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168(1/2)

,他觉得一切都像是做梦一样,根本不真实。

“当然是真的。”武栋笑着道。

当天晚上,金天祥想要留武栋等人吃饭,武栋却没有答应,而是带着李纲以及那些官员离开,当天夜里返回春川城。

“大都督,你所做的事情,以前从来没有人做过。以前,即使某地的粮食收成好,朝廷也只会嘉奖当地的官员,绝不会去嘉奖当地的农民的。农民,即使种田种的再好,那也无比的低贱,上不了台面。大都督这样做,整个高丽的农民都会沸腾起来的,他们定然会更加用心的种粮。”李纲道。

“嗯,这样的奖励制度要在各行各业都推行开来。以前的朝代,除了读书人,除了大地主,其余的都地位低贱,现在我要把这些低贱的全部让他变得高尚起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低贱的职业,不仅仅是读书人才高贵。”武栋道。

“这”李纲不由得一愣,同时暗暗地皱起眉头来。李纲乃是进士出身,虽然现在跟了武栋,可是心里面仍旧认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在他心里,读书人知书达理,绝对不是这些农民能够比得上的。可以给农民以地位,让他们不再低贱,但是唯一的作用仅仅是提高他们的种粮积极性,要是把他们和读书人相提并论,李纲无法接受。

“读书人,现在还是一个职业。等到以后,人人皆可读书,人人皆要读书,读书人自然也没有什么高贵的了。”武栋又道。

“大都督,可是现在读书人数量还是太少,管理国家还是要靠读书人。这些天来,有不少江南来的儒士找到我,他们想要让我问问您,看看何时开始科举,从读书人中选取官员”李纲道。

第二百四十三章吴用归来

“告诉他们,不用着急,现在还是战争阶段,一切为了战争服务,政府仍旧在军管,还不是实行科举的好时候。”听到李纲的话后,武栋摇头道。

“可是高丽现在已经稳定下来,百姓安居乐业,我觉得应该结束军管,实行科举,用文人管理天下。”李纲道。

“让我再想一想吧。”武栋道。

其实用考试制度选取官吏,这在将来是肯定要执行的。历史已经证明,这是有效的、公平的制度,即使到了后世,各国都是用考试制度来选取公务员的。

只是考试的内容绝对不能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局限性太大,重德治轻法治,重自律轻他律,重政治轻经济。儒家思想教育下,读书的唯一目的是“学而优则仕”,纯粹为了当官而读书,这对社会的整体发展也没有多少的好处。

儒家思想可以用来教育人民,但是用来治理国家,缺陷太大。

中国从古至今,朝代更替不断,儒学治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尤其是到了宋代之后,儒家的理学学派横行天下,更是弊端巨大。中华民族越来越懦弱,越来越没有血性。有才能的人受到排挤,岳飞、韩世忠等等名将纷纷被赶下台,越是平庸的越能够混到高位。国家开始和外族签订各种条约,用金钱、土地换取和平。在宋以前,这都是从来没有的事情。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很多变化都是从宋朝开始。因为理学的流行,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僵化,越来越懦弱,越来越不敢出头。甚至一直到武栋穿越之前,这个国家都是这样,再也没有汉唐时代的血性、冲劲了。

所以,要想让这个国家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要想让这个民族的未来真正的发生变化,那就绝不能继续用儒家理学思想治国,必须创造出一套新的治国思想、治国理念来,用这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来教育国民。至于今后选取官吏,也必须以此思想、理念作为基础。

如果是纯粹的宋人,想要凭空创造出一套思想、理念,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时代局限性,很难真正的超越自己的时代。但是武栋就不一样了,他从后世而来,心中有无数后世的先进思想、理念,完全可以创造出一套新的思想系统来。这些年来,他其实一直在思考这方面的事情,现在也已经有了眉目。

只是,在这个时代,儒家思想影响巨大,想要把新的思想推行开来,有巨大的阻力,需要慢慢的、一步步的妥善推进。

现在来说,李纲这个儒家进士出身的军机处成员就是阻力。武栋要推出自己的新思想,李纲恐怕就不会答应。

“大都督,科举的事情还是要早做决定才行。”李纲看到武栋沉默,又道。

“好的,我会用心考虑的。对了,现在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交给你去做。”武栋道。

“不知是什么事情”李纲好奇的道。

“我要让你去辽东,负责辽东的民事。我们刚刚打下了一片城池,得到了无数的百姓,还得到了无数的土地。现在这些土地也需要分发给那些百姓,让那些百姓开始种田谋生,这些事情都需要你去做。”武栋道。

“原来如此,这确实是一件大事,大都督,不知我什么时候出发”李纲道。

“明天就出发吧。已经三月底了,必须争分夺秒去做这件事情。其实花荣已经再做这件事情了,只是他还要负责整个战区的战事,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管民事,所以我才派你去。”武栋道。

“是,我明白。”李纲点头道。

两人又仔细的商讨了一下辽东民事的情况,辽东的土地很肥沃,比起高丽的土地还要肥沃。在后世,哪里是有名的黑土地、北大仓,只是那里的人口数量还有点少。武栋已经决定把江南迁移的人口都送到辽东去,让这些人口去那里种田。而且这些人口去了辽东之后,可以改变辽东的各族人口比例,对于将来梁山的统治也有很大的好处。

李纲听了武栋的这个主意之后,拍手称赞,十分的赞同。

“其实人口也是武器,我们大宋的人口远远超过契丹人、女真人、党项人,也超过那些渤海遗民,等到我们在这里的人口越来越多,迟早有一天,这里会彻底的变成我们的国土。”武栋笑道。

“大都督说的是,明天我就前往辽东,去做这件事情。”李纲道。

武栋点了点头,天色已经极黑,现在已经接近子时,武栋亲自将李纲送出去,然后又返回了房间中。

他仍旧没有入睡,其实他派李纲前往辽东,除了让李纲处理辽东的民事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将李纲调开,好推行新的治国思想。

之前他和李纲所说的提高农民、商人的地位只是其中之一,但是这仅仅是开始而已,后面有很多很激烈的事情要做。这些事情会得到下层百姓的普遍支持,但是李纲这样的儒者就未必会答应,所以必须让他离开这里做说。

至于东北的战局,目前看来是暂时稳定下来了。花荣用兵果然非同小可,现在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在辽东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防御线,完颜阿骨打数次进攻,但是一直无法突破那条防御线。而且花荣现在正在消化这一次战争所得到的大量资源,土地、人口将会转化成为生产力,这些他在做,等李纲去了之后会交给李纲,至于所得到的十余万匹战马,现在花荣已经派发给军队,他已经决定以韩世忠、梁红玉、栾廷玉为主,成立更多的骑兵,让梁山骑兵的数量达到十万。

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等到所有的资源都吸收完毕之后,就是和完颜阿骨打再一次决战的时候。

武栋在灯下看着文件,觉得目前真是千头万绪,有许多事情要处理。就在前些天,高丽复国会竟然又发生了一次暴动,虽然影响很小,很快被扑灭,但是这表明高丽复国主义思想仍旧很有前途。对于高丽复国主义,也需要想办法彻底的遏制,让他们在民间再也没有生存力。

第二天清晨,李纲前往辽东而去,而武栋则是带着数十名侍卫朝着仁川城而去。

在仁川港,一艘大船刚刚停靠到码头,数十名海军官兵从船上下来,这些海军中有一人虽然穿着海军军服,但是给人的感觉却不伦不类,这人长的有些猥亵,眼中却带着精光。

“仁川城啊,我终于回来了九州岛那个鸟地方,全是一群倭人,真是闷坏我了。”那人来到码头之后,哈哈大笑起来。

“吴先生,还是咱们仁川城繁华啊,这里比起九州岛要好的多了。您是在这里呆上几天呢,还是去开京”旁边的一个海军军官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