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136(1/2)

接到杨广面前去告状去了。

但是如果到时派一大将来一起留守,到时他说了算,还是那人说了算那时他只有破军营一万人,而如果杨广知道攻下了辽东城,真的派兵马来留守的话,人数肯定不会少,三五万人是不会少的。到时谁的拳头大谁说话,他一个新晋大将军,肯定是压不过一个老牌大将军的。

就算他到时手段好,不落下风,可他这想以辽东城做根基,乘势发展自己实力的想法估计也得胎死腹中了。毕竟有这么一位大将大,什么事情都得受到制掣,比如现在他搞的这扩兵,这改军制,设军衔,如果辽东还有位手握兵权的实力派将军,他又怎么可以做到现在这一步。

弄的不好,他就和那李节一样,被人给架空了。毕竟李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初他能架空李节,就是因为他有兵,而李节只带了几个将军来。而万一到时来的是一个带着数万兵的将军来,那只有一万兵的陈克复估计就得去打酱油了。

这栏的事情他当然不想发生,所以打下辽东城之后,他就一直压着没向杨广报告。反正这事情到时也好推脱,就说现在辽东局势不稳,也说的过去。

到了现在,时间转眼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半个月了,这事情也不能再拖了,而且也没有必要再拖了。

按他苒推算,杨广现在估计都已经过了北平郡,到了涿郡了。

而他现在开始向杨广写奏表,再加上一路上的时间,等他的信使见到杨广,估计都还得要半个月了。估计到时杨广都已经回到了东都洛阳了。到那时,事情肯定就和之前不一样了。

杨广还在辽西的时候,是可以随时派一支人马回来的,毕竟他身边大军云集。而等到到了东都洛阳,到时各支兵马肯定也要派下去平乱。这兵马易散不易结,一散下去,想再调一支兵马北上辽东,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一来而往的,等杨广想调兵马时,这天时也进入九月了,到时整个辽东都处于雨季,连辽河都会水势大涨,根本就不再适合兵马行军了。

而就算杨广打算从河北或者辽西派一支兵马到辽东来,估计等他的命令传到也一样得到九月去了,等真到了辽东估计也到干月了。到那时,他陈克复手握八万兵马,虽然还不能算强兵,但最起码也能算的上是一支能够战斗的大军。

手中有八万兵,而且又是在这山高皇帝远的辽东,那还不是他陈克复说的算。不管到时来的是谁,就是龙,他得盘着,是虎,他也得卧着。

陈克复一直信奉的一句话说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有的y谋计策那都是苍白的。

眼下天下已经大乱,杨广连自己家门前的事情都快搞不定了,更别说管他了。只要他一如即往的表现的服从杨广的命令,为杨广的大业开疆扩土,估计杨广是不会太在意一些小问题的。

乱世当道,草头为王,武夫当国。他陈克复既然一穿越就来到了这大隋朝,来到了这乱世,还附身到了一个士兵身上,那注定了他就该成为一个当国的武夫。

辽东,只能是他一个人的辽东,哪怕表面上现在会是杨广的辽东,但却也只能由他来统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如李节一流不能和他同心的,他早晚要将他们架空、孤立哪怕再来一个,也绝逃不过和李节同样的命运。

第156章疑人不用

没有红袖添香,身边只有张锦这个近卫连长亲自帮陈克夏磨墨。

一个满脸大胡子的粗豪男人,却来帮他磨墨,陈克复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大顺眼。

“好了,好了,你一近卫连长,有空多看点书,学习学习。我打算等部队回辽东城后,把你调到东北军教导旅去学习三个月,等以后在我身边多呆点时间后,有机会就放称下去任个哥营长什么的。”

张锦一听陈克复打算让他去当昏营长,也是咧嘴一笑,毕竟他这样的粗壮汉子对于做陈克复的亲兵头子,还是觉得有些不过瘾的,如果能去带兵打仗自然是最好的,虽然不是营长,但好歹也是五百人一营的二把手了。

只是笑了一会后,突然又有些疑huo的道“大帅,这个好像我们东北军只有重骑兵旅和重步兵旅两个旅吧,没有听说有教导旅啊”

“你不知道的事情还多着呢,你不过是一上尉连长,军中大事你又能知道多少。这教导旅是前不久才议定,但还没有实行的一个计划。和过去的讲武堂差不多,但是又不一样。我们会新建一个士官讲武堂,招收一些精锐的年青士兵,让他们学习一年,然后分到各师去担任士官。另外,在各团设教导连,专门轮训现役班长,师设教导团,

轮训现役排长。而司令部设教导旅,责门轮训你这样的连长。讲武堂则分为营级军官培训班,团级军官培训班,以及旅以上军官高级进修班。不过,那些你现在都没资格。你只能老老实实去教导旅受训,等你小子以后立了功说不定就有机会去讲武堂了。”

对于身边的亲兵们,陈克复总是会比较亲切,而且不管是亲兵队长,还是亲兵小兵,在他身边呆不了多久,他就会把他们下放到部队中去。对于他来说,虽然李奔雷、刘铁柱、张合等人都是他信的过的部下。但是比起来,这些在他身边呆过的人,更贴他的心,也对他更加的忠诚让这些人到底层去任中下级军官,更有助于他掌握部队动态。

所有平时,陈克复也常常会比较认真的去教导这些身边人,当的算是给他们开小灶,单独培训了。

奏表写的比较简单,无非就是先大夸了一通皇帝杨广。说是皇帝如何如何,然后才说起,说他陈克复领了皇帝的密旨后,按着皇帝的吩咐根据皇帝陛下的计策,成功的在皇帝陛下的运筹帷幄之下一举攻破了辽东城,并全歼了全城守军。直夸皇帝当真是早有先见之明,算无遗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当真是决胜于千里之外啊。

反正陈克复在奏表中只字不提他们拿下辽东城的功劳,全将功劳说成了是,这一切都是杨广早就安排好了的。他陈克复不过是在皇帝撤军时,得了他的口谕一切都是按着皇帝的计策所行,才能拿下这辽东之城。

对于陈克复来说,他的功劳不可能让给别人。但如果是让给皇帝的话,又当别论了。皇帝是什么人,整今天下都是他的,把个功劳算在他头上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再说了,臣子的功劳本来就是皇帝的功劳。

他早怎么说,所有人也不能忽视,是他陈克复带着一万人马留在辽东,抢下了这辽东城。只要把杨广的马屁拍好了成全了杨广的面子,这好处自然是不会少他陈克复的。

在奏表的最后他只是简短的几十个字,说明了下,为了能弥补兵太少,能发挥出民壮的作用。他临时整编了一些民壮,又用了一些临时的名称编制来指挥这些人。

最后还没忘记向杨广说明,辽东城中有粮食数百万石,并表明,破军营的将士们和辽东城中的民壮都愿意为皇帝陛下防守好辽东城,和保管好城中的粮食,以等待明年皇帝陛下的再次东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