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节(1/2)

答题答得爽,不知不觉就忘记了时间,等他停笔后不仅腹中饥饿难忍,也体会了一把当日马车上杨寅同学的憋尿之感。

“我擦,膀胱要炸了……”

苏锦楼抬手拉了考棚里的小铃,向前来询问的士兵提出如厕的要求,士兵领他去了茅房,不巧,两个茅房上都挂着一方牌子,上书“出恭入敬”四个大字。

苏锦楼手里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牌子,此牌是考生申请如厕时发下来的牌子,上厕所时就将牌子挂于茅厕门上,完事后把牌子带走归还给士兵。

如今茅房上都挂有此牌,说明两个茅房都被人占了,苏锦楼要上厕所只能等着,可他尿急啊,急的快憋不住了。

怎么办?

扭屁股,以他憋尿的经验,人尿急之时可以通过左右摆动臀部缓解尿意,于是,领苏锦楼到茅厕的士兵就看见身边的考生莫名其妙的左摇右摆,还以身体为中心,腰部发力用臀部转圈,嘴里冒似还念念有词。

这人……疯了吗?

刚完事的陶真一开门就看见了如此辣眼睛的画面,而且主人公还是熟人,惊的他目瞪口呆的伫立在茅厕门口。

一阵微风吹来……

“呕!”

众人反射性的向声音来源望去,只见一面色蜡黄,身形瘦弱的考生正弯着腰吐的一塌糊涂,那考生抬起头双眼无神的盯着众人,怨念几乎化为实质。

老天不公!为何让他坐于臭号受那等污物的熏陶?还遇到了两大奇葩,一个大白天发疯病站在厕所门口扭屁股,一个大开茅厕大门和疯子遥遥相望,就算你们一见钟情眉目传神,好歹也要选个好地方啊,站在茅房门口算什么事啊。

他只是考个试而已,怎么就这么难,这味道,不行!受不了了!

“呕~~”

此考生吐的昏天黑地,两眼发黑,一口气没喘上来,眼珠子往上一翻就不省人事了,晕过去的最后一刻,他终于恍然大悟。

这定是那两个考生排除异己的新手段。

苏锦楼眼睁睁的看着衙役将昏过去的考生抬走,突然一阵尿意袭来,他顾不上在熟人面前出丑,连忙进了茅房解决人生大事,再耽搁下去,他真的会当众尿裤子的,那可真就没脸见人了。

刚至戌时,钟鼓响了三声,考生停笔,两名小吏行至考棚收卷,一人将答卷糊名放入专用匣内,一人收走桌上一切物件,随即衙役送来被褥蜡烛以及油布等物。

第二天考杂文,杂文就是以封建官吏所常用的篇、表、论、赞为体裁,让考生作文,类似于现代的应用文写作。

薛夫子曾专门讲过这一部分的内容,苏锦楼虽一字不差的记下,但他只知道大体的格式和关键注意点,至于内容写的如何,实在是不敢恭维,毕竟他底子太薄,这么短的时间既要弄清文章体裁又要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内容,实在令人为难,所以这第二场试最多只能说勉勉强强完成任务。

第三天和第四天都是考策论,从考试的天数来看就知道府试中策论占大头,朝廷开科选士,向来以“策论”作为主攻,策是策问,论是议论文,出卷人通常会以当时的时政、农事、民风等问题出题,考生对应作答。

策论主要看考生的观点是否新颖,见解是否独道,当然,如果你的文章内容独辟蹊径,一针见血,又文采斐然,妙笔生花,那肯定是最好不过的了。

策论是考官最为重视的一个环节,也在考生吸引考官关注最为直接的一个途径,想要赢得上层人士对你的赏识与赞许,让他们甘心折节相交,在书写策论之时就要多写自己的观点,分条析理,解纷排难,于立谈之间树立声望。

文章中最为忌讳的就是一事多议,这里的多一是指多个论点,二是指内容冗长啰嗦,议论文首先需要明确的表达一个观点,而后围绕这一观点,简洁而有力,犀利而练达的论述其余内容。

此间,无需担心自己的观点会引人争议和谩骂,越是能够引起讨论与争辩的文章越是能加速成名,君不见黑红也是红嘛。

当然,虽说考生可以畅所欲言,但这并不是指可以毫无顾忌的想写啥就写啥,若是脑残的写一些推翻大庆王朝统治之类的妄言,那肯定得完蛋。

历史上也不是没出现过这种敢于直面挑战的壮士,大庆开国元年,太宗开科取士,曾有一考生于殿试上当众对答,言明历史更替,王朝兴衰,自古就是定律,大庆朝取代前明,总有一天会有另外的皇朝取代大庆。

这话其实没什么不对,天下大乱,群雄四起,逐鹿天下,终有一人会一统江山登上至尊之位,天下一统,历朝历代,无论何人统治,都会有明君与昏君,盛世与浊世,盛极而衰,终有灭亡的一天,所谓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这话在太宗听来心里就不对味了,你啥意思啊?我才刚把前明推翻,自己当了皇帝,这屁股底下的龙椅还没坐热呢,你就敢诅咒我大庆要完?到底是何居心?

天子一怒浮尸百万,太宗怀疑此人是前明余孽,故意捣乱破坏殿试,于是这位勇士壮烈的牺牲了,与他有关的宗族亲人,恩师朋友都受到了牵连。

碍于第一次开设恩科以及自己的名声,太宗没有大开杀戒,除了考生本人被判了斩首之刑,其余人均流放三千里,且终身莫入贱籍,这条诏令虽给他们留了一条命,但也将他们打入地狱,生不如死。

除了以上这种真义士,书写策论文不对题的,论点太过奇葩的,脑洞大开的,异想天开的,均不会被取中。

此次策论主考农业,苏锦楼看了题目就头大,要是考商业他还能写几句,以前在母上大人身边耳濡目染,多少能学个一两分的本事,考政治他也不惧,学校的历史课政治课不是白学的,就算他不怎么认真听讲,为了及格他好歹也曾临时抱佛脚过,加上信息全球化,年少轻狂时最爱和狐朋狗友讨论国家大事,似乎不发表几句观点就降低了自己的格调,政治方面好歹能吹嘘两句。

农业,呵呵,两眼一抹黑啊,别说是他,就算是陶真那个学神级人物,估计对农业的了解也没多少吧,像古代这些专心读书考科举的学子,哪个在家不是被供着的?典型的十指不沾阳春水,不少人估计连家里的田地在什么方位都搞不清,还指望他们提高农业产量?

凉州境内山多地少,本就不适合耕种,这么些年来那么多的官员都没有解决的办法,凭他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就能想出应对的方法了?出卷子的人脑子瓦特了吗?

没办法,最后苏锦楼不抱希望的把稻田养鱼的法子写了上去,他以前找手工皂配方的时候看到过一本稻田养鱼的农业书,为了提高老苏家的收入,他还详细的把此方说给苏老爹听了。

可苏锦楼以前的黑历史太多,稻田养鱼之法闻所未闻,稻子又是精贵东西,苏老爹怎么可能任由苏锦楼瞎折腾,立马无情的驳回了他的法子。

苏老爹都不相信了,就更别指望那些考官会信,八成会以为他是异想天开,但苏锦楼脑中关于农业的存货就这么多,写了总比胡说一通强吧,算了,本来这次就没有中榜的希望,死马当活马医吧,大不了明年再战。

苏锦楼眼看小吏收了卷子,对天翻了个白眼,看来回家后还得和苏老爹多请教一下农业方面的事情,先有试帖诗后有策论考农业,唉,这古代的科举真是太难了。

第46章 阴差阳错

苏锦楼不知道, 即使他文采飞扬,才识过人,此次府试也过不了, 为何?全因宜章县县令周怀安之故。

周怀安当初为了招揽陶真与苏锦楼二人, 在下属面前丢了那么大的脸, 碍于面子还要故作大度让两人继续留在榜文之上,这口气他怎么也咽不下去。

陶真是他亲自选中的案首,他自然不能从中作梗让他在府试中落榜, 不然他点出的县案首却连一个小小的府试都过不了,岂不是说明他有眼无珠错看了人?这种把自己面皮撕下来踩在脚底下的自打嘴巴之事他是不会做的。

可苏锦楼就不一样了,他既不是县案首又只居于末位,在府试中落榜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据周怀安观察,苏锦楼此人博闻强记, 对书本的熟悉度几乎是倒背如流, 只要考背诵记忆他绝对没有问题,而府试的第一场恰恰就是考校学子的记忆能力, 这让他心里颇为没底。

如果苏锦楼好运的过了府试,那岂不是太便宜他了?不行!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要使一番手段, 于是, 周怀安书信一封写给了临平府府学署官鲁士才。

鲁士才是此次府试的主要阅卷人之一,在临平府也有几分人脉, 和周怀安有同窗之谊交情深厚,对于好友这个微不足道的请求自然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

苏锦楼只居于县试末位, 背后全无官家人脉,不过一个乡下泥腿子而已,这样的小人物分量实在太轻,轻的鲁士才只要稍微动一动手指就能将其刷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