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246(1/2)

不过兄弟,在下出去便是。”说完头也不回,不顾身边的头领劝说,兀自出了祠堂。

紧接又一个头领跟着走了出去,许多人脸上都是一副为难,既觉得这个杨起隆确实是个夸夸其谈之辈,不能深信,可是心里又抱着一丝打下湖北回老家的期待,只能干坐在这里。

从今往后主要的剧情还是在反清方面,注意力转到国内来,至于李来亨,放心吧,好歹也是反清的汉子,形势会逆转的。

第四百七十九章:汉口

一些事必须要解释一下。

李来亨不怕杨起隆这个正牌子的崇祯血脉以后报复到怕永历这个桂王遗脉以后报复真叫扯

关于这一点,其实不再涉及报复的问题了,对于李来亨来说,永历实在太庞大了,庞大的他的人马全部加入之后用不了两年就会被消化掉,如果主角要报复他的话,恐怕捏捏手指就够了。

而对于这个杨起隆,不管对方是真假太子,双方的都处于合作的关系,甚至李来亨还可以把这个杨起隆一口吃掉,与杨起隆合作,李来亨将来的选择面就大多了,他可以拥立杨起隆做皇帝,如果一拍两散的话同样可以带着部众自己搞出个大顺帝来。

人害怕报复,并不是单纯的,应该说,人害怕的是强的报复,永历可以报复他,但是朱三太子,嘿嘿,恐怕就算是想也没有这个实力吧。

兴山县位于湖西部、长江西陵峡北侧、大巴山余脉与巫山余脉交汇处,共有大小山头3580,夔东十三军能够在这里生存绝非偶然,这里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极难剿灭,再加上大明的光复,使得清军的主力不得不掉头防守明军,因此,对于这一伙乱匪军采取的策略是合围。

全县各山路的出口都驻了一个千总营,汉口、汉阳两镇又驻扎了一标兵马,各营堵住了进山的出口们攻不进去,也不让山中的十三家军出来,一旦有哪个营遭遇攻击即汛警,紧接着周边的各营纷纷前来救援,汉口、汉阳两镇的兵马也能在一日内赶到样一来,便达到了困兽的目的,只是清军绝对想象不到,这三十余万遗民进入大山之后非但没有饿死而在山中开垦拓荒,十年来活得不说滋润,但自给自足还是有的。

而在此刻,仙峰隘口的千总营内一片死静,千总吴达有焦急站在营口张望,几个心腹的亲信跟在身后是一脸凝重,早在一年前吴达有便秘密加入了杨起隆的种三郎香堂,如今又收受了重贿在他的任务是迎接十三家军出山。

到了子夜。营房中地绿营兵已渐进入了梦乡吴达有刻意调走了巡逻地人手。偶尔会有几个半夜小解地士卒也被吴达有喝令不准到前营来。

接近着山东突然传一阵起伏地鸡鸣声。这是夜深人静地时刻。若不是人为。是绝对不会有鸡鸣地。更何况这附近没有村舍。清廷为了完全封锁兴山县。已经迁走了所有地村落。在山峦地四周清理出了一个隔离带。

“来了。”吴达有一脸兴奋地搓手。吩咐身后地心腹道:“起灯。”

“喳。”心腹二话不说。立即奔向望楼。打起了一盏灯笼。

随后无数个黑影自山中涌了出来。吴达有已按耐不住地拔出佩刀大吼:“弟兄们。反了。”

“杀。”一片通天地吼声响彻夜空。出山地义军与吴达有为地一伙叛军汇成一条波涛汹涌地骇浪。向着完全不设防地大营杀去。

山脚的各绿营立即感觉到了西南角吴达有大营上空的通天火光,随后消息传来,贼军出山,吴达有率部叛乱,贼军与叛军冲破大营之后,立即转向东部方向杀奔而去。

原本的预警制因为吴达有的叛乱而延迟了整整两个时辰,当各营准备追击时,山中却突然杀出一标人马,这些人正是留守兴山的王光兴所部,他们偷袭了一座大营,紧接着立即退回山中,目的是牵制清军,让其不敢轻举妄动。

各营的千总果然中计,他们现在的问题是既不知突围而出的贼军人数,又不知道山中还留了多少贼寇,若是突围的贼军人少,那么极有可能是贼军的调虎离山之计,毕竟各营若是派出兵马追击,那么设立的防线自然左右支拙,一旦山中还隐藏着大股的贼兵,整个防线根本抵挡不住。

因此,千总们只能灰溜溜的回到自家营地去,反正是吴达有那个王八蛋放的人,他们虽然也担着干系,但是并不太大,若是突然山中杀出一支贼人破了自己的大营,那么就麻烦了,革职拿问还是轻的,先保住自己吃饭的家伙再说。

几日之后,驻地在汉口的湖北巡抚张振声接到了告急

一伙夔东的叛军突然逃出兴山,正向汉口、汉阳二来,具体人数至少在五万以上,现在已出了宜昌府,绕过江陵城,不日即将抵达,各府县的绿营兵人数太少围堵不住。

宜昌府、荆州府、荆门州三府州都现了敌踪,当地的官员也请求增援,张振声神色大变,他是汉军旗镶白旗的旗人,早年跟着多尔衮入关也是历经过战阵的,但是兴山的十三军突然出来直奔汉口却足以令他大惊失色。

张振声第一个念头便是武昌的明军,按常理来说,兴山贼大多出自陕西的大顺军,若是突围之后,自然是往西北入陕才是对的,可是取道向东若不是想着与武昌的明军会师,恐怕就有鬼了。

因此张振声的命令便是加强江面为数不多的水师防务,只要贼人抢不到船,如论如何也是渡不了江的,至于汉口、汉阳二镇的安全,他倒并不是十分担心,只是责令各县的绿营收缩兵力,将近七万的清军分别驻守在汉阳、汉口二城,形成犄角之势,可谓是固若金汤,而朝廷的援军恐怕半个月就能抵达,就算是武昌方面的明军想要渡江接应,恐怕也没有这么容易。

消息也同样通过潜伏在江北的锦衣卫探子抵达了武昌,对于夔东十三军的突然行动,也同样让武昌方面的人很是不解,按道理,如此大的军事行动,李来亨作为大明册封的临国公,多多少少都要知会一声,就算不是为了自己,让明军帮帮忙也是可以的,可是这一次行动夔东方面没有任何知会,更没有提前有过任何暗示,完全是恣意乱为,这也让李霄很是气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