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141(1/2)

经过强行军,安禄山顺利带兵来到营州,在安东本来应该已经很冷的时候,营州的温度却还是不低。想到了南北温差和环渤海效应的安禄山,马上就知道在冬天作战中,自己的安东最占优势,所以虽然几次带骑兵骚扰行攻击,却在没有接到信安王李祎的具体指示前,不作任何大规模的行动。

战争,一相持就到了十二月,漫天的大雪降领到了幽州大地上。

这些雪一下,就连本来无所谓的安禄山也忍耐不住了。人没问题,军输出问题了呀,大量的军粮不能从安东运来,营州马上就会吃空了。当然,安禄山知道这个问题突厥人应该比自己还严重,但他最后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汇合上信安王李祎,合击突厥人。

第九章第二十九节大破突厥兵

第九章第二十九节大破突厥兵

唐军陇右训练出来的战马,质量绝对比普通突厥战马要好。但是,好汉架不过人多,唐军骑兵的数量,却没法和突厥骑兵的数量相比,所以两军骑兵如果正式作战的话,吃亏的绝对是唐军。

人怕冷,马当然也怕冷。

让寒冷的北风一吹,刚开始化雪的地面,就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雪层。看到外面走路都要小心滑倒,安禄山和信安王李祎决定行动了。

这是一个疯狂的主意,从来没有哪个军队的主帅,敢在这样天寒地冻,连人行走都有困难的时候发动战争,更不要说攻击行动了。但是,在安禄山向信安王李祎送了一具,自己后方送来的样品军械后,已经不准备再相持的李祎,也同意了安禄山的作战计划。

第一次大规模依靠军械攻下营寨的行动,就要开始了。

寒冷的北风,既吹到了有城池阻挡的唐军哪儿,更吹到了只有厚布帐篷阻挡的突厥军哪儿。这样寒冷的天气,人马在野外,根本承受不了。

梅录啜已经决定,天气一转好,马上就退兵

其实他早就想退兵了,只是自己的处境非常微妙,远比自己当初预想的危险。南面是大唐信安王李祎的十七万大军,东面是幽州龙门关的六万幽州军,北面则是营州和安东的九万联军。

不幸中的万幸,因为他地地理位置特殊。在刚开始时阻断了唐军之间的共同联系,让他们没法协同攻击。不过自己也没法行动,虽然面对那一面都没有大问题,但只要自己一异动,就又会让其他部队马上察觉,到时候三面一围攻,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所以在考虑了一番后。梅录啜准备撤兵了。

正如同前面提到过的原因,由于担心自己一动。唐军就会有所行动,却又只得半天一里半天一里的往后退。如果不是突然而来的大雪,他都已经退出饶乐境内了。

大量的火堆,在背风处的突厥营帐中生起,虽然御寒地皮衣有不少,无奈薄薄的帐篷,实在挡不了多少地寒意。在这冰天雪地的野外,再厚的皮衣,也没法挡住透骨的寒意。

“嘿真冷呀如果不是早上刚吃了几块小饼,我们只怕也要冻僵了”一个满脸胡子的突厥大汉将手放在火堆上烤着,并不干燥的柴草,让帐篷里充满了烟味。

“是呀出来二十万人,战斗中伤亡的不到三万人,冻死冻伤地人就已经超过了五万我们这次出来。可是已经少了两成兄弟呀”另一个也在烤火的大汉搓了搓手。

“唉如果不是那个契丹可突于用粮食作赔偿,解除了我们的粮食危机,这次伤亡就不会只有这么点了,说不定唉”一个面黄肌瘦,明显营养不良的突厥汉子摇了摇头。

“哼这次南下秋收,竟然让国人死伤这么多梅录啜大臣肯定难辞其咎”刚才第一个说话的大汉冷冷的哼了一下。

“哎哎你可别乱说小心被人听见”旁边的汉子们连忙出声提醒。

“是是我得小心”大汉也是一脸的紧张。竖起耳朵凝神倾听,以防有人在帐外偷听。

帐篷外面,除了“呼呼”地寒风声,就只有弩箭划过天空的“呲呲”声,并没有其他人。

大汉松了一口气。

“呵呵还好还好,外面并没有其他人,只有大风吹的和箭箭不好是敌袭”

几乎就是他的话音刚落,“扑扑”声中,几只粗大的箭枝,透过薄薄的帐篷。猛地射了进来。瞬间就将这个临近营地边缘地帐篷击倒,火堆烧着帐篷。燃起熊熊的大火。

除了刚才说了声不好的大汉,其他全都身上有份。

“啊呀啊呀”的惨叫,立刻满帐篷的响起。

听到“呲呲”的声音不断,大汉就知道袭击刚刚才开始,随手拿起旁边的一把大刀,劈开帐篷,冲了出去。

“敌袭唐蛮子打过来了”

“唐蛮子打过来了”

“纹车弩,中七百步,攻城拔垒用之。”唐通典

唐人称弩炮为“绞车弩”或“车弩”。纹车弩就是十二石的强弩,以轴转车即绞车张弦开弓,弩臂上有七条矢道,居中的矢道搁一枝巨箭,“长三尺五寸”,“粗五寸”,以铁叶为翎,左右各放三枝略小的箭矢,诸箭一发齐起,“所中城垒无不摧毁,楼橹亦颠坠”。

安禄山地安东手工作坊中,有地是本地产上好的木材和牛筋。他还参照宋代三弓床弩地概念,还对唐代现有的弩炮作了改进,研制了多种多弓床弩。一架弩炮往往联装两张弓或三张弓,利用多弓的合力发射箭矢,劲力远胜于现在军队中使用的弩炮。多弓床弩的结构非常巧妙,弓弦的张设利用了滑轮。其中最为强劲的是三弓床弩,需十几名大汉绞轴张弦,箭矢“木干铁翎”,称“一枪三剑箭”,状如标枪,三片铁翎就像三把剑一样。

本来工匠建议用木翎,认为那样制造简单,但安禄山试验之后,发现木翎箭在击中目标后木翎常常都会损坏,反正自己境内钢铁产量大增,根本不缺铁,所以决定选用铁翎。同时因为原来的绞轴张弦非常困难。安禄山命令钢铁作坊,浇铸相对标准地齿轮,通过大齿轮带小齿轮,来减少所需人员。虽然这样一来,让床弩的重量增加了不少,但需要的操作人员,却降低的更多。只需十人就能胜任一台。

这些床弩都以槌击牙发射,瞄准和击发都有专人负责。使用床弩的士兵。在安禄山军中是专门的一类役兵,称为“床子弩手”,并不影响实际战力。

由于大雪天,突厥大营经常是间隔很长时间,才派一波人外出巡查。当安禄山的刺客,轻松地在雪地中解决了一批巡查人员后,两千张三弓床弩。就悄悄的摆放在了突厥营地附近。用火将因为寒冷而变得松脆地弓弦烤温,两千张床弩,分成两波,立刻不停的向突厥营地发动射击。

弩箭的实际杀伤人数有限,但是他的威慑力,绝对惊人,大量的突厥人,都是被活活钉在地上哀号。布置在外围的防御手段,全都被大箭摧毁。而且经常拖到帐篷或者是其他什么,倒在营地大量正在燃烧的火堆上,立刻引起不小地火势。安禄山更是在几波箭雨之后,让弩箭带上火油包,更大规模的火情。开始在突厥营地燃烧。

那个拿了大刀冲出来的突厥大汉,非常幸运的躲过了大量弩箭的洗礼,但是当他和大量突厥步骑兵集结在一块儿,准备冲出营地去消灭偷袭的唐军时,营地外面突然响起了沉闷马蹄声。

那声音,就像是隔了棉布敲大鼓似的,非常的沉闷模糊。

但是强烈地震感,却宣示着,那些骑马的距离已经不远。

“众将士随我冲杀”一个粗犷的声音远远的传到了营地的中央。

随即轰的一声巨响,那个大汉几乎能远远地看到。营地边上飘进大量的雪花。无数的马匹,夹带着漫天的飞雪。冲进了营地。

与此同时,突厥营地的另外几面,非常清晰的唐军进攻号声,也传到了突厥人的耳朵里。

唐军,发动了全面的进攻,而且用的是本来不可能在这么大雪天出动的骑兵。

突厥兵立刻开始大乱。

他们本来就一直在坐着没活动,浑身骨肉僵硬,现在地反应,哪里能和经过强行军地唐军相比。再加上马厩中的战马,也是吹了好几天地冷风,根本没法一下子立刻活动,所以当几股唐军破营而入时,突厥人就像浑身粘了浆糊似的,动作迟缓,根本没法抵挡杀气腾腾的唐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