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1节(1/2)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罗氏是盈利性企业,他是私人股份制的,董事会是我们最高决策机构,它和华国掌管科研资金的机构不是一回事,您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知道。”赵德培早年在英国留过学,自然明白戴维话里的意思。

“华清实验室这笔捐赠,是罗氏今年最大的一笔科研捐赠,董事会能批准这个额度,是因为李铮先生为我们罗氏的利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罗氏是非常注重契约精神的,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合作方也能遵守契约。”

“我知道,华清不愿意把捐赠协议公布的原因,我们理解也积极配合。但是我们的捐赠是给李铮先生的,如果连这最初的目的都达不到,别说我,就算是董事会也不会同意这次捐赠继续下去的。”

听到这里,黄曲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面色通红,满脸羞臊。

“李教授,这回是我的错,是我起了贪心,真的非常抱歉!”令人意外的事,黄曲南突然站了出来,走到李铮和戴维面前,向两人深深鞠了一个躬。

李铮身子微微一侧,同时用手扶住黄曲南,“黄教授不必如此,此事也是我欠考虑。毕竟我的年纪放在这里,确实有点令人难以信服。”

“是啊,曲南啊,也是我的错,没有跟你们打招呼,是我的私心才闹出了这个大的乱子。”

黄曲南此次吃相虽然难看了点,但还是归于科研资源的争夺,这本就是各显神通的事情,李铮对此倒不是太过在意。

而且,在他看来,如果连自己的科研资源都保不住,那主要问题肯定出在他自己身上,而非他人。

“戴维先生,这份文件是我下发的,我回去就会宣布文件无效,并以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名义确定实验室归属为李铮先生,并在捐赠仪式上当众宣布。你觉得如何?”这是吴照蒙开口了。

戴维闻言,放下了手中的咖啡,面上的严肃也消减了稍许,“如果是这样,我会以最快速度向总部通报这个消息。”

“那捐赠仪式?”赵德培最关心的当然是这个。

戴维耸耸肩,他对于这些出尔反尔的人还是没有太大的好感,“这自然要看总部的意思。”

“捐赠仪式照常。”

戴维开口的同时,李铮也开口了,两人同时说话,话里的意思却是南辕北辙。

玻璃房里有一瞬间的沉默。

戴维无奈地摊摊手,“好吧好吧,听你的。那你晚上要请我吃饭,我要吃华京烤鸭。”

第141章

赵德培等人见李铮与戴维的互动, 心中惊异更甚,李铮居然可以在这种场合直接替罗氏做决定, 这不由让众人再次重新评估李铮对罗氏的重要性。

这倒是他们多想了,李铮已经和罗氏签了有关项目优先权的协议, 罗氏董事会的目的已然是达到了, 只要实验室能顺利到李铮手里, 他们并不会关心过程。

戴维因为对华清诸人的出尔反尔十分不满, 才会用总部的托词来推脱,想要延缓捐赠仪式时间给他们一个教训,不过李铮既然开口为他们解围了,他也不必枉做小人。

“那这样是再好不过了。”赵德培长出了一口气, 脸上露出了今天第一个真实的笑容。

略去吴照蒙的红.头文件发了没两日就宣布无效引起华清一众员工议论纷纷,以及装修工人走到半路被叫回来直呼这外国大集团和华清不靠谱等事不提。

1985年6月, 多曼与华国正式建交。多曼外交官在签署建交协议的时候, 代表多曼总统公开表达了对华国对李铮的谢意。

虽然李铮的非洲之行是联合国一力促成的,疫苗项目成果还挂在香江李铮实验室名下,疫苗生产后后续药物研究更是和美国默沙东合作,但多曼这个非洲小国显然更愿意将这份功劳按在同是发展中国家、且对非洲诸国表达出明显善意的华国身上。

华清校园里, 华国与多曼两国国歌交替响起, 李铮这两个字突兀地出现在这段庄严而陌生的建交词中,令众人不由肃然起敬。

华国翻译将多曼外交官的建交词重复了一遍, 华清人才意识到,外国人居然把他们刚聘请来的年轻教授的名字居然和国家名称放在了一起,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八十年代的电视娱乐节目还很少, 新闻联播每户有电视的群众都要看的,建交仪式一遍遍重复播放,让电视机前的所有人都记住了李铮这个名字。

也是这一日,罗氏与华清的捐赠仪式,在华清大会堂举行。

因着黄曲南捅出的篓子,华国上层、华清燕大教职员工们大都知道了这次捐赠的内幕,因此主宾由本决定出席的国务中心领导人改成了教育部部长。

且这几日燕大的教职员工可算是大大出了心中的闷气,谁叫捐赠风声刚刚出来的时候,华清那些人那么趾高气扬的,逮到机会就在他们耳边说罗氏捐赠的事,现在不吱声了吧。

心里这么想着,但看着主席台上那庄重的仪式,那些陆续到达的外国记者,燕大校领导们心里还是不是滋味。

就算是借手送礼物也好啊,这种事怎么就轮不上他们燕大呢。

主席台上两侧分别坐着华清的代表和罗氏的代表。

戴维并没有上去代表罗氏,而是以私人身份和李铮一起坐在第一排边上。

台上代表罗氏发言的是罗氏华国区总负责人周开华,山城人,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求学五载,随即进入罗氏德国分部,辗转欧洲各分部十几年,随即因是华国人的原因被调来华国做负责人。

周开华在讲话中毫不吝惜夸奖的词汇,将华清与国际名校放在一起,听得底下华清学子心潮澎湃。

下首外国记者闪光灯“咔咔”作响,赵德培字正腔圆地用华夏语讲述着华清的历史,一名外交部翻译官迅速将其翻译成英文在整个大会堂里回响。

看着底下一脸严肃的外国记者奋笔疾书在笔记本上摘录他说的一字一句,赵德培心潮涌动,通往国际名校的路,华清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李铮与这些记者也算是老朋友了,不过他今天显然并不想抢华清的风头。

不过饶是李铮再低调,还是有记者发现了他的存在,他和戴维侧头交谈的照片和赵德培与周开华握手的照片摆在一起,上了国际报纸。

这两张照片,足够许多人看明白罗氏捐赠的真正目的。但那又如何,终究学术圈里的人比起普通群众来说,实在太少了。华清已然达到了他的目的,让世界人民知道了华国有这么所值得罗氏捐赠的学校存在。

同时,李铮归华的消息再次被提起,华清适时宣布与李铮签约的消息,华清的风头一时无两。

“李教授。”

“李教授。”

李铮骑着自行车穿过校园长廊,不时有华清学子和他打招呼。李铮觉得,回国真是个正确的决定,比起学生,老师的身份更加适合他。

距离捐赠仪式已经过了两天,戴维已经回香江了,一起回去的还有周思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