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6章 桂系名扬天下(1/2)

蒋介石为了提升影响力以便抗衡唐生智,亲自带着大部队去打孙传芳。

这一结果让各朝古人不禁幸灾乐祸,觉得孙传芳有此遭遇是罪有应得。

毕竟如今艰难的局面都是孙传芳自己一手造成的,可谓是报应不爽。

当时吴佩孚遭遇北伐军的攻击,陷入危急关头,不得不向孙传芳求援,可最终的结果却被孙传芳无情拒绝了。

各朝古人心中非常清楚孙传芳那时打的什么主意,无非就是想坐山观虎斗,等着吴佩孚和北伐军两败俱伤之后出来收拾残局。

对于孙传芳愚蠢的想法,大家只感觉可笑至极。

不管是吴佩孚的实力,还是孙传芳的实力,都不是蒋介石北伐军的对手。

在如此劣势的情况下,想要抗衡北伐军,唯有双方势力通力合作才行。

可愚蠢的孙传芳却看不清这一点,反而对于吴佩孚的落难见死不救,痴心妄想的想做鹬蚌相争得利的渔翁。

明明吴佩孚和孙传芳就是垂亡齿寒的关系,无奈的是孙传芳被蒙蔽了双眼,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现在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下一个要对付的就是孙传芳大军。

没有了吴佩孚的配合牵制,面对北伐军的攻击,孙传芳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

对于各朝古人而言,大家还是非常乐意看到孙传芳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价。

“北伐军杀出广东后横扫两湖,打得吴佩孚是精锐丧尽。”

“唐生智靠着第四军和第七军打头阵,趁势崛起,俨然一副要取代蒋介石的架势。”

“为了压制唐生智,蒋介石率第一军东征,决定拿孙传芳刷经验。”

“蒋介石连武昌的两万残兵都打不过,之所以认为孙传芳就是经验包。”

“是因为友军已经在江西打开了局面,第一军这时候过去正好可以捡便宜。”

“1926年8月,吴佩孚要求昔日小弟孙传芳出兵侧击北伐军。”

“但孙传芳认为吴佩孚日落西山早晚必倒,不如借北伐军之手消灭了最好。”

“自己到时候再杀过去,把两败俱伤的北伐军和吴军一锅端。”

“然而,正当孙传芳小算盘打得啪啪响的时候,他也被自己的小弟背刺了。”

“8月底,孙部师长赖世璜被国民政府策反。”

“9月,在赖世璜的接应下,北伐军轻取赣南重镇赣州。”

“几天后,北伐军的第二军和第六军趁势北上,陆续进战平乡、高安等地,杀到南昌附近。”

“9月19日,南昌城内的工人、学生及部分警备队响应,协助程潜的第六军袭占南昌。”

“孙传芳获悉情况大为吃惊,连忙从江苏、安徽、浙江调集十万大军,准备进行反攻。”

“反攻之前,由于武昌还未攻克,因此孙传芳制定了声东击西战略。”

“也就是将主力放在九江,意图反扑鄂东,解武昌之围。”

“其余部队派往南昌,牵制江西的北伐军。”

吴佩孚:愚蠢至极,还想一锅端,就你也敢说大话,真是自不量力。

他陷入北伐军的围困后,本想着让孙传芳出兵侧击北伐军,以解他的燃眉之急。

毕竟一方面他是孙传芳的老大哥,让小弟孙传芳出兵相助合情合理。

另一方面他和孙传芳有共同的敌人,两人联手抗击北伐军再正常不过。

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可孙传芳偏偏不懂,还妄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一想到孙传芳愚蠢的想法,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要是那个时候孙传芳出兵配合他,直接南北夹击北伐军,形势说不定大为不同,也不会到如今落败这般悲惨境地。

正是出于对孙传芳见死不救的怨恨,在得知孙传芳被自己小弟背刺后,他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笑容。

虽然他也有同样被小弟背刺的遭遇,但依旧对孙传芳的遭遇感到解气。

“北伐军这边,第六军拿下南昌后,如果友军及时跟进,根本不惧孙传芳反扑。”

“但由于第三军军长朱培德与程潜有矛盾,他在听说南昌已下后,命令所部原地休整一天。”

“如此一来,北伐军也就未能及时巩固阵地。”

“9月22日,程潜赶到孤城难守,下令撤离南昌。”

“结果在撤退途中遭到孙传芳大军袭击,程潜无法收拢溃兵,只好剃须化妆,靠着当地老表领路才逃出包围圈。”

“事后白崇禧讥笑程潜是曹孟德潼关遇马超,丢了大脸。”

“第六军遭到重创,短时间内无法恢复战力。”

“于是蒋介石便把第七军由湖北调往江西,第七军的战斗力明显要比第六军高出一大截。”

“9月30日,第七军军长李宗仁率部,在武宁若溪与孙传芳大军谢红勋部相遇。”

“双方鏖战近一日,谢军全线崩溃,死伤万余人。”

“10月3日,第七军乘胜进攻德安。”

“德安是孙传芳大军的补给要站,有重兵驻守,且构筑有坚固工事。”

“但第七军武德充沛,仅用半天时间就拿下了德安。”

“接下来,第七军又连续取得王家铺、九仙岭之战的胜利,打开了进攻南昌的通道。”

“蒋介石一看李宗仁可以,半個月不到就消灭了江西的半数孙军。”

“便亲率第一军的第二师前往南昌,准备收割果实。”

程潜:朱培德实在是可恶,为了个人恩怨,全然不顾北伐军的利益。

一想到第三军军长朱培德的见死不救,他就恨得牙痒痒。

他的第六军好不容易把南昌拿下,形势一片大好,眼看着战绩唾手可得,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拿下南昌还没有完,还需要其他友军及时配合。

唯有如此,才能巩固阵地,不怕敌军的反扑。

这种时候,为了北伐军的整体利益,朱培德身为友军,有义务帮助他稳固阵地。

一旦有了朱培德的配合,南昌将万无一失,再也不会出什么岔子。

而他的第六军也将立下大功,为北伐军的顺利推进做出大的贡献,可这一切全被朱培德毁了。

由于他们两人私人的恩怨,朱培德硬是不予配合,以至于他不能守住孤城南昌,不得不撤退。

更可气的是,他在率军撤退的过程中,遭到孙传芳大军袭击。

形势危急之下,朱培德愣是见死不救,在一旁看着他被孙传芳大军打得丢盔卸甲,害得他的第六军损失惨重。

因为朱培德的见死不救,他的战绩不仅没了,就连他的第六军也遭到重创,每每想起就对朱培德恨得咬牙切齿。

“10月12日,蒋介石来到南昌郊外,白崇禧当时也在。”

“白崇禧认为南昌城垣坚固,强攻肯定吃亏,主张暂时围而不打。”

“但蒋介石求胜心切,非要强攻。”

“13日凌晨,蒋介石指挥第二师攻城。”

“结果在攻城期间,孙军组织敢死队袭击攻城部队。”

“当时夜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第二师官兵搞不清敌人是从哪里摸出来的,顿时大乱。”

“见自己又吃了败仗,蒋介石六神无主,一时失态。”

“竟然抓住白崇禧的手问道,怎么办?赶紧想办法呀!”

“白崇禧倒是不慌,他事先已在赣江上游搭了两座浮桥,于是便令全军由浮桥渡江退往西岸。”

“战后,孙传芳让媒体大肆宣传,说蒋介石在南昌附近受伤甚重,闻系子弹中其腹部,因而致亡。”

“平心而论,这次战斗蒋介石的损失并不大,关键是丢人。”

“此次收复南昌,蒋介石筹划许久,为了确保胜利。”

“蒋介石让第七军打头阵,估摸着万无一失了才亲自出马。”

“结果打输了不说,还被敌方传谣说他在南昌城下被击毙了。”

“听说蒋介石一败再败,唐生智那头又开始得瑟,公开叫板。”

“蒋总司令应该是太累了,不如休息吧!接下来让我指挥,别说是江西,拿下南京也不在话下。”

“连番被唐生智羞辱,蒋介石郁闷至极。”

“郁闷过后,该干啥还得干啥,南昌一定要拿下来,不然废柴的帽子就得戴一辈子。”

李世民:这个蒋介石的实力是不是太弱了,朕很好奇他怎么就成了国民革命军的统帅。

之前看到外国势力扶持蒋介石,他还以为蒋介石的个人能力绝非一般。

但现在看来,倒是他高估了此人。

之前在和唐生智的竞争中就已经落入了下风,权威受到挑战,地位有所动摇。

现在有人打头阵的情况下,还能打了败仗。

不得不说,他对蒋介石的领导能力持怀疑态度。

北洋时代过后就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而蒋介石是国民革命军的主帅。

他一开始认为蒋介石会带领革命军建立南京国民政权,但现在看蒋介石的表现,他觉得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的另有其人。

从现在的表现来看,蒋介石的能力不足以开创一个新时期。

如果后面蒋介石依旧没有亮眼表现的话,那就只能说明终结北洋时代的另有其人。

况且他有一种预感,哪怕后面蒋介石表现出色,也免不了内部一番争权夺利。

毕竟蒋介石前面打仗的表现实在是不怎么样,北伐军的其他将领肯定不会心服口服。

“于是蒋介石便从武昌调来第四军一师,决定靠着这支铁军冲锋陷阵,为自己选刷耻辱。”

“第四军援赣期间,李宗仁指挥第七军继续在江西大杀四方,屡次击败孙传芳主力,打得安徽军务督办陈调元不禁感叹广西军是钢军。”

“第七军的钢军之名,由此而来。”

“11月1日,苏联军事顾问加伦也来到江西。”

“在加伦和白崇禧的帮助下,蒋介石制定了以截断南浔路歼灭孙军主力为主,不急于夺取南昌的计划。”

“11月3日,战斗打响,北伐军气势如虹,前仆后继。”

“11月7日,外围战斗结束,南昌沦为一座孤城,城内仅剩三千残兵败将。”

“11月8日,蒋介石下令攻城,城内残敌投降。”

“同一天,白崇禧率领由第二、第三、第七军组成的追击部队,迫使孙传芳军三个旅投降。”

“至此,江西战役胜利结束。”

“整场战役,北伐军死伤近两万,团长约半数牺牲,损失严重。”

“但战果十分丰厚,总计缴获了五万余支枪,二十多门炮,五十余挺机关枪,俘虏团长以下七万人,歼灭了孙传芳的大部分精锐。”

“打了这么漂亮的仗,蒋介石随之也洗刷了自己的污名。”

“但问题在于,第一军的贡献不大。”

“不仅不如第四军和第七军,就连第二军、第六军也不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