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210(2/2)

第九卷:第十一章:状元策论

制、卢法、熊策,相继摆到了小朱面前,但因为杨嗣都还没到京,所以还要再等一段时间。卢象升虽说已经来了,可毕竟是搬家,东西再少,房子总要找吧。找到房子,还得装修装修吧。于是,我们的崇祯皇帝小朱阁下,抽空干了另外一件事儿:

“皇上,适龄伴读人选,已经详备在此,请吾皇过目”

“,都是些什么人啊”

一边习惯性的问着,小朱一边以少有的沉稳,认真翻看起来,这份名单上面,是一些年龄在10岁到18岁之中的话,将担负起一个光荣而崇高的使命,太子伴读。

这个创意是他忽然间想出来的,太子慈今年虚岁13,学习国学已经有的时间了,小家伙在中国历史上顺位第四的伪君子钱谦益的悉心栽培下,形容举止,永远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让小朱看在眼里,是忧在心头。因为这涉及到又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

历朝历代的皇储,也就是太子,几乎皆无尺寸之功,一旦山陵崩,则何以号令天下

身为储君的太子慈,如果只知道仁义礼智信,那还当个屁皇帝直接换人算了。

小朱上位时,其实就面临这个难题,只不过当时的历史条件非常凑巧,魏忠贤的名声太差,党羽又太滥,这样的情况下,只要继任者能够下定决心的话,一定会扳倒所谓的阉党。而在清洗阉党同时,作为国家最高领导者,便可以非常从容的竖立权威。提拔亲信,培养后进,巩固势力。历史也证明了这点,小朱和他地前任做的都非常不错。

如今掌了十多年的皇权,帝王心术多少还是培养了一些,所以小朱他既然已经认可慈的太子之位,就必须要对自己的接班人,进行好好的安排才是。那么如何才能量身度造出个好坯子呢很简单,选几个人品、家事都优良的同龄少年,以伴读的方式。陪伴在慈炯身边,这个考量的原则,一共是四个:

首先,绝对不能让慈受钱谦益的影响太深,老钱这小子私心太重,万一带坏了自己地宝贝儿子,那可如何是好找几个不同质素的小伙伴,多少可以抵消掉老钱的影响。

其次,人的成长是分好多个阶段的,打基础阶段。慈刚刚渡过,在这期间。老钱的才学是值得推崇的。但随着慈步入了青春叛逆期,身边的人,如果属于单一的同一类人群,就太可怕了。道理很简单,青春期,同时也是人生观最终成型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整个人生地准备期,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的本性二字,就是这个时候彻底定地型。

第三。就是刚才说的课题,伴读,伴读,这就是第三梯队啊将来等这些小娃都长起来了。同国家接班人有发小的情谊,又都各有所长,刚好就是一整套成熟的权力班组。太子继位之后。不仅有父皇留下的不动产,还有花费十几、二十年时间为他培养的人才储备,足够他顺利掌控国家的。

第四,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小朱算是看明白了,党派是一个不可能消失的政治产物,既然不能彻底消除党派影响,那就索性将水搅得浑一些。太子身边的这些伴读,在将来地十年之内,必将成为太子一系,这样不论是东林,还是复社,不论是畿社,还是地方小党,都很难同储君之党进行抗争。

而在多党竞争的模式下,身为皇帝,又可以始终扮演一个最后仲裁人的角色。这也是巩固地位的厚黑手段。

选来选去,小朱替自己地长子慈,挑选了这么几位小哥儿:

1夏完淳,10,松江人,由马世奇推荐。生而早慧,七岁即可赋诗,并且还喜欢议论边关大事,这简直是个多面的神童啊选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其父是畿社大佬夏允彝,儿子被选为太子党了,老子的几党自然也就可以对抗东林、复社喽。

2毛奇龄,18,秀才,萧山人,由温体仁推荐。小伙子挺不错地国学功底,通晓音律,善写诗文,尤为难得的,是他对朱熹的宋儒很是排斥,这种叛逆性格,很得温体仁的欣赏。有性格的人,永远喜欢跟有脾气的人交往。

3朱耷,15,宁王府贵子,现居南昌,推荐人是宗业襄理朱廷璋。性子淳朴乐天,因为贵族爵位制度改革,他的身份直降为贵子,居然毫不在乎,自行参加了当地的考试并顺利通过,成为了童生一员。还写的一手好字,行楷圆润,狂草奇伟,尤其是擅画花鸟,这点同皇帝非常投缘。选他主要是考虑到这毕竟是皇权时代,将来没有皇族方面的助力,不是很合适。

4李14,陕西周至人,西安府尹孙传庭举荐。孙传庭的评语是:循循有序、中正平实。从字面理解,应该是个比较老实,比较守规矩的那么一个孩子,这将来发展好了,就是一干苦活、累活的干吏啊

5王锡阐,13,苏州吴江人,由皇家科学院学监周胤推荐,自幼喜好天文,属于一个小小杂学家。

顾祖禹,10,江苏无锡人,由钱谦益推荐。其父亲顾柔谦,精于史学,是此时比较有名的史家。明代是公开倡导民间修史的一个另类王朝,所以民间的史家很多,能够被钱谦益看中,小朱也没什么可说的。

7蒲松龄,11岁,山东川博人,名义上的推荐人,大明次辅周延儒;实质上,是小朱阁下自己想到的这个孩子。在某一次,同周延儒商讨宗教改革的时候,忽然于脑海中划过一道闪电,连忙命周延儒去打听打听。是不是有个叫蒲松龄的山东人。

周延儒开始还稀里糊涂,以为皇上又疯魔了呢等通过刘之纶卢象升的接班人筛了一遍山东之后,一共找到了十六个叫蒲松龄地,周延儒这才恍然大悟:

名录之中,有一个1

这段时间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刘之纶属于西学后进,是最了解皇上秉性的地方首脑之一。这才推这么一位少年学子出来。可是,刘之纶毕竟还没有正式接手山东,身份不高,这才由皇上出面,指定自己为推选人啊

呵呵,就这样,阴差阳错之间,七个天才儿童,外加上下隆臣推荐,御笔签定的十二名少年。光荣的成为了太子伴读。时人将他们统称为十九小子。

十九小子供学北京国子监,除太子每两天才会去一次之外。这些孩子的吃住,统统要在国子监中解决。毛奇龄因为年龄最大,被任命为从9的伴读,可以凭借腰牌,往来于国子监和紫禁城之间,但必须有锦衣卫或者宫中内操武监来陪伴,免得少年人闹出乱子。

看完了十九小子的基本材料后,小朱长吁一口气,伸了一个懒腰,

“啊。嚓这十九名伴读少年,每月地伙食是怎么定的啊”

“回皇上,每年享米粮一石。”

“啊平均下来,一个月才十几斤可别不够吃”

“不会。不会,除了米粮之外,还有鲜肉六斤。时蔬三十斤,禽蛋50枚,笔墨纸砚凭用度支取,还可以每月浆洗四件衣服,:了。”

“,衣服还是让他们自己浆洗吧,笔墨纸砚也改为定量定额。定期再由讲官考核,通不过的,除了吃的之外,各项均要酌减。”

“遵旨”

目前最有希望成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