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第474节(1/2)

“啊啊啊,动了动了!”

岸上的围观客人发出惊呼。他们早就听说“浪漫缘”有可以随波荡漾的水上花园,原本以为不过是湖心岛而已。现在看来,居然是真的!好大一片花园,月季花居然也长在水上了。还有稻子!

对,那绝对是稻子,这还不至于认错。

郑国强笑着点头:“是水稻,等下个月中旬差不多就可以收割了。”

唯一的遗憾是这里的水不够肥,稻子长得没有小舅子鱼塘里长得好。他已经考虑后面找养猪场附近的水域试验了,估计会获得丰收。

那激动的客人一把抓住了郑国强的胳膊:“这个能吃吗?”

郑国强被他吓了一跳,立刻点头:“当然,我老家种了不少呢。你要吃的话,到门口登记一下,留下联系方式。等到八月份打出新米,我们电话通知你发货。”

三个姑娘面面相觑,啊,现在就做起了预售生意了啊。

那人兴奋地扭过头跟同伴强调:“我一定要尝尝水上种的稻子是什么味道了。旱稻米味道不错啊,比我想象中的好。今年我还订。”

呵,还是尝鲜达人。

旁边又响起了道声音,带着微微的困惑:“这个,真的能长出大米吗?”

陈凤霞转头看,认出了花郎。他有时候也会过来参加同伴们的表演,或者卖工艺品。

这回换陈老板点头肯定:“当然,而且很好吃。”

花郎小心翼翼地看老板夫妻,然后抿了下嘴唇,大着胆子询问:“那,那我们寨子能长水稻吗?”

山上长不了水稻,只能种山芋和洋芋,可是大家都喜欢大米。山上有河的,是不是也可以长水稻呢?

郑国强和陈凤霞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恍然大悟:对啊,完全可以在涌泉县也长水稻。

他们那里的光照条件那么好。

第376章 最好的爸爸

涌泉县青山绿水没有田。山地贫瘠,留不住水,种植玉米、土豆还行,想种植水稻那没戏。江海都是典型的平原地区了,不照样碰上小丘陵就只能旱地作物。

不过有水就行,即便山泉水清澈,肥力不足,但有水就有鱼啊。但凡养鱼,水体就没有缺营养的。不说投放的饲料,光鱼虾的排泄物就是天然的有机肥。鱼肉可是优质蛋白。这样一来,还愁餐桌上营养不充分吗?

郑国强询问妻子:“涌泉县养鱼吗?有没有大一点的鱼塘?”

这陈凤霞还真不知道,因为她的关注点不在上面。但她在乡里时吃过鱼,是用当地人腌制的酸菜和辣椒一块儿烧的,很下饭。

花郎满怀期望地举起手来:“鱼窝子,我家有鱼窝子。”

所谓的鱼窝子就是小坑塘,是当地人在山边、路边、河边、屋边根据不同地形挖出来的水坑。之所以称之为坑,是因为他们面积基本上就是五六个平方米,水也不深,两三尺而已,完全就是个大鱼缸。

听花郎描述完了,陈凤霞就觉得这更加像是出去打鱼打多了,一时间吃不完怕坏掉,索性放在大水缸里先养着。

不过山里的鱼窝子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里面流淌的都是活水。他们在水坑的周边用石块、木头桩子围起一尺多高的塘埂,水坑内对角安装了进出水的扣子还有拦鱼的障碍,所以水里溶氧含量高,养出来的鱼也分外鲜美。

“一个鱼窝子里可以放四十尾鱼呢,都能长到一斤重。”花郎语气自豪,“我阿嬷说以前我们山里没有鱼吃,是主席好,送鱼苗上山,所以我们才吃上鱼的。我们公社没有池塘也没有水库,就靠着鱼窝子,一年能出两三万斤鱼呢!我阿爷说那时候他去学堂学坑塘养鱼真正好,不用粮食只吃草,山山坞坞鱼儿跳,社员人人心欢笑。老板,你什么时候带我们去北京啊?我要拍照片,给我阿爷阿嬷看。”

最后一句话跳跃幅度实在太大,搞得陈凤霞都反应不过来。

花郎却难掩激动:“我要去□□看主席的画像,今年还会有阅兵仪式吗?”

宿舍有电视。去年阿姐在电视上看到了,好热闹好壮观。今年他也想看。

这个问题,陈凤霞还真没办法回答。按道理来说应该没有吧,搞一次阅兵起码得忙大半年,要花好多钱,动用很多部队的,年年搞,哪里吃得消。

可今年好像不一样,毕竟是千禧年,这谁说得清。

不过当老板的人最擅长的就是给兢兢业业的小员工画大饼。她立刻当场开支票:“好,带你们去,到时候带你们都去。没阅兵的话,咱们就看升国旗,完了我带你们去爬长城逛故宫。”

结果花郎对故宫没什么兴趣,他就关心能不能去主席纪念堂。他阿爷这辈子的梦想就是能上北.京看主席。

陈凤霞愣了下,豪气地点头应下:“没问题。”

说到这个,今年她还没带孩子们出去旅游呢,是不是可以安排上?

花郎已经欢天喜地地跑开了,朝着他的兄长们的方向高兴地大喊。因为他说的是自己的民族语言,陈凤霞等人一个字都没听懂。

陈凤霞打了个电话给王技术员,询问涌泉县的气候是否适合种植水稻。别到时候水的问题解决了,这光热却不满足条件。

王技术员正在忙,闻声极为不耐烦:“北到东北,南到海南岛,只要有水,哪里不能种水稻?”

陈凤霞丝毫不care对方的不快。逼着人家一个研究油橄榄的技术员连摸摸香的种植技术辅导工作都一并干了,大热的天,人还蹲在地里给农民解决技术难题,人家不爽是应该的。

但是王技术员很快打消了她的痴心妄想:“没有地,这里的地种不了稻子。”

“不在地上种,在水面上种,在鱼塘种。”陈凤霞脱口而出,“我拍张照片发给你看吧。”

话说出口,她就感觉自己犯蠢了。现在哪来的手机拍照啊。

她赶紧往回找补:“你上网看吧,水陆农夫店里正在预售的水上稻米有图片。我弟弟种的,鱼塘养黑鱼,水面种稻。我听我从涌泉县带出来的小孩说,他们寨子里有鱼窝子,那就可以考虑也在水面上种稻子。”

她笑了起来,“要是成功的话,也不用他们翻山越岭出去买了,自家就能吃上。”

毕竟,庄稼所有人家都能种,挣钱的买卖却不是家家户户都能搞起来。即便挣不到钱,那,自家人吃好点儿也是进步啊。

大米,在涌泉被当成营养品呢。

王技术员沉默了一瞬,突然间笑了:“你可真够能想的。可以,我找研究这方面的同事具体制定出措施吧。其实这里的光热条件很好,真要种的话,种出来的稻米质量肯定不差。”

陈凤霞哈哈笑:“那我就等着高山土豆后的高山大米了。说不定在油橄榄挣钱之前,大家就能顿顿吃上大米饭了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