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58(1/2)

的道: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清朗的声调,却激人心脾。

“好好一首古风曲呀”最先反应过来的自然就是早就听过这首诗的安禄山了。

他的这一声赞叹,也立刻引起大家的共鸣,包括崔颢在内,纷纷出言称赞。

“哈哈哈区区陋作,当不得大赞”李白这时候到谦虚了。

“怎么当不得大赞”一个苍老而不失漏点的声音响起。

听到那个老头子发话,席中的众人连忙静了下来,他正是当今洛阳文坛的真正领军人物,礼部侍郎、集贤殿学士贺知章。

“哈哈哈贺老哥觉得太白兄的诗作如何”和贺知章平级的安禄山笑着问道。

“唉此调本天成,当是偶入凡尘间哪”贺知章摸着自己的胡子,轻击着桌子赞道。

“哈哈哈贺老哥说得不错太白本来就是谪仙人呀”安禄山也是大笑的赞扬。

有了着两位集贤殿大佬的赞扬,其他人自然是对李白更加佩服。

随后,杜甫这位年仅十四五岁的少年,也做诗云“习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学士从,以我似班扬。”再次惹得众人纷纷赞扬。其他诗人也是各有表现

在安禄山的有心安排下,本来还名声不显的李白和杜甫,正式的登上了大唐文坛的名流之中。而李白更是不出安禄山所料,三天之内,整个洛阳城就已经盛传他的名声。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第十二节外放去幽州

开元十四年公元七二六年四月辛丑,唐军在定、恒、莫、易、沧五州置军以备突厥。就在这个月,幽州准备了一年的对契丹用兵计划,正式开始实施。大都督宋庆礼,联合朔方、营州等地共八万大军,准备围剿叛唐投靠突厥的契丹可突于部。

四月中旬,两军相持,就在契丹游走在草原上,安心等待来自突厥的援兵时,同盟的奚族部队突然叛变投靠唐军。行踪暴露外加内部叛变,契丹军大败,可突于率领三千精骑和万余残兵出逃,部族十余万人,全都落入唐军和奚军手中。

就在唐军和奚军准备一鼓作气,在突厥军来临前将他完全消灭时。突发的事件,让唐军和奚军不得不放弃追击,并且立刻带着战利品脱离突厥边境。因为,奚族老首领和唐军大都督同时死了。

奚族的大首领落长李大酺,早就有病在身,一般的事务都是交给李鲁苏来负责,他的死,除了对奚族军的士气产生了一点影响,问题到也不大。宋庆礼的死却完全是意外。为了准备对契丹的用兵,这个大都督一直废寝忘食的工作,在动兵时,身体就已经有点两样,再持续的追击带兵,让他立刻病倒。军医的水平又有限,基本上没怎么好好治疗,这个大都督就一命呜呼了。

发生了这样的大事,自然不可能再狠追猛打。联军只得一面急文呈报朝廷,一面各自退兵。虽然基本目标已经实现,但是没有清除可突于这个祸根,却为将来埋下了隐患。

此时的朝中,刚好对立武惠妃为皇后的事情做出了最后决断。宁王虽然和惠妃母子的关系很不错,但是在立后问题上,经过群臣的劝说,最后还是直言:“武氏乃不戴天之仇,不可以为国母”而其他诸王公主也纷纷认为“太子非惠妃所生,惠妃复自有子,若登宸极,太子必危。”

见到家里家外都反对,武惠妃这个聪明的女人,立刻主动要求不封自己为皇后。因为她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太子的身上。现在后宫本来就已经没人可以动摇他的地位,当不当皇后,其实也就是一个名分而已。如果能当太后,那也是才真正的权力特殊呢。现在主动放弃,反倒可以给李隆基一个欠愧对自己的感觉,将来在要求他封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时,可以作为一个筹码利用。

果然,武惠妃的这一举动,立刻赢得了李隆基的尊重。认为她明大义识大礼,虽然没有真封她为皇后,宫中对她的礼秩,却都是皇后一样的待遇。

作为当初出主意的安禄山,武惠妃虽然没有直接表示,但对于这么一个机灵的人儿,她还是内心还是有点感激的。

五月癸卯,户部奏大唐今年共有七百零六万九千五百六十五户人家,四千一百四十一万九千七百一十二人。开元盛世,达到了一个至高点。

但就在这时,幽州传来那封宋庆礼病逝的急报,让朝廷再次热闹起来。

到并不是说宋庆礼一死,群臣担心幽州会乱,大唐经营幽州这么多年,各种措施早就已经完备,绝对不会因为一个都督的死而大乱。但问题是,这个权力极重的都督现在空了出来,就肯定需要人填补。因为现在刚刚结束对契丹的战事,也不可能立即平静下来,遥领的都督显然不行,他都督必须是直接掌权的人。这么一个掌握实权的职位,自然引起了张党宇文党的觊觎。

兴庆宫,沉香亭外,百花竞艳。

头戴乌纱帽,身穿白龙袍的便服李隆基,缓步走在花丛间。

身后跟的是宰相源乾耀、李元纮,集贤殿知院事张说,刚刚安置完契丹人回来的兵部尚书遥领朔方节度使萧嵩,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宇文融,以及曾经出使契丹的集贤殿学士安禄山。

本来以安禄山的品级和身份不可能参与今天的召见,但兵部尚书遥领朔方节度使萧嵩和安禄山关系良好,在得知李隆基准备询问如何处理幽州事务时,就推荐了安禄山这个熟悉幽州事务,并且曾经亲自参与过作战的本地人,问问他这个本地人的意见。

“众位卿家如今宋庆礼病逝,幽州战事停滞,你们以为该如何处理呀”李隆基手指拂过花丛,随意的向身后的群臣问道。

“陛下如今幽州大都督空缺,幽州群雄无首首要之事,应该是选好幽州都督,只要新的大都督到任,自然就能应付边疆的不稳”作为首相的侍中源乾耀率先回奏道。

“不错不错”其他人也是纷纷附和。

“恩朕也认为该如此那众卿认为何人可以为新的幽州大都督”

“这个新都督不比往前,须得任命能实际管事之人才行”源乾耀又开始推太极了。

“陛下臣推荐一人,定然能胜任幽州大都督”张说并没有因为罢相而丧失活力,答奏时仍然十分积极。

“哦张卿推荐何人可用”

“开府仪同三司、太仆卿兼内外闲厩监牧都使王毛仲此人熟知边疆异族,兼有治才,又深得陛下信任,可为大都督”张说温声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