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第513节(1/2)

旁边的刨粉丝的大婶立刻笑着强调:“不能比的,外面机器打的,哪里有手工做出来的粉丝好吃。待会儿你吃过就晓得了。”

郑明明微微抬起眼皮,平静地看了姜杰一眼:“这个厂的特色就是规范化生产的手工粉丝和粉条。”

既不是小作坊作业,也不是机器大规模生产,走的就是中小企业路线。

她伸手指旁边的库房:“那是冷库,你刚才看到的粉丝上冻了,就是冷库给冻的。”

看姜杰极力隐藏迷茫的神色,她又好心好意解释道,“和好的山芋淀粉经过打瓢成这种粉状直接下到开水里煮熟成粉丝,然后再经过冷水冷却,就可以出锅了。做粉丝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最关键的,就是上冻。上冻过的粉丝就能够成形,不粘连在一起。所以以前没有冷库的时候只有冬天能结冰的天气才能生产粉丝。其他季节都不行。有了冷库,以后一年四季都能生产粉丝了。”

等大家离开粉丝厂,她才说完剩下的话:“这家厂有三十个工人,每人每个月开四百块钱的工资。这就意味着有三十个家庭可以在家门口获得固定收入。这样他们也不用背井离乡,远离家人身边去城里打工了。”

她没告诉姜杰的是,这也是为什么这家不起眼的粉丝加工厂能够获得县里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补贴的真正原因。

这项补贴大概也是在城市日益严重的下岗工人再就业难与农村大量涌入城市的富余劳动力的矛盾背景下产生的。至于具体名目是什么,郑明明也搞不清楚。因为就连她妈在工厂登记之前都不知道还要这么个玩意儿。

嗐,大家不知道的专项补贴实在太多了,完全不稀奇。

要不是爸爸就在政府工作,还挖空了心思找政策扶持,找低息贷款,可能他也不知道有这个项目。

项目资金没人申请的结果是什么?当然不可能再回归国库。专项资金今年花不掉,明年预算就会砍掉,所以政府部门有个特色叫年底突击花钱。稀里糊涂各种瞎折腾,反正必须得把这笔钱花掉,纯糟蹋的事情太常见了。

陈老板一开始还有点儿心虚,感觉自己这样非农村自主投资还找各种政策扶持有点儿不要脸。她再深入研究了回政策,顿时心不慌气不喘感觉自己当初就是个傻子了。

这政策就是为了惠农啊。钱不用在她这种正经惠农产业上,也基本上没多少希望花在农业生产上,很可能被白糟蹋了。

既然如此,她为什么不申请政策扶持?这粉丝厂办大了,不说吸纳更多的工人就业,就是整片山区的山芋都不愁销量。

多好的事啊,这才叫互惠互利。

郑明明深吸口气,招呼姜杰:“走吧,带你去看生态养猪场。”

姜杰的脚步却迟疑了,他抿了抿嘴巴才开口问女同学:“你为什么不赶我滚蛋?”

他都想不明白她为什么要忍着了,分明她就是很看不上眼。

郑明明认真地看着他:“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希望你能自己明白,我,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很忙。就像你说的那样,我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所以——”她轻轻叹了口气,“不打扰别人的正经事是种美德,我相信你是君子,你有绅士风度。”

跟在后面的陈敏佳和吴若兰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地震的瞳孔。

为了甩开牛皮糖,郑明明真是豁出去了啊,这种睁眼说瞎话的话都能讲出口。

第410章 预订一头猪

农家养猪一般开春三月天捞猪仔,然后等到腊月杀年猪。

这么做一来春暖花开天气晴暖避免幼年猪仔度过严冬的艰难,而且万物复苏后能够用来养猪的青饲料比方说猪草这些也生长起来,可以补充食物省下一笔饲料钱。二来就是平常再节约的人家,过年也要割肉包饺子。年前猪肉能卖出价。

陈凤霞也考虑过先建起粉丝厂,年前生产的粉渣粉浆直接卖给洪家沟的村民养猪这样还能收回来一笔钱。可惜理想与现实之间总脱节。

一是山芋丰收的季节也是粉丝加工的好时候,他们现在出手工粉丝刚好避开了冬天手工粉丝大量上市的旺季,算是头道鲜,刚好可以卖个不错的价钱。由于原材料丰富市场需求又旺盛,所以厂里工人就忙得没停过,粉渣与粉浆的产量自然也高。洪家沟村里人养的猪根本消耗不掉。再将粉渣粉浆卖到其他村,这山路难行,运输又是个大问题。还不如自产自销划算。

二是陈文斌急着生产水芹菜。他连着跑了江海不少饭店酒楼推销农产品,一不小心拿下的订单有点儿多。尤其是水芹菜,甭看是大路货,正因为常见所以吃的人尤其多,消耗量自然也大。粉丝厂还没开工的时候,他就催着自己姐夫赶紧把种植水塘安排上,他立刻就放黑鱼苗鲶鱼螺蛳和水芹菜。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没有养猪场的肥料,水芹菜还怎么长?他自己在陈家庄试验过了,效果相当可。那水芹菜吃了肥水,真是嗖嗖往上长,嫩得很。

三是洪家沟的人也积极啊。郑国强拿着农科院帮忙设计的养猪场图纸跟大队书记商量的时候,人家当场就拍板表示没问题。一顿客餐过后,大队会计都把村里专门帮人盖房子的泥瓦工都喊来了,当场表示建材一到,立刻就能开工。甚至连盖养猪场,挖鱼塘的工钱都可以等第一茬芹菜卖了再结算。他们还找来了以前大队养猪场的饲养员,表示还可以发挥余光余热。人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郑副处长还能说什么。

四是专项资金不早点拿到手花掉,陈老板不放心。这也是郑国强跑前跑后弄下来的优惠条件。现在生态农业时髦程度和素质教育不相上下,政府也有相关的扶持政策,具体表现为补贴和低息贷款。这都下半年了,要是不再快点儿动手申请拿下,回头等到开春,鬼知道明年政策会不会变。

综上种种,虽然秋天捞猪仔开始养猪场事业这事挺不合乎常理,但是陈老板还是动手做了。而且拿到贷款的时候,她就觉得真香,感情自己一直是个二百五,嘴上说着要善用国家政策,其实连用都没用,还善用呢。

老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古人诚不欺我也。要是没有郑国强,这个生态养猪场哪里能办的下来补贴。

三小只同学都激动得上蹦下跳。小猪猪,好多小猪猪,好可爱的小猪猪。长大了肉肉一定很香。

啧,这比塑料更泡沫的感情啊。伦家还是小宝宝,你们就惦记着吃伦家的肉了。

郑明明听妈妈感慨爸爸辛苦了,养猪场能办起来他居功至伟。当女儿的人却顾不上夸奖爸爸,因为她更关注另一件事:“是不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优惠政策,而且就是知道了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争取?”

陈凤霞笑着点头:“当然,老百姓上哪儿知道这些去。朝中有人好做官可不仅仅是说人家有背景有靠山路走的顺畅,而是人家晓得该怎么走。”

别说是现在了,就是放在十年后,很多人照样无从知道国家政策。《新闻联播》讲不了这么细,普通人除非迫不得已也绝对不会进政府大门,而且进去了人家也未必会给你好脸色啊。甚至有的时候,政府的办事人员自己都搞不清楚政策究竟是怎么回事。

听着挺荒谬,但这就是事实。

当然,也有深入了解政策,迫切希望将政策推行下去的国家干部,但苦于不知道上哪儿去找合适的群众。

就上辈子陈凤霞自己办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事吧,人家卫生局的职工就超级热情,不仅没让她东奔西跑,直接刷刷刷就给她办理好了,还一个劲儿请她帮忙多宣传,号召周围还没医保的赶紧过去办,有优惠政策。

因为他们也有业务指标,规定必须得完成量。可是他们又不知道上哪儿去找人办新农合。毕竟他们也有其他工作,指望他们天天下乡进村也不现实。青壮年还都跑出去打工了。还有很多人感觉自己一辈子都不进医院,要交医保实在太亏。

后来还是她跟女儿随口叨叨到这事,明明就一边忙着修改教案,一边漫不经心地应答:“这事有什么难的。不用跑村里,让他们直接去乡镇卫生院跟产检医生打好关系。现在乡镇卫生院除了挂水跟体检之外也就是给孕妇建档产检了。其他人可以不进医院,生小孩肯定要上医院吧。新农合能报销掉起码一半的生育费。这算来算去,都是赶紧办新农合划算啊。”

陈凤霞当时听得目瞪口呆,感觉女儿不愧是大学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跟别人不一样。

别说,这招还真灵。起码陈凤霞去拿办下来的医保卡时,将方法传授给那个帮她办新农合的小伙子后,过了一个月人家打电话回访服务质量满意度时,还特地感谢了她,说他们超额完成了任务。

现在,还是初中生的郑明明自然比不上长大后奇招百出,但她还是积极想办法结局问题。

妈妈说的没错,国家在处处都要花钱的情况下还口挪肚攒地分配出这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建设,就应该好好利用这部分资源。否则钱就被白糟蹋啦。

郑明明想了半天,试探着问妈妈:“能不能让供销社帮忙宣传啊。像农村养猪养鸡养鸭这些,少不了去供销社粮站还有农科站这些地方。如果在那里进行宣传,说不定有人看到了去尝试申请就能获得批准呢。”

陈凤霞也说不上来此事到底是否可行。毕竟供销社职工是否清楚地方政府政策也说不清楚。但总归应该试试啊。做了未必成功,不做的话,天上可永远都不会掉馅饼。

她痛快地点头:“行,这事给安排上。能促成一件是一件呗。”

郑明明眉开眼笑,还在积极地强调:“如果成功了就该好好宣传,供销社是基层人民的福利社,能够为大家办实事办大事,供销社是人民的贴心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