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第563节(1/2)

布哈还是犹豫:“可是租地也要好多钱,我们没本钱的。再说要是种不好,亏了本前怎么办?”

陈凤霞赶紧说他:“你们今年打工难道挣不到钱吗?这就是投入的本钱。现在,种子穆总已经同意赊欠当定金,种植有机棉也不会用那么多杀虫剂和化肥,你们的主要支出还是劳力对不对。我再退一万步讲,万一到时候棉花没长好,你们白忙了几个月,你们是不是还可以去给别人采棉花挣钱啊。你看,种棉花这个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等待,你也不能干啥。等待的时间里,你们完全可以找别的活干,是不是?女同志可以接绣花的活计,男同志去工地上做事或者摘西红柿摘辣椒,这都是能挣钱的。”

陪同张副县长一块儿过来的本地干部也强调:“没错,在新疆租地种田的内地人基本上都是三月份过来,十月底回去。一年有半年时间能待家里,也不耽误年底的大事,还有人利用这时间差做生意。”

陈凤霞笑道:“要是你们冬天不打算回去,也能批发皮衣防寒服这些东西过来卖啊。天冷,大家都要保暖。要不开奶茶店,冷的时候,大家都想喝热乎乎的东西。”

做生意的事情布哈暂时不想,他更加愿意给他的族人寻找更稳定的工作。

穆总突然间发话:“如果到时候棉花种出来的质量好,也可以在纺织厂打工。那个时候,我们一般需要不少挑拣杂质的工人。”

嘿,这个意思是想动手在这边开纺织厂了吗?

穆总还是没把话说死:“我要看产量与质量,不然棉花的量跟不上,我花重金建起来的厂房不是得闲置吗?”

陈凤霞直接加把火:“不会闲置,就算这种出来的长绒棉质量跟不上,只是普通的有机棉,您尽管放心大胆地开工纺织。到时候,生产出来的有机棉我下单,我也有服装厂,同样需要合适的布料。但我小打小闹,没精力搞织布厂。”

张副县长在旁边给陈老板背书:“是啊,陈老板最早来新疆就是为了给工厂寻找合适的布料。”

大概是之前陈凤霞就提过想买穆总家族企业生产的布,后来不成功才退而求其次要求代理思凯男装的网络销售;所以她号称要买有机棉布的说法似乎还挺真的。

穆总最终还是松了口:“那好吧,先看田,看过田没问题的话,我再看这边到底是否适合办纺织厂。”

嘿,这可是重大利好的消息。

大家兴冲冲地将剩下的地块也看了。好在几万亩地面积虽然大,但因为地区集中,所以车子一路转下来,也就是下午一点多钟。

当地的村干部已经听了消息到村口来迎接,最后一块七千亩地就是这个村子开垦出来的。

新疆地广人稀,当地的政策是你开垦了土地,这片地就归你所有。听上去相当具有魔幻色彩。

这个村庄的名字也很不新疆,叫做高桥一村,听上去特别像某个老国营厂小区的名字。不过村里百分之八十的居民是维族,剩下的回族跟汉族差不多各占一半,另外还有七八户哈萨克族,这又是个典型的新疆民族混居地。

村长努尔是维族人,汉语说得还算熟练。按照他的说法,本来村里开垦出这片新田是想自己耕种的,因为这样更挣钱;但是村里人太少了,青壮年都在往外面跑,留下的劳动力不足以耕种这么些土地,所以只好对外出租。

“五十块,这是新田,一亩五十块。”努尔认真地强调,“要是熟田那就得一百五十块了。种棉花可以,新田也能种。种辣椒不行,辣椒种三年得换地方。西红柿也好,就是浇水多。要是农忙的时候,你们可以到村里来,我们一起想办法找人做事。”

得,这位大爷够实诚,居然还现场指导起种田来了。

张副县长笑道:“好,我们今天看了地。要是检测没问题的话,回头就把合同签了。五十一亩,七千亩就是三十五万。”

布哈又开始心慌,这回他慌的不是三十五万而是七千亩地。天啦,这么多地怎么种的过来。还不止七千亩啊,总共好几万亩地呢。

那位技术员笑出了声:“没你想的那么麻烦,新疆种地都是拖拉机耕,吐鲁番那边的农场有播种机可以同时播种棉籽和茴香种子。生长季不用人,大几百亩地有几个人看着就可以了,等到采摘季才是真缺人的时候。到时候,你们把你们在家乡的族人都叫过来或者去劳工市场上找人都行。后面要是推广大规模机采,就更加不算事了。”

他这么一说,布哈又开始愁钱的事。好多租金啊,居然有这么多地。

努尔也不催促他,就笑哈哈:“慢慢想,不着急,先吃饭再说。”

第457章 西红柿怎么办

村长努尔同志虽然招呼客人吃饭,但并没有招待客人。因为他中午要做礼拜,村里就有座清真寺。

寺庙门陆续有上了年纪的老人走进去。

努尔将客人领到距离清真寺不远的一户人家,从房屋的造型来看,这里住的应该是汉族人。他笑着招呼从院子里走出来的老人:“我把客人给你们带过来了。”

精神矍铄的老人立刻招呼客人们进屋,主动自我介绍:“我是村里的会计,我是四十年前从甘肃过来的。”

他说话时,有两个维族打扮的小姑娘从屋子里跑了出来。看到生人,她们又笑着跑了进去。

老头笑呵呵的:“这是我两个孙女,我爱人和我儿媳妇都是维族人。”

大家进了屋,就感受到更多的维族元素了。待客的屋子的装饰就是典型的维族人家,墙上挂着的毛毯花纹精美花色艳丽,旁边摆着个造型优美修长的木琴。

陈凤霞正琢磨着这是不是传说中的冬不拉时,村里的会计就伸手拿下了琴,笑着介绍:“这是都德尔,维族的乐器。”

他在这里生活久了,也会谈。琴声一起,悦耳的很,那种热闹又活泼的气氛就立刻流淌出来了。两个小姑娘也钻了出来,开始在屋里头打着转儿跳舞。

陈凤霞瞧人家动脖子的时候就想叹气,看看这做人的差别,跟人家小姑娘一比起来,她的脖子就感觉是个支撑脑袋的木桩。

不知道做礼拜是维族老人的专利,还是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严格按照老一套的标准做事。反正老人的儿媳妇并没有去做礼拜,而是在家做饭招待客人。她端上桌的食物也是民族大杂烩,有典型的汉族炒菜,酸辣土豆丝和西瓜皮炒羊肉以及凉拌蒸茄子,还有用牛肉、木耳、青椒跟洋葱一起做出的大份烩菜和相当富有维族特色的甜味手抓饭,里面放了葡萄干、杏干还有无花果。

啊呀,这个手抓饭感觉比八宝饭还好吃。尤其是无花果,真是绝妙。

大家一道围桌而坐,个个都吃得津津有味。

村里的会计笑着安慰布哈:“你放心,我们村我们镇我们整个这一片都没什么矛盾,要有矛盾也是干部跟老百姓之间有矛盾,老百姓里没矛盾的。大家都很尊重对方。这里的人很热情。我在这儿待了四十年,就没被排挤过。到了这里,就是自己人了。村里有不少空房子,到时候你们是直接租房子住还是搭窝棚都随便你们。这里夏天晚上很舒服的,一点儿都不热。”

布哈赶紧要给他敬酒。

陈凤霞不参与聊天,就一心一意地吃带着甜味的手抓饭,真好吃。

吃过饭之后,还有水果,新鲜的无花果,当地人称之为糖包子,的确甜津津的,美味的很。

陈凤霞好奇地问陪在边上绣头巾的主家的儿媳妇:“你们村里是不是也种无花果?现在是丰收的季节吧。”

年轻的维族妈妈摇头,她的汉语带着点儿口音,但交谈没问题:“我们村不种。”

她的公公随口接话:“幸亏不种,压价压得厉害,根本卖不出价钱来。”

这也是当地果农经常会碰上的事。

就说克斯县吧,盛产苹果和大枣,之前就有收购商联合起来死命压价,明明是上好的果品,愣是直接压得正常价格的一半,完了之后拖出新疆再重新包装下,再用高价卖出去。

后来搞了网店,克斯县的苹果和大枣就直接走网络销售了。原本还想来这一套的客商最后啥水果也没在克斯县收购到,连附近几个县听到消息也走他们的路子卖水果,倒逼的收购商不得不将价格再抬回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