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7章 东宫讲班秩序(1/2)

三月二十六。

这天是张周以翰林修撰

而也就在当天,朝议上一场有关谁来接替程敏政为翰林学士的廷推也在进行中。

文官派系推荐上来的是两人。

一个是翰林侍读梁储,一个是翰林侍讲杨廷和,文官刻意跳开了如今已为侍读学士或侍讲学士的李杰、焦芳和王鏊,似乎就是想在翰林院体系中推出新势力,在这点上显然与皇帝的意见又不相同。

皇帝自己的意思,一直隐着没说,但还是由徐琼推荐上与正统翰林体系不同的

“陛下,臣认为应当以南京翰林侍讲学士张元祯调为翰林学士,此人以至孝而著称,掌南翰林院事多年,颇有经验。”

徐琼作为礼部尚书,却并不容于刘健等势力,他的人选更多是考虑到以势力来跟朝廷文官最强大的体系做抗争。

至于张元祯……

听朝的张周很清楚此人的能力,说起来就是那种……强也不强弱也不弱,但常年远离京师官场,一直都在南京处于半赋闲状态的一个闲人,而历史上可能是皇帝对于程敏政之死耿耿于怀,翰林学士的职位一直空了一年多,一直到弘治十三年四月,由南京翰林侍讲学士张元祯充为翰林学士,并在当年十月,增加了一名翰林学士,也就是时为翰林侍读的梁储。

至于杨廷和……

不好意思,杨廷和从弘治十二年四月母亲去世守制开始,一直到弘治十四年二十七个月服阕后才回朝办事。

别看杨廷和在正德到嘉靖转折时期牛逼轰轰的,但问题是如今翰林院的论资排辈,杨廷和与梁储论资排辈可不是最靠前的,上面还有焦芳、王鏊和李杰三人,在历史上弘治年间也未再增加入阁人选。

一直到正德元年十月,焦芳作为时为八虎之首刘瑾的盟友,在内阁三巨头之外成为

至于杨廷和入阁已是正德二年十月的事。

现在光是探讨一个谁来接替程敏政为翰林学士,朝堂上火药味就非常重,张周感觉这比把自己推上去当侍讲受到的阻力还大,就因为这个翰林学士动了朝中传统文官势力的基本盘。

廷推上,有关谁来当翰林学士争得不可开交,各陈述这几个备选者的优劣,而张周则在想:“老程啊老程,你说你是多倒霉?要不是因为你身居在这个职位上,或许就算伱天天在家受贿数钱玩,也没人稀罕理你,可惜你没什么政治觉悟啊。”

……

……

廷推半天,没个结果。

但论来论去都还在这三人中,而徐琼已渐渐落于下风。

朱祐樘终于开口道:“朕认为,以侍读学士王鏊王卿家为翰林学士,也未尝不可!”

这下朝臣才算是明白了皇帝心中属意的人选。

感情我们争来争去,都没符合陛下心中的预期,也难怪从廷推开始到现在,陛下脸一直都阴沉着。

有些大臣也在琢磨,现在要选翰林学士,为何不是从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中选?唯一一个侍讲学士还是南京翰林侍讲学士……这用意有点不同寻常啊。

“诸位卿家,王卿家最近两年于东宫为讲官,一直能做到兢兢业业,在诰敕方面也多有建树,朕认为他在选才任能方面,也有自己的主张和论断,何以你们不推荐于他呢?”皇帝就直接问了。

这么好的人,朕非常中意,为什么你们却总要提一些“边缘人物”?

哪怕你们不提王鏊,提一下焦芳和李杰也行啊。

朕也知道,焦芳这个人性格是有点古怪,你们看不上眼,但李杰呢?都是翰林院目前的顶梁柱,为什么你们非觉得要提拔杨廷和跟梁储呢?

刘健听出皇帝言语的迫切,差点皇帝就要直接委命了,他道:“陛下,有关翰林学士用人之事,不妨等这几日从长计议。最好选圈定人选,是否不再增加他人?”

现在皇帝有点小偏执,徐琼那边也属意了张元祯,跟传统文官有了一定的争执。

刘健觉得,既然一时定不下来,那就先确定个方向,然后我们再在杨廷和、梁储二人的造势上做点文章,这二人就提拔起来了。

朱祐樘道:“四个备选,有些多了,要定的话也定为三人。”

这意思是,张元祯和王鏊这两个人不动了,你们阁臣派系也必须要做一下牺牲,把杨廷和、梁储二人中的一个刷下去,这件事由首辅来表态。

刘健听出这层用意,他道:“那陛下,老臣推举杨介夫。”

“好。”朱祐樘道,“那就以此三人为人选。再议它事。”

……

……

翰林学士三个候选人,定为了杨廷和、张元祯和王鏊。

看起来此廷议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出结果,而翰林学士的接位人选也不是很迫切,就在于内阁现在其实已替程敏政把制诰的差事接了过去,翰林院内也将掌院学士和詹事府詹事的差事给分了。

差事不重要,但这个差事背后隐藏的内阁人选,却成为朝中上下相争的重点。

就算是传统文官派系,也会分小的派系,也有很多人眼红于此差事,翰林体系中诸如王华、刘机、张苪、江澜、武卫、白钺等人,也都对翰林学士的职位虎视眈眈,只是他们还不足以在这等时候被推为人选。

朝堂之内,似乎眼下都忘了辽东还在备战。

只有张周说朵颜三卫还会再来,普通大臣则觉得张周是在发癔症,朵颜三卫就算穷疯了,也不敢一而再跑大明辽东撒野吧?再说大明现在还有王威宁这样的名将,他们不怕自己当王威宁踏破草原的

现在还是关注谁来当翰林学士,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

……

朝议结束之后。

张周没有离开,而是跟着萧敬往乾清宫走,却还没走出几步,就见到朱祐樘在那等他。

“……秉宽,你也看到了,朕其实想举荐王济之,但反对的声音却不少。”

张周很想说,陛下您何必坚持要跟文官唱反调呢?

不过想想也是。

现在皇帝可能是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吧。

朱祐樘道:“你可知朕为何要用王济之?”

张周苦笑道:“不会是因为臣吧?”

“呵呵。”朱祐樘笑眯眯道,“真被你说对了,正是因为你,朕想的是,如果他做了翰林学士,跟你之间应该就没那么多隔阂。今天你也要去翰林院到任,朕已让人跟王济之打了招呼,无论他是否当翰林学士,你们在东宫进讲时,都要通力配合。”

“这……不好配合啊。陛下应该知道,臣是新人,王学士再客气,也只把臣当个打杂的。”

张周很清楚自己几斤几两。

如果是按照传统方式去给太子授课,王鏊肯定不会接纳他的。

他也不指望王鏊会改变对他的一些成见,就算是座师又怎样?王鏊还是有其传统文官架子的,张周在之前皇帝安排江南考生去拜座师时就发现,王鏊骨子里的傲气是容不下新人跳脱的。

朱祐樘道:“他能跟你配合,你就与他配合,配合不了的话……朕已有主意,让你可以单独给太子进讲。具体的,你过去之后就知道了。”

“……”

张周也有点无语。

还说把王鏊提拔为翰林学士在帮我?一扭脸,就要把我摆在跟王鏊对立的立场上。

陛下,咱有点言不由衷啊。

“秉宽,你觉得济之跟另外两人争,机会大不大?朕如果坚持的话,应该能让刘阁老他们同意吧?”朱祐樘很认真问张周的意见。

张周想说,你当皇帝的,肯定是以你选的人为优先。

但就怕王鏊跟程敏政一样,一旦他受到格外关照,就要倒霉。

张周笑道:“如果是这三人的话,那王学士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