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441(1/2)

核,陈克复用印,朝廷关于世族叛乱的处置诏书迅速的下达到了河北各地将领的手中。

李奔雷第一个得到诏书,接到诏书观看过后,他没有半分犹豫。当即下令,依诏令,数以千记的世族子弟被就地斩首,一颗颗的人头堆成了人头山。

从卢家堡开始,渔阳等四郡之地中,一座又一座世族大家用了数百年时间经营起来的坚固坞堡纷纷被摧毁,所有的粮食已及财产被抄没,未被斩首的叛乱世族豪强宗族亲眷,也全都被关进了渔阳的临时犯人营中看押起来。

一场暴风雨一般的大清洗在渔阳率先展开,一个个的人头被砍下,一座座的坞堡被催毁。一个个的世家豪强被抄灭,无数的世族豪强的族人从过去高高在位的人上人,一下子成了犯人营中的待罪之身,等待着流放到最北面的韦州草原和最东面的罗州。

还有不少的被认定有罪的百姓也是心有戚戚,他们都被下令举族流放到韦州、罗州。到是不是被告之,要被举族迁往辽西、辽东的世族豪强的隐户、及佃农们,反而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虽然去辽东要背景离乡,但是这几年辽东已经不再是苦寒之地,一说起辽东,只会让河北的百姓向往。能离开这个混乱的河北,去辽东辽西,还能均田分地,百姓们心中反而隐隐激动高兴起来。

所有人中,心中最复杂最不安的也许就是那些并没有参与叛乱的世族豪强们了。他们也被下令,需放弃坞堡,需要被清量土地,清除隐匿人口。还要举族迁往京畿幽州,一个个的心里充满着愤怒与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那些铺天盖地起来造反的世族豪强们,瞬间就被朝廷灭掉了,那前车之鉴让他们心中畏惧。不过等最后听到,朝廷要将世族子弟中有学问之人,征僻为九品教员,调至各地县学郡学任教员,且任满五年后,即可参加朝廷吏部诠选官员时,又激动起来了。当李奔雷让手下隐晦的提醒那些世族们,此次朝廷征僻的名额有限,先迁到京畿才能先得时,大多数的家族立即就一改态度,无比主动的搬迁起来。

第569章摊丁入亩

第569章摊丁入亩

河北卢氏世族联军兵败第二天,高阳郡才传来李承义兄弟的捷报。

本来他们平定高阳郡的时间在李奔雷之前,不过因为跑掉了一个高开道,李承智不肯上传捷报,非亲率兵马追击高开道,一直在大雪中追了两天,才终于将高开道俘获。

等到他们的捷报一路传到北京时,已经比李奔雷的捷报晚了一天。

渔阳燕王卢彻二十万联军战败,卢彻自刎身亡。

高阳郡佛国大乘皇帝高昙晟鲜虞城兵败,只做了不到三天皇帝,就与他的尼姑邪轮皇后静宣一起人头斩落,去了他所宣扬的未来世界。

燕王、大乘皇帝、齐王死后,很快河北又传来了清河崔氏家主赵王崔贤兵败身死的消息,渤海魏王高奎、赵郡高邑王李竣、平原刘家家主平原王刘德,也先后被秦琼、罗士信二将击败被俘。

紧跟着,在李靖的五万大军,与张仲坚的五万水师舰队的联合进攻下,山东琅玡王氏家主鲁王王植,彭城兰陵县的兰陵王萧俨,齐郡的济南王郑经,纷纷如雪水遇到铁水,瞬间蒸发。

一个又一个傲立数百年的大家族,一个又一个的声望传于天下的大家族族长,仅仅过了一把自立为王的瘾后没多久,就纷纷被朝廷早已经秘密集结调拨隐伏好的兵马,一一击溃。

要么兵败自刎,要么直接战死,要么战败战俘。

涿郡卢氏、渔阳卢氏、河间卢氏、高阳崔氏、清河崔氏、上谷崔氏、赵郡李氏、渤海高氏、平原刘氏、琅琊王氏、齐郡郑氏、彭城兰陵萧氏。

这些传承了数百年,宗族千万的地方土皇帝一个个的倒下。

更多附庸在他们身后的世族豪强家族倒下,河北山东江淮再一次变了天。到处都在流血,无数的人头砍落,连天边的霞云都如血一般的鲜艳。

一个个坚固的坞堡被催毁,一个个强大的宗族被瓦解,更多被隐匿的人口被重新登记在册。

与此同时,河北山东淮北等地的佛门道教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寺庙的田产被丈量登记,寺中隐匿的户口佃农也被清查登记带走。就边寺庙中的浮财,也被当作历史积欠的税赋抄没,大量的僧尼观道被勒令出家还俗。甚至各郡县城中不少的寺庙也被拆毁清除。

紧接着朝廷的圣旨下达,无数的告示从涿郡贴到了江都。在这一张张的通告上,朝廷宣布,下达分家令,所有的宗族百姓,两代以上者,必须分家立户。并且下达禁止蓄奴令,废除奴隶制,改为雇佣制,所有的大隋子民不得再蓄养买卖奴隶,对于家中的佣人仆从,也全部更改为雇佣制。并下令,在各地兴建学堂,并每三年一次科举考试,选拨人才为官。同时更改税法,田赋改为摊丁入亩制度,将百姓所有的田赋丁役等各种各样的税收,通通合并为田赋及丁税一样,并且实行摊丁入亩制度。田地多,则需要缴纳的丁税也多,田地少,则需要缴纳的丁税也少,并将每年的税赋改成春秋两季征收。

一道道的朝廷政令,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一道分家令,却是在破除宗族世族举族共同居住,实行大宗族制度的一项法令。这法令的目的很简单,破坏宗族的凝聚力,拆分宗族的实力,避免世族越聚越大。且在分家开户后,能增加户数,增强户籍统计,减少隐匿,偷逃避税。这一道法令要是放在以前,绝对是会引起世家豪强们的齐齐反对。不过如今河北世族刚受到灭顶之灾,已经没有人敢,也没有人顾的上反对这条法令了。

而禁奴令,对于普通百姓同样影响不大,甚至是有好处。往年碰到天灾人祸之时,破产的百姓最后往往自卖为奴,进入那些世族豪强们的庄园作工。如今禁奴令一出,却是能减轻一些这种情况。

而那个建学堂,与重新举办科举考试的告示,却是让不少的士子读书人眼前一亮。大隋朝首创科举制度,将推荐制度进行了修改,加入了以科举考试选拨人才为官的新方式。这科举制度一出,却是打破了贵族世家们以往的出仕垄断,给了普通的文人们一个鱼跃龙门,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不过大隋朝的科举因动乱,已经停了许久没再开科考试。

自天下出了七个皇帝之后,更是没有哪方势力再提这科举考试。却没有想到,如今河北朝廷首先重开科举,不仅让那些读书人一个个看到了希望。就是那些这次逃过一劫的世族豪强子弟们,得到这个消息也是纷纷动心。如今他们想再如以前一般的靠着世族的地位,举荐入朝为官,已经是不可能了。但是如果能通过朝廷的科举。却是一条阳光大道。

一条条的通告让整个河北朝廷统治下的郡县都沸腾了,这连番的大变革,让无数的人惊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