面,给赵桂枝的私房菜、点心糖水画个宣传图册,却是完全可以的。

在赵桂枝的要求下,尤神婆还弄出了Q版卡通画,还给每个经典的奶茶糖水画了个拟人画像,二头身的小人要多可爱有多可爱,简直就是把那些规格小姐萌出血来。

……

巡视完新店回到赵府后,赵桂枝第一时间就被告知,有家信到来,其中一封信还是点名给她的。

赵桂枝以为是亲戚们找她有事儿,顺手拆开了信封后,一看才知道是虎头写给她的。

再一看,她麻了。

虎头在信里央求她,多寄一些教辅书给他,又拜托她帮忙打听一下,怎样才能考上秀才,还苦苦哀求说想要前几年考秀才的卷子。

赵桂枝:……

完了,这孩子彻底疯球了!

第110章

哪怕赵桂枝一贯被她哥称之为五行缺德的,哪怕她之前对虎头可黑心了,哪怕……

但眼瞅着虎头那孩子真的被逼疯了,她还是很担心啊!

本来,刚从外头回来,怎么着也该休息一下,再进行一番简单的洗漱换身衣裳去慈心堂请安的,结果看了这封信,赵桂枝愣是什么都没做,第一时间跑到书房里回信了。

还不是仅仅给虎头回信,而是打算做多手准备。

首先,虎头那边要以安抚为主,先夸奖一下孩子太懂事了,然后委婉的告诉他,你还小时间还有很多,倒是不必急于一时。总之,就是连夸带安慰的,务必不能刺激孩子。

其次,就是三郎那头了,毕竟赵桂枝又不能直接给江母等人写信。写了也没用啊,假如先前幼娘还在家,那兴许是幼娘读信的,可眼下不光幼娘不在,三郎人也在镇上,那还能不是虎头帮着念?因此,赵桂枝打算直接写信给三郎,让他好生帮着劝。

再然后就是刘童生和尤桂花了,也就是赵桂枝上辈子的小舅和小舅妈。

之所以选择他们而不选择周生生俩口子,那完全是因为专业不对口。要知道,她上辈子的大舅和大舅妈,这俩是一个赛一个不靠谱,却偏偏生了个超级自律的学霸来。让他俩去操心一个学渣孩子的突然疯球之旅……

光听着就相当得离谱。

她小舅和小舅妈就不同了,毕竟上辈子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个二傻子儿子。

虎头啊,摸着良心说,就跟二狗亲儿子似的,蠢得如出一辙。

赵桂枝在信上千叮咛万嘱咐,尤其是让她小舅刘童生千万要亲自去一趟大坳子村,帮她亲眼瞅一瞅虎头到底咋了。就不说别的,权当是帮她这个缺德外甥女积点德吧。虎头真要是疯球了,她还真就脱不了关系。

一口气写了三封信,可算累死她了。

她还不敢拖延,立马麻溜儿的装好信封,还特地仔细的看了有没有装错,确定万无一失后,赶紧让人拿给管家,让他务必立马送到教辅书发货中心去。

要说赵闰土还是干了一件人事儿的,旁的不说,就因为他的教辅书铺在府城各处遍地开花,大大方便了大家寄送家书。

还不光是赵桂枝,其他人也是可以的,当然费用还是需要的,并且只保证送到当地的书铺里。又因为很多镇上并没有开设教辅书铺,多数情况下都是送到各个县城里头的,若是家住得偏远一些的,还得特地跑一趟县城才能拿到家书。

可就算这样,比起以前还是方便快捷了不少。

没奈何,这年头不单交通状况异常糟糕,通讯更是一塌糊涂。正常情况下,想要寄信就两个途径,要么通过朝廷的驿站,要么就是亲自或者托人跑一趟。

但朝廷的驿站是不对普通人开放的,想要使用驿站,首先你得先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然后才能拥有使用的资格。

自个儿跑一趟就更离谱了,谁有那个空啊?哪怕托人好了,不得花钱?花钱也得正好碰着顺路的才行,特地专人专线的跑?除非你像赵闰土那般有钱。

话说就连赵闰土自己都没想到,他开辟了第一个连锁书铺后,居然还带动了通讯,愣是赚了一笔顺路钱。

别小看了这笔收入,教辅书铺几乎每一旬都要进货的,还不单单是说书籍类的,像文房四宝这些文具周边消耗得更为厉害。尤其石二苟还做了一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儿,他最初是为了自己方便,折腾出了简易版本的炭笔,那是既容易折断又不顺滑,外加每次写完都是一手的黑乎乎。

但没关系,有这个创意就是好事儿,赵闰土让人把炭条磨成了粉,又重新压模重置,再请了专业的老木匠帮着做了外套……

历史上第一支炭笔就这样做成了。

虽然还是没有铅笔那么棒,也没有配套的橡皮,就连纸张都是粗制滥造的,但还是让铅笔在古代流行了起来。

原因无他,便宜啊!

笔墨纸砚就算是最劣等的,那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不少穷苦书生,像江二郎最早启蒙的时候,就是用树枝在沙盘上写字的,直到慢慢读出来了,才改用文房四宝的。

而且,炭笔除了能用来写字之外,还能用来画图、做记号。反正帮赵闰土干活的那个老木匠,就深深的迷恋上了这种炭笔,走哪儿都揣上一支,需要在木头上做记号时,就掏出来划拉一下,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还有配合着教辅书一起出售的、教师专用的劣质红笔,由尤神婆做设计绘画制作出来的幼儿识字画报以及识字卡片等等……

各类东西都太多了,而且隔三差五的就有新的创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