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69(1/2)

衙当个小吏的,不过这得有人才行,好在县太爷很看好潘安的前途,今年让潘平进了县衙当了书吏。

潘平这在现代也算是公务员了,而且他还有个如花似玉的妻子,柳五姑娘,自打柳五进门不出一年就给潘平生了儿子,如今又怀了四个月的身孕,潘平对这个妻子可以说是百依百顺,他娘现在还在潘家村没接回来呢,他这小日子过得倒是挺滋润。

不过潘二叔这两年把草药炮制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临近几个县都有他生意的影子,整个潘家村都被他带动起来了,整个村大多人家都在给潘二叔干活,这倒是把潘家村的经济带动了起来,也是一件大好事。

潘二叔已经在县城买了宅子,过不了多久就会把在村里的二婶和小儿子接过来,到时候潘平夫妻俩就会带着儿子和爹娘一起住,到时候柳五和二婶王氏算是正式对上了,还不见得怎么样呢。

潘安是懒得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过他娘愿意说他就听着,这次他荣归故里对潘家刺激不小,对他娘也是一样,不过好在等适应了一晚他娘就好多了,带着五丫过来和他说话。都是他不在的这段时间潘家发生的一些事。

听着他娘絮叨,他这才有回家的感觉,好在他娘是个明白事理的,自打潘安昨晚抛下那个重磅以后就没再提过什么纳妾的事情,潘安无一人说起,就好似作夜发生的事是个梦。

潘安理解张氏想抱孙子的心态,在这个朝代大家把子嗣看得比什么都重,这也就是他娘生下了三柱,不只一个儿子了他压力骤减,不然早两年估计着不娶妻就想让他先纳个妾。

在古代纳妾确实是常事,这不潘安这才在潘家没呆几天就赶上了他二叔纳妾。

这事在潘家可以说很大了,你看自潘爷爷起潘家哪有男子纳妾,当然主要是条件不允许,俗话说男人有钱就变坏,更何况这还是个不把纳妾看做男人变坏标志的时代,这个时候有本事的男人才会纳妾,他二叔这钱挣到了,宅子也有了,小妾还是个老童生的闺女,只不过这位童生因为屡试不第染上了嗜酒的毛病,这不买不起酒了就把闺女卖了。

这时候的妾虽然是上了官碟的,但是身份还是挺卑贱的,潘安见那姑娘长得眉清目秀,就比潘平和他小一岁,只能在心中叹一声作孽啊。

潘爷爷也就是惊讶一下,潘奶奶那是喜笑颜开,他最得意的就是老二这个儿子,但是不喜欢王氏的粗鄙,儿子纳妾她高兴啊。

最不高兴的就是王氏了,潘安见识了一把一哭二闹三跳河的戏码,可惜这不能打动二叔想要纳妾的心,据说是因为二叔的这位美妾肚子里已经有了。

好吧,这姑娘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潘安决定还是不同情她了。

潘二叔纳妾倒是没有大办,他还算知道分寸,就家里人吃个饭,他侄子刚刚成了探花郎他就大摆酒席纳妾,对侄子影响不好,别人也会说他家还没发起来人就抖起来了。

潘安发现他娘自打参加了二叔的纳妾宴,就开始心神不宁,潘安心里有数,估计娘是看到王氏就想起了自身,现在潘家正在兴盛起来,男人们在外面受到的诱惑肯定是越来越多,他娘怕了,估摸着以前没想到自家能发展成这样,男人们都有纳妾的资本了。

这个他除了劝慰他娘之外貌似也做不了什么,潘安身为人子,不管他官位多高,都没有权利置喙他爹纳不纳妾,不过潘安对他爹还是有信心的,潘永民的性格憨厚老实,是个负责任的丈夫和爹。

潘安这次回来呆不了多久,所以他也打算好了这次是希望爹娘和他一起去京城的,当然还有潘爷爷和潘奶奶,虽然他觉得潘奶奶要是去了他的驸马府,到时候成了家里的老太君,那还不得抖起来,不见得惹出什么事,但是他是希望把家人接去享福的,潘爷爷去了的话潘奶奶就得去。

至于大伯和二叔一家他也会询问一下,但是去了京城他是不会把他们安排在驸马府的。既然潘家已经分家,大伯对自己有恩,二叔也是亲人,能帮的自然尽量帮,但是这个度还是得把握好的。

潘安先是和潘爷爷商量这件事情,潘爷爷看着很是意动,但是明显有些犹豫,说是再考虑一下,潘安可以理解,这里是潘家的根,故土难离,爷爷这么大岁数了,确实得好好想想。

在潘安和他爹娘商量这事的时候比较顺利,虽然夫妻俩比较犹豫,但是潘父最后拍板就答应跟着儿子过去了,毕竟他们夫妻以后还是要靠儿子养老的,小儿子还小能去京城那种大地方也能见见世面,以后定是也能有出息的,这就是夫妻俩的想法。

潘爷爷最后没去,他一不去潘奶奶就熄火了,因为她老人家是极想去的,因为这事还气病了,在床上躺了好几天。潘爷爷潘奶奶不去,潘大伯和潘二叔自然也不去了。

现在大伯的铁匠铺开的还不错,二叔的事业更是蒸蒸日上,他们还是小农思想,对京城这种地方还是有些畏惧心态,想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

于是,潘安先行出发去郡城拜见老师,潘父潘母先收拾着东西晚两日出发在郡城和潘安汇合,潘安还特意把书童福顺留下照顾着父母和弟妹,自己踏上了去郡城的路。

第114章 见师

“老师近来可好”潘安也是有些日子没见到许白安了,许白安这几年完全掌握了琼州府,事务比原来少了许多,很有些空闲时间可以赏花逗鸟,潘安见他时他正在给一直画眉喂食,看起来神态悠哉。

一见潘安来了还有心调笑,“探花郎来了呀。”潘安看他心情颇佳,心情也跟着松快了不少,坐在旁边的石桌坐下,与许白安手谈了一局。

两人先是谈了一些京城风貌,又说起来潘安此次殿试的答卷,因为一甲试卷是要公示的,许白安弄来的倒是也挺快,对于潘安此次作答,许白安点评新颖出奇,笔力尚可。

潘安知道许白安一手好赋,策论做的自然不差,这么多年来笔力深厚他是没法比的,且他有自知之明,他策论虽做的不错,但是总有不足之处,对于老师的指点全盘接受,还对策论中提到的一些建议向老师请教是否可行。

两人谈的尽兴,不知不觉就到了晚饭时间,师娘安排了一桌佳肴,师徒两人边吃边聊,潘安想起此行想打探的事情,看了看周围的奴仆给他师父眼神示意,屏退左右以后潘安就提起了自己这桩突如其来的婚事。

许白安也理解潘安此时的心态,皇家公主可不是好娶的,不过他曾经给先皇的五皇子做过伴读,对于这几位皇子公子还真是知道一二,给潘安透露一下也没什么。

于是,潘安就听到了许白安口中的永安长公主,已逝的太后,也就是当今圣上的母后只有一子一女,一子不必说,当今圣上就是,而另外一女就是永安长公主。

先帝在时,与太后可以说是相敬如宾,一直有着他们恩爱的传闻,总之太后还是很受宠的,当然这也和她显赫的家世有关,所以当今圣上八岁那年就被封为太子,永安长公主也是被千娇万宠着长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