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9节(1/2)

春时未至,太上皇的病情便急转直下,太医轮流守在仁寿宫,朱正熙也去看了几次,但因国事繁重,皆来去匆匆。这日夜里,刘德喜特意到乾清宫请朱正熙,说太上皇要话要跟他讲。

朱正熙听太医院院正说,太上皇大行,大概就是这几日,怕是父皇有遗言要交代,也顾不上政事,跟着刘德喜到了仁寿宫。仁寿宫在夜晚十分安静,只有风吹动庭前的老槐树,树叶的沙沙声响。

太上皇如今不能言语,也不能动弹,秽物经常弄脏床,所以仁寿宫的暖阁里有一股怪味。朱正熙进来时就皱了眉头,看到徐邝也在,只淡淡地点了点头。

他跟徐邝在朝堂之上,政见多有不和,本来关系就紧张。徐邝甚至为了李青山调任的事情,求到徐太后那边去。徐太后来劝皇帝时,也与皇帝发生了口角,几日没有说话。朱正熙现在可谓看到徐家的人就头疼。

门外太医端了汤药进来,朱正熙道:“朕来吧。”

太上皇喝药时因嘴巴闭不紧,药汁多数都淌了下来,朱正熙又给他仔细擦拭。于太上皇而言,现在死了反而是种解脱,比这样屈辱地活着强。太上皇看着曾经顽劣的儿子,近来稳重了不少,眉间隐藏着威势。他欣慰之余,又难免担心。他听徐邝说朱正熙不知当年旧事,亲近朱翊深,大有重用之势。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急在心头,却苦于不能言语。

他不能将那个秘密带到地下去。

他看向刘德喜,眼睛一直盯着多宝阁上的一个地方。刘德喜会意,去拿了一个锦盒过来:“您是要拿这个吗?”

太上皇闭了下眼睛,表示肯定。

刘德喜便将那个锦盒呈给朱正熙。朱正熙迟疑地打开,里面是一道有些旧的诏书。他慢慢展开,看到诏书上的内容,一下站了起来。这是当年父皇在皇爷爷的梓宫前,要大太监刘瑛念的遗诏。

“父皇给儿臣看这道圣旨,有何用意?”朱正熙问道。

暖阁里安静了一会儿,此时只有四人,灯台上的火焰被夜风吹得晃动,连带墙上的四道影子也晃了晃。徐邝说道:“皇上再仔细看看这道诏书。”

“这,这并不是皇爷爷的笔迹。”朱正熙握着诏书的手已经有点发抖。若是按照父皇当初登基时的说法,诏书是皇爷爷早就立下的,那么这么重要的诏书,应该是他亲手所写的才对。可是他记得皇爷爷的字,非常平正的楷书,与这个匆忙写诏书的人完全不同。

而且这诏书上的字迹,还隐有几分熟悉。

“父皇,是您写的!”朱正熙几乎难以抑制地叫出来,这字体虽然刻意改变了笔锋,但一些书写习惯还是容易辨认的。

“您怎么刻意伪造皇爷爷的诏书?你们怎么可以……!这么说这皇位真的应该是九叔的,您抢了他的皇位,又传位给我,那我岂不是等同于跟您一样?”朱正熙难以置信地摇着头。虽然这个念头在他心中百转千回,不止一次出现过,但他都下意识地否定。

直到真相浮出水面,他心中最后的那点幻想终于如水泡般破灭。他的父皇竟然是这种篡位的贼子!而他所坐的龙椅,本就是偷来的!他觉得周身冰冷,看着床上之人的目光有几分陌生。

太上皇说不了话,徐邝的面容狰狞起来:“那又如何?自古成王败寇,将江山交给一个低贱女人所生出来的儿子,难道他就有本事能坐稳吗?实话告诉你,先帝没有留下任何一道遗诏。这皇位也不是朱翊深的!”

“你们现在告诉我这个作何!”朱正熙将那道圣旨猛地一摔,叫道。

“皇上,您已经是皇上了,接受了各藩王和使臣的朝贺,是天下的正统,没有人能把您从这个位置上拉下去。可是朱翊深不得不防啊。他倘若知道这道遗诏是假的,他对您还会忠诚吗?他肯定想着怎么推翻您。所以京卫不能交给他!”徐邝义正言辞地说道。

“说来说去,还是为了京卫的指挥权。那么舅父觉得朕应该交给谁?”朱正熙冷冷地问道。

第114章

徐邝见朱正熙终于问到了正题上, 难得收起那副长辈的姿态, 跪在地上说道:“臣是皇上的亲舅父,臣不会害您。若是京卫交给臣您不放心, 又怕温嘉反对,那就交给王骥, 或者把李青山从平凉府调回来。总之京卫绝对不能继续交在晋王的手上。”

朱正熙在最初的震惊过后,已经慢慢平静下来。他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 既成的事实都无法改变。

他看了躺在床上只剩一口气的父亲, 感情复杂, 对徐邝说道:“你跟朕出来。”

徐邝跟着他到了主殿,朱正熙负手站在窗前。外面的夜色像是浓墨一样,只有老槐树的树影参差,而未到春天, 晚风还有点刺骨的寒意。宫人要过来关窗, 朱正熙挥手让他们退下去。

“九叔知不知道?”朱正熙平静地问道, 神色隐在灯火的阴影里,神色莫辨。徐邝忽然有一种这个他从小长大的孩子,已经不是朱正熙,而是帝王的感觉。这些日子, 朝臣出入乾清宫,新皇也在培养自己的势力。当太子时的近臣叶明修和沈安序, 一个被插在吏部, 一个被安在都察院, 都是要害的部门。

看着脾气不温不火的皇帝,其实并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草包。

事已至此,已经没什么好隐瞒的了。徐邝回答:“晋王从小跟在先帝身边,应该是有所觉。那个时候他在外地,人不在京城,所以我们才能成功。等到他回来奔丧,已经是尘埃落定,他也只能乖乖俯首称臣。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又没有母家外戚,连他自己都知道坐不稳皇位。可是现在他羽翼渐丰,皇上如果不防着他,他若有一日报复,会杀我们个措手不及。”

朱正熙回头看了他一眼:“既然如此,当初舅父和父皇夺位的时候,怎么就没想过斩草除根呢?”

徐邝心里咯噔一声:“怎么没有想过?当时太上皇尚未坐稳皇位,需要几个阁老的襄助。而苏濂那个老匹夫是晋王的恩师,肯定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我们杀了晋王。所以皇上才把晋王派到皇陵守陵三年,原想着等他回来,就塞给他一个贵州之类的藩地,让他死于非命,这不是当时被殿下您阻扰了吗……”

朱正熙这才明白父皇对九叔的种种忌惮,并不是出于对九叔能力的担心,而是这皇位得来的名不正言不顺,他不安的是人言,是人心。朱正熙也不知道,若当时便得知真相,自己会做什么样的选择。也许是直接逃离紫禁城,反正他也不爱做这个皇帝,皇位就还给九叔好了。

但是现在,已经昭告四海,他便是天下之主。江山易主,岂能等同于儿戏?他穿上这身龙袍的那天开始,责任两字便重于泰山了。而且九叔若真的想要皇位,当时苏濂逼宫的时候,他分明有一击的机会。

这皇位有的人争得头破血流,而有的人却未必看在眼里。他依然是相信九叔的。

“朕今日收到奴儿干都司的密报。上次作乱的朵颜三卫,好像又在暗中召集兵马,舅父去一趟吧。将朵颜三族处理干净再回来,别再留后患。”朱正熙面无表情地说道。

“皇上!”徐邝觉得难以置信,叫了一声。

朱正熙看着他,眼里有不容置疑的天威:“平国公,这是朕的圣旨,就算你去搬太后,也绝无更改的可能。你退下吧。”

徐邝当然不肯走,后来还是刘德喜过来把他请出去。刘德喜看了一眼殿内的身影,轻声道:“国公爷还不明白吗?一朝天子一朝臣,已经不是太上皇的时候了。您现在逆着皇上,对您又有什么好处呢?”他压低声音道,“自古君跟臣之间,又哪有绝对的信任。您该做的都已经做了,为了平国公府,还是不要惹恼皇上了。”

徐邝看着刘德喜低眉顺目的模样,心想不愧是在紫禁城里熬了多年的人精,一语就点中了要害。李青山离京以前,给他发了封信,说是要在新皇那里挽回局面,唯有揭开当年的旧事,让皇帝跟晋王离心。

“罢了,我先回去,你多看顾太上皇吧。”徐邝甩袖,下了台阶而去。

这日天未亮,整个京城还在酣睡之中,紫禁城里忽然响起了丧钟。若澄一下惊醒,只觉得这场景好似有些熟悉,莫名地心慌。朱翊深也跟着坐起来,摸着她的肩头问道:“怎么了?可是做噩梦了?”他人未醒,声音带着暗沉沙哑。

“王爷,我听到丧钟了。”若澄小声道。

朱翊深凝神听,果然听见钟鸣。过了一会儿,李怀恩在槅扇外敲了敲:“王爷,宫里的太监来传消息,太上皇驾崩了。”

太上皇绵延病榻多日,宫里內诸司该做的准备都做了,一切事情都井井有条。大臣必须在闻丧的次日着素服进宫哭临,如是三日。各衙门皆停歇宿,京中不能食酒肉。

到第四日,在京文武官员,四品以上命妇,皆穿麻布圆领大袖衫,麻木盖头,到思善门外哭临。若澄的位份最高,所以跪在最前头,黑压压的一群妇人,哭起来震天动地。她对大行皇帝十分不喜,实在挤不出几滴眼泪,就只能垂着头,好在人多也发现不了谁是真心谁是假意。

这哭临是个体力活,到了中午在旁边的思华殿休息的时候,人人都疲惫不堪,也不敢出口抱怨。内宫赏了一些茶水和糕点,哭了一早上,嗓子眼冒火,茶水供不应求。若澄心想,还好皇帝是在初春时节驾崩的,要是夏日,非得出几个中暑的人不可。

她身子本来就娇气,经不得风吹日晒的,幸而最近几月被朱翊深抓着勤做“体力活儿”,好歹练强了一些。

她身旁坐着两个叫不出名字的妇人,一直在偷偷打量她。她不习惯陌生人的审视,看过去的时候,那两个妇人连忙低头吃东西,装作没有看她。可她一移开目光,她们又看过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