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366(2/2)

于是,国家彻底崩盘。注1

应该说,侯方域的这个假设模型是非常犀利的,他准确的刺探到国家弊政的根本,那就是农民的税赋越来越大。但他刻意忽略了最根本原因:特权阶层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多,但缴纳的税赋却越来越少。底层百姓农户、匠户所拥有的资源越来越少,但缴纳的税赋却越来越多。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特权阶层不仅可以零税赋,还可以持续扩大在手资源

这个原因可以暂时不提,先说说侯方域通过这个假设,得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吧:

“农户不知安贫乐道,只知道偷改身份来抵减税赋。国家不知道度量规矩,无限扩大士子、官吏之规模。”

这样赤裸裸的偷换概念与推卸责任,出自一位如此风流俊雅的年轻翘楚之口,实在是人文界一大憾事。

紧接着,侯方域又根据一段史实做出了第二个假设:

说当年忽必烈接到大臣奏折,里面惊世骇俗的写有这样一句话:

“汉人于国,多而无益,望空其地以牧”

这句话的血腥程度,是非常非常令人震惊的,反人性反得如此彻底,也算一株奇葩了。后来在耶律楚材的建议下,忽必烈没有同意这个奏折,那么伟大的耶律楚材是如何劝服忽必烈大汗的呢耶律楚材说:

“请大汗给我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期间内,允许我派遣兵马、出台法令,并且增加汉人税赋。到时候,您就知道应不应该空其地了。”

有了军队,有了苛政,耶律楚材收讫了新增税赋。平均每个农户增加缴纳了35两白银的税赋。折合每年14两35x4。

正是因为这多出来的税赋,才让千千万万的汉人保全下性命,也就是说那个年代里,一名汉人的生命标签,是每年14两白银。

耶律楚材为了救人,不得以增加税赋,尽管后来元代贵族因此而征税征上了瘾头,不断加大百姓负担,造成很多人间惨剧。但我们理当对这位先人,鞠躬致敬。注2

侯方域基于此段事实,做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一个国家有十户民,其中1户为士,1户为官,1户为吏,剩余7户为农,每户农每年缴纳14两白银,国家每年总计拥有了98两白银的财税收入。

那么相比较第一个假设,国家减少了2两银子的收入,农户的负担只增加了4两,却足以养活三户士子官吏。这样算来,大家相安无事,也不会再有崩盘现象了。

到此,侯方域的诡辩术,正式清晰起来:

他首先做出第一个假设,让大家胆战心惊并且相信了两个假定前提:国家士、官、吏的比例不要过高;每家农户每年缴纳20两税赋为苛政。

然后提出第二个假设,让大家迷惑于新出现的两个虚假命题:

士、官、吏的比例在30为最好;

每家农户每年税赋在14两为最好。

其中第二个“14两”的命题,其实是为了第一个服务,就是要让所有人都接受第一个命题。换句话说,这两个伪命题的目标就是:士,即“君子集团”的比例永远保持在20的额度以内,不再扩大,也不再缩减。

为什么这里多出来个“20”的字样呢很简单,官由士选,假设模型中占据10的“官”,和10的士,自然可以划等号喽

这是一个险恶的维护特定阶层特定特权的政治理论,它所代表的,恰恰是人类心理的最阴暗一面。

每个人都希望好吃懒做,高高在上,既然自己成为了“士”人,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永远维护自己的统治。君子养民的根本内涵,也就在此。

由一小撮既得利益精英,在小范围内决定下全国资源的分配比例,然后公布出去,利用他们的才学与辩才,给全国洗脑并接受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国家政体在短期内趋于平稳安定,这其实正是历朝历代治乱交替的本源。

因为人心是无止境的,白水买酒,还抱怨猪猡没有酒糟吃,这就使得“君子”养民中的君子数量,越来越多,而民则越来越少,最后百姓活不下去了,揭竿而起。但“君子”们却从来不会反思自己的错误,而是纠缠于“天命”“昏君”“乱民”这样由他们发明的词汇,来作为开解自身的标准。

中国的“君子”们,是最熟练掌握“抽出放大”诡辩法的,像屋檐滴水,去年滴在廊前三步,今年、明年仍旧滴在廊前三步。这本来是个自然现象,但中国文人会据此得出结论:

“孝顺仍出孝顺子,忤逆所出仍忤逆,不信你看廊前水,年年滴落旧时地。”

意思是不错的,你对父母孝顺,将来你的孩子也会孝顺你,你要是责骂父母,将来你的孩子也会这么对你。但这里就包藏了一个祸心,将来他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根据自己的需要而任意诋毁或者是褒奖别人。

最有名的实例,就是那个“为何不食肉糜”的昏君。

可从史料上看,小皇帝当时不过才16岁左右,一个长在深宫妇人之手,身前左右都是太监佞臣的小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语,我们不应该怪一个孩子是昏君,而应该谴责他身边的监护人。但偏偏文人不愿意这么做,因为只要把罪责简单的推托给一个孩子,就可以解脱他们的不作为。这样是最轻松的心理暗示法。

更何况,没有谁一辈子不犯错不说错话的,一个小孩子这么说,多少还有为百姓着想的意思,而百官呢除了毫无负担的揪着一句话不放,却从来不去替百姓想一想,如何才能吃上肉糜

以上,就是侯方域两个假设模型的理论体系。也是君子养民的得失所在。亦即文人一方面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搭建一个相对完善的社会模型,一方面又想利用这个社会模型来为自己谋取更大空间,但随着法统与道统的争夺与妥协,使得君子集团的施政纲领总是在左右调整,一方面从法律上讲,他们受皇权与国家统治;一方面从理论体系上,他们又肩负着指导皇帝、领导国家的重任。这两种各不相同的责任,使得他们最终都沉沦于保留既得利益的桎梏中,再也没有什么生机了。一个民族的精英分子,如果丧失了革命意志,进而也就丢掉了气节,那这个民族的危亡时刻,也就接踵而至。

所以,要想让一个民族的精神不死,首先就要打碎君子养民这样的理论体系。但这个道理,侯方域是不可能理解的,他在做完这两个假设之后,适时抛出了具体的施政纲领:

很简单,让旧党治下的沿江六省的商户、农户、匠户,都从内心中认同:他们的衣食住行,都要依靠一群公正、道德、才学、俊雅的君子们的安排,才能够幸福的生活下去。也因此,江南几大集团势力,利用出让自己名下财产的将来所有权,来套取大量的民间金银。也变成了一场伟大的,勇于牺牲的献祭,这场为了心目中虚无缥缈的目标而发起的套现行为,变成了所有人的精神祭台。

只有让人们相信你的理论,才好把身家交托与你。侯方域的本事,就是通过抽出极端事例,来放大理论的正确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