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46(1/1)

,不绝於市。仙法欲止绝臭腥,休粮清肠,而人君烹肥宰腯,屠割群或得要道之诀,或值不群之师,而犹恨恨於老妻弱子,眷眷於狐兔之丘,迟迟以臻殂落,日月不觉衰老,知长生之可得而不能修,患流俗之臭鼠而不能委。何者爱习之情卒难遣,而绝俗之志未易果也。况彼二帝,四海之主,其所耽玩者,非一条也,其所亲幸者,至不少矣。正使之为旬月之斋,数日閒居,犹将不能,况乎内弃婉娈之宠,外捐赫奕之尊,口断甘肴,心绝所欲,背荣华而独往,求神仙於幽漠,岂所堪哉是以历览在昔,得仙道者,多贫贱之士,非势位或得要道之诀,或值不群之师,而犹恨恨於老妻弱子,眷眷於狐兔之丘,迟迟以臻殂落,日月不觉衰老,知长生之可得而不能修,患流俗之臭鼠而不能委。何者爱习之情卒难遣,而绝俗之志未易果也。况彼二帝,四海之主,其所耽玩者,非一条也,其所亲幸者,至不少矣。正使之为旬月之斋,数日閒居,犹将不能,况乎内弃婉娈之宠,外捐赫奕之尊,口断甘肴,心绝所欲,背荣华而独往,求神仙於幽漠,岂所堪哉是以历览在昔,得仙道者,多贫贱之士,非势位之人。又栾太所知,实自浅薄,饥渴荣贵,冒干货贿,衒虚妄於苟且,忘祸患於无为,区区小子之奸伪,岂足以证天下之无仙哉昔勾践式怒琏,戎卒争蹈火。楚灵爱细腰,国人多饿死。齐桓嗜异味,易牙蒸其子。宋君赏瘠孝,毁殁者比屋。人主所欲,莫有不至。汉武招求方士,宠待过厚,致令斯辈,敢为虚诞耳。栾太若审有道者,安可得煞乎夫有道者,视爵位如汤镬,见印绶如縗绖,视金玉如土粪,睹华堂如牢狱。岂当扼腕空言,以侥倖荣华,居丹楹之室,受不訾之赐,带五利之印,尚公主之贵,耽沦势利,不知止足,实不得道,断可知矣。按董仲舒所撰李少君家录云,少君有不死之方,而家贫无以市其药物,故出於汉,以假涂求其财,道成而去。又按汉禁中起居注云,少君之将去也,武帝梦与之共登嵩高山,半道,有使者乘龙持节,从云中下。云太乙请少君。帝觉,以语左右曰,如我之梦,少君将舍我去矣。数日,而少君称病死。久之,帝令人发其棺,无尸,唯衣冠在焉。按仙经云,上士举形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蜕,谓之尸解仙。今少君必尸解者也。近世壶公将费长房去。及道士李意期将两弟子去,皆讬卒,死,家殡埋之。积数年,而长房来归。又相识人见李意期将两弟子皆在郫县。其家各发棺视之,三棺遂有竹杖一枚,以丹书於枚,此皆尸解者也。

昔王莽引典坟以饰其邪,不可谓儒者,皆为篡盗也。相如因鼓琴以窃文君,不可谓雅乐主於淫佚也。噎死者不可讥神农之播穀,烧死者不可怒燧人之钻火,覆溺者不可怨帝轩之造舟,酗者不可非杜仪之为酒。岂可以栾太之邪伪,谓仙道之果无乎是犹见赵高董卓,便谓古无伊周霍光。见商臣冒顿,而云古无伯奇孝己也。又神仙集中有召神劾鬼之法,又有使人见鬼之术。俗人闻之,皆谓虚文。或云天下无鬼神,或云有之,亦不可劾召。或云见鬼者,在男为觋,在女为巫,当须自然,非可学而得。按汉书及太史公记皆云齐人少翁,武帝以为文成将军。武帝所幸李夫人死,少翁能令武帝见之如生人状。又令武帝见灶神,此史籍之明文也。夫方术既令鬼见其形,又令本不见鬼者见鬼,推此而言,其馀亦何所不有也。鬼神数为人间作光怪变异,又经典所载,多鬼神之据,俗人尚不信天下之有神鬼,况乎仙人居高处远,清浊异流,登遐遂往,不返於世,非得道者,安能见闻。而儒墨之家知此不可以训,故终不言其有焉。俗人之不信,不亦宜乎惟有识真者,校练众方,得其徵验,审其必有,可独知之耳,不可强也。故不见鬼神,不见仙人,不可谓世閒无仙人也。人无贤愚,皆知己身之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故分去则术家有拘录之法,尽去则礼典有招呼之义,此之为物至近者也。然与人俱生,至乎终身,莫或有自闻见之者也。岂可遂以不闻见之,又云无之乎若夫辅氏报施之鬼,成汤怒齐之灵,申生交言於狐子,杜伯报恨於周宣,彭生讬形於玄豕,如意假貌於苍狗,灌夫守田蚡,子义掊燕简,蓐收之降於莘,栾侯之止民家,素姜之说谶纬,孝孙之著文章,神君言於上林,罗阳仕於吴朝,鬼神之事,著於竹帛,昭昭如此,不可胜数。然而蔽者犹谓无之,况长生之事,世所希闻乎望使必信,是令蚊虻负山,与井蟆论海也。俗人未尝见龙麟鸾凤,乃谓天下无有此物,以为古人虚设瑞应,欲令人主自勉不息,冀致斯珍也。况於令人之信有仙人乎

之人。又栾太所知,实自浅薄,饥渴荣贵,冒干货贿,衒虚妄於苟且,忘祸患於无为,区区小子之奸伪,岂足以证天下之无仙哉昔勾践式怒琏,戎卒争蹈火。楚灵爱细腰,国人多饿死。齐桓嗜异味,易牙蒸其子。宋君赏瘠孝,毁殁者比屋。人主所欲,莫有不至。汉武招求方士,宠待过厚,致令斯辈,敢为虚诞耳。栾太生,八珍百和,方丈於前,煎熬勺药,旨嘉餍饫。仙法欲溥爱八荒,视人如己,而人君兼弱攻昧,取乱推亡,辟地拓疆,泯人社稷,駈合生人,投之死地,孤魂绝域,暴骸腐野,五岭有血刃之师,北阙悬大宛之首,坑生煞伏,动数十万,京观封尸,仰干云霄,暴骸如莽,弥山填谷。秦皇使十室之中,思乱者九。汉武使天下嗷然,户口减半。祝其有益,诅亦有损。结草知德,则虚祭必怨。众烦攻其膏肓,人鬼齐其毒恨。彼二主徒有好仙之名,而无修道之实,所知浅事,不能悉行。要妙深秘,又不得闻。又不得有道之士,为合成仙药以与之,不得长生,无所怪也。

吾徒匹夫,加之罄困,家有长卿壁立之贫,腹怀翳桑绝粮之馁,冬抱戎夷後门之寒,夏有儒仲环堵之暎,欲经远而乏舟车之用,欲有营而无代劳之役,入无绮纨之娱,出无游观之欢,甘旨不经乎口,玄黄不过乎目,芬芳不历乎鼻,八音不关乎耳,百忧攻其心曲,众难萃其门庭,居世如此,可无恋也。

乃知天下之事,不可尽知,而以臆断之,不可任也。但恨不能绝声色,专心以学长生之道耳。彼二曹学则无书不览,才则一代之英,然初皆谓无,而晚年乃有穷理尽性,其叹息如此。不逮若人者,不信神仙,不足怪也。刘向博学则究微极妙,经深涉远,思理则清澄真伪,研覈有无,其所撰列仙传,仙人七十有馀,诚无其事,妄造何为乎邃古之事,何可亲见,皆赖记籍传闻於往耳。列仙传炳然其必有矣。然书不出周公之门,事不经仲尼之手,世人终於不信。然则古史所记,一切皆无,何但一事哉俗人贪荣好利,汲汲名利,以己之心,远忖昔人,乃复不信古者有逃帝王之禅授,薄卿相之贵任,巢许之辈,老莱庄周之徒,以为不然也。况於神仙,又难知於斯,亦何可求今世皆信之哉多谓刘向非圣人,其所撰录,不可孤据,尤所以使人叹息者也。夫鲁史不能与天地合德,而仲尼因之以著经。子长不能与日月并明,而扬雄称之为实录。刘向为汉世之名儒贤人,其所记述,庸可弃哉凡世人所以不信仙之可学,不许命之可延者,正以秦皇汉武求之不获,以少君栾太为之无验故也。然不可以黔娄原宪之贫,而谓古者无陶朱猗顿之富。不可以无盐宿瘤之醜,而谓在昔无南威西施之美。进趋尤有不达者焉,稼穑犹有不收者焉,商贩或有不利者焉,用兵或有无功者焉。况乎求仙,事之难者,为之者何必皆成哉彼二君两臣,自可求而不得,或始勤而卒怠,或不遭乎明师,又何足以定天下之无仙乎

陈绎邵古墓铭:君性简寡,独喜文字,学用声律韵类古今切正,为之解曰正声正字正音者合三十篇。与张岷听邵雍讲学时所作的笔录邵伯温定名为观物外篇。邵伯温易学辨惑:子望平时记录先君议论为多,家人但见其素所宝惜,纳之棺中。其后子坚得其遗稿见授,今观物外篇是也。厘订而成。一至六卷为元会运世,七至十卷为律吕声音,十一卷为“观物内篇”,十二卷为“观物外篇”。对此,清王植已有说明:“皇极经世观物一书,邵伯子以为十二卷。一至六则元会运世,七至十则律吕声音,十一二则论以上二数之文也,皆为观物篇。”邵伯温比之周易上下经及十翼厘订皇极经世为十二卷,前六卷元会运世如上经,中四卷声音律吕如下经,后二卷内外观物则比之上下系辞。其后,赵震又分前六卷为三十四篇,中四卷为十六篇。明初性理大全则合内篇十二及外篇二,共为六十四篇,至嘉兴徐必达刻邵子全书时,分“以元经会”为十二篇、“以会经运”为十二篇、“以运经世”为十篇,前六卷总三十四篇,中四卷仍为十六篇。清王植则总元会运世为三卷、律吕声音为一卷、观物内外篇各二卷,总成八卷。自邵伯温整理而成十二卷本皇极经世之后,其卷数及篇数虽时有不同,然其内容总不外是由其祖父及父亲遗书并张岷听讲笔记而组成。邵雍伊川击壤集有书皇极经世后一诗,曰:朴散人道立,法始乎羲皇。岁月易迁革,书传难考详。二帝启禅让,三王正纪纲。五伯仗形胜,七国争强梁。两汉骧龙风,三分走虎狼。西晋擅风流,君凶来北荒。东晋事清芬,传馨宋齐梁。逮陈不足算,江表成悲伤。后魏乘晋弊,扫除几小康。迁洛未甚久,旋闻东西将。北齐举爝火,后周驰星光。隋能一统之,驾福于臣唐。五代如传舍,天下徒扰攘。不有真主出,何由奠一万里区宇,四千年兴亡。五百主肇立,七十国开疆。或混同六合,或控制一方。或创业先后,或垂祚短长。或奋于将坠,或夺于已昌。或灾兴无妄,或福会不祥。或患生藩屏,或难起萧墙。或病由唇齿,或疾亟膏肓。谈笑萌事端,酒食开战场。情欲之一发,利害之相戕。剧力恣吞噬,无涯罹祸殃。山川才表里,丘垄又荒凉。荆棘除难尽,芝兰种未芳。龙蛇走平地,玉石碎昆岗。善设称周孔,能齐是老庄。奈何言已病,安得意都忘。又安乐窝中一部书诗曰:安乐窝中一部书,号云皇极意如何春秋礼乐能遗则,父子君臣可废乎浩浩羲轩开辟后,巍巍尧舜协和初。炎炎汤武干戈外,汹汹桓文弓剑余。日月星辰高照耀,皇王帝伯大铺舒。几千百主出规制,数亿万年成楷模。治久便忧强跋扈,患深仍念恶驱除。才堪命世有时有,智可济时无世无。既往尽归闲指点,未来须俟别支梧。不知造化谁为主,生得许多奇丈夫。又皇极经世一元吟诗曰:天地如盖轸,覆载何高极。日月如磨蚁,往来无休息。上下之岁年,其数难窥测。且以一元言,其理尚可识。一十有二万,九千余六百。中间三千年,迄今之陈迹。治乱与废兴,著见于方策。吾能一贯之,皆如身所历。我们从这几首诗中即可大体得知,邵雍原本的皇极经世的确是一部“本诸天道,质于人事”的书。“皇极”一词出于尚书洪范,九畴中“五皇极”居中,所言为皇帝统治中国的法则。“经世”就是书中“以运经世”的三千年历史大事记。邵雍既曰“安乐窝中一部书,号云皇极意如何”、“中间三千年,迄今之陈迹”,则邵雍原本号为皇极经世一书,就是一部简记上下三千余年历史大事之书。皇极经世“经世”,始于公元前2577年,止于公元1023年,时间跨度为3600年。其中有人事标注者,则始于公元前2357年“唐尧”,止于公元963年宋太祖建隆四年,时间跨度为3320年,此即邵雍所谓之“中间三千年”。可用下表简要概括皇极经世“以运经世”的内容:巳会180运2149世公元前2577年2548年2155世公元前2397年2368年2156世甲午公元前2367年甲辰公元前2357年“唐帝尧肇位于平阳”癸亥公元前2308年唐尧二十年2157世甲子公元前2337年“唐帝尧二十一年”癸巳公元前2308年唐尧五十年2158世甲午公元前2307年“唐尧五十一年”癸亥公元前2278年虞舜八年2159世公元前2277年2248年2160世公元前2247年2218年午会181运2161世甲子公元前2217年“夏王禹八年”癸巳公元前2188年“夏太康”2266世甲午公元934年“后唐闵帝从厚元年”己未公元959年“周征契丹赵匡胤近位检校太傅”癸亥公元963年2267世公元964年993年2268世公元994年1023年这“中间三千年”的历史大事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纠正了前史中的一些错误。司马光向皇帝进资治通鉴,时当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已是邵雍去世后七年。邵雍与司马光过从甚密,二人必当于学术方面有所切磋。邵雍的皇极经世对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当有一定的影响,而皇帝准许司马光借用之龙图、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