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293(2/2)

反正羁押和刺杀,在国家那边都视同谋反,区别其实不大。而朱廷璋一死,反倒便于操作,国家那边希望稳定,这是世人皆知的原则。先按正常程序,重新遴选新的总襄理吧。

至于血案地侦办。旧党这边要想高举反旗,很多事情还需要时间来筹备。现在是双方都在拖延时间。那么为了掩盖真相,旧党人,陆续做了很多工作,这些事情,都被丘慧荣偷偷留下了证据,这种情形,就相当于湖广左兵与江南旧党,互相握有了对方的小辫子。这种互相的筹码,往往是通力合作的前提。

这就是丘慧荣非要杀死朱廷的来龙去脉。从血案发生,到北京方面发旨意给江南,事态进展,都在丘慧荣的算计之内。但世间地巧合,就在于人算不如天算。江阴出了个阎典史

阎应元敬职敬业,发誓要查清血案真相。这里有个问题要交代一下,阎应元和陈明遇,都没挑明丘慧荣这个名字。只是错有错着地上报了广东黄柏先,原因之前说过,没有证据支持,与其徒劳无功,不如练好内丹。

就此,阎典史、陈明遇、陆正先三人,踏上了寻根之旅,并且循着蛛丝马迹,逐步来到了南京。偏巧南京这边,已经接到圣旨,也着手审案,阎应元作为案件经办人员,可以说恰逢其会。

但阎应元三人到达南京的十五日后,方才被史可法接见,之所以效率低下,而且有越来越乱地趋势,完全是因为一个人,一个蠢货,一个大混蛋

南京刑部大堂,上面一共坐着四位审案大臣,分别是:史可法、马世奇、朱国弼、马士英。

应天府尹陈洪范去年下狱,陈子龙、侯玄、张东海三位江左清流中坚,相继自杀狱中,引发江南民间、官场剧烈动荡。

不过要说,动静也不算太大,无非就是漕运使兼凤阳总督马士英,光荣的成为了应天府新府尹。汗流氓有文化,果然宇宙全无敌

马士英能当上应天府尹,跟两个人有关,半隐居地周延儒,写了一封信给皇上,推荐此人品貌俱佳。户部尚书熊文灿,因为欣然笑纳了一把紫玉金刚砂壶,而狂赞士英情义无双。于是糊涂皇帝小朱,大笔一挥,马士英走马上任。

新官上任三把火,头一件,以应天府掌理军民政法,与南京六部多有重合为名,让史可法动用南京储备装修了多间办公室,你不是身兼数职吗对不起,你史可法在什么地方办公,他马士英就必须在隔壁有个落脚点,纯粹是不咬人应人。但也无形当中,淡化了史阁部的政坛影响力。

第二件,自我标榜举贤不避亲公然提请国家任命杨文骢他妹夫为南京漕运总督,掌理钱粮交割。

第三件,为了让南京百姓都过上安居乐业地好日子,爱民如子的马府尹,上马了一些修桥铺路,穿井开荒的大工程。并且为了保证大干快干地工程进度,专门把这些工程,出包给了爱国商人董祖常。

要知道南京是六朝古都,漕运枢纽所在,上千年的国家建设,旁边又是长江,又是运河,怎么可能还缺井水怎么可能会有未开垦的荒田一时间,人人侧目,家家声讨,就连狗,都不尿他这壶。

对了,耳光白衣党,曾经当街抽了马士英一个大嘴巴,现在好了,政治暴发户马士英,就天天领着一帮狗腿子,以上街搜索地痞为名,四处的给史可法添乱。

就这样,马士英用破纪录的时间,把金陵搞得是乌烟瘴气。要说历朝历代的狗官之中,南京不幸中大奖的概率,还是满高的,但像这位这么能折腾,还真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一切,都被有心人,定义为奸佞当朝的有力依据。

江左四公子:方以智、侯方域、陈贞慧、冒辟疆,联名刊印了一本羡丑集,专门以马士英为原型,编写了很多笑话来讽刺他。

马士英恼羞成怒,竟然命令史可法出面查办。

“哼,”史可法面沉似水,“老夫乃是南京部堂,留都大员,你应天府的事情,自己摆布便是。”

“哼哼,”马士英奸笑一声,“先有耳光白衣党,后有狂生嘲讽国家命官,看来南京一只通街虎,养伥十万啸山林的传言,果真不虚”

“”

史可法懒得再跟他废话,转身亮个后脑勺,就走了。自此,马士英跟史可法的关系,视同水火。

但今天,马士英再也抖不起来了,因为他从一个看热闹的人,变成了参与热闹的人。圣旨中写的很明白,上海、应天、会同南京协办要案。并言明要同时侦办三个案件:

江阴血案、天一阁纵火案、吉王收女归宗案。

这三个案件都会在不久的将来,记录进南书斋笔谈之中,可见这几个案子的份量。

第十二卷:第九章:分道扬镳

在是南京城最忙碌的上午,艳阳下的大运河,往来穿舫,行船的声音,伴着人们的喧嚷,可以传出很远,一直到南京刑部这边,也依稀可辨。

南京刑部,地面统统用整块青石铺就,门柱廊窗也都是玄色,这是个充满杀机的建筑,哪怕院子里栽种着几株丁香,也不能令人感觉轻松。整体气氛幽深肃穆,丝毫也感觉不到夏日暑气。

阎应元、陈明遇、陆正先,身着衣官服,枯坐在听候夹廊中,他们在等待大人们的命令,然后上堂作证。说实话,三人虽都英豪,却是第一次来南京,第一次进南京刑部,敬畏之心不可避免。以至于就连阎应元,也略有些谨慎小心。

这个时代是官本位,审案大堂宽阔明亮,其他建筑则低矮阴暗,待传召的证人们,能有个单独空间就不错了。他们现在坐着的证人房,新近才开辟出来。很早前,只是在审案大堂中立块屏风,证人,原、被告都在一起跪着,后来有人发觉这么干很容易串供,这才在建筑之间寻出个小小地界儿。

证人房狭长局促,两边是粉白高墙,无窗,不带任何装饰,举架极高,本就是两栋建筑物之间的缝隙,因此封顶很简陋,还以大角度向一边倾斜,高空中只悬挂一盏碎白玻璃灯,整个空间带给人极度压迫感,证人从这里,猛然走进明亮威严的审案大堂,很少有敢做伪证的情况。两边各有一个绿色木门,门上都用铁条框出一扇深褐色玻璃小窗,此刻紧紧关闭。

但夹廊内,不止他们三人。

紧挨着他们的,是两位一身儒袍的文士,摆明了一对儿父子,父子二人愁眉不展,牙关紧咬。腮帮子一动一动。陈明遇偷眼观瞧之后,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