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116(2/2)

为了摆脱这样的阴影,很多人都采取最直接的方式――杀人。接班人杀老臣,新人杀旧人。但这种方式,是最野蛮也是最难成功的。

那么另外的方法是什么继任者的政治能力,无论是否超过了前辈,他突破桎梏、先破后立的最柔和方式,就是自己培养和提拔新人。或者说,寻找奸臣来帮助自己。

我们说过,洪承畴是个政治赌徒,因此,洪承畴在温体仁、周延儒互相争风吃醋的时候,另辟蹊径的进行了运作。

当然,并不是只有温体仁、周延儒、洪承畴这三个人在运作,其他的的阁臣九卿,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他们的工作,更多的是在筹备。为全面开战,做好更多的准备工作。

洪承畴做了三个工作。

1武备的驯良。无论战争手段如何演变,有一条战略是亘古不变的。――精兵战略。这条无需多言。

洪承畴对精兵战略,是执迷不悔的,他在兵部尚书的任期上,一共训练了8支精兵:孙诚、唐栋、贺赞、王来聘、徐彦祖、申甫、黄得功、曹变蛟。这八个人统领的手下,都是一军3营的建制,总规模是96万人。

出于令人遗憾,但可以理解的原因,洪承畴刻意摒弃了刘良佐、满桂、左良玉这样已经成名的将领,甚至,他抛弃了一直给他鞍前马后忙碌拼杀的曹文诏。他其实,还抛弃了一个人,周遇吉。

2盘查天下田亩,这事儿已经操作很长时间了,将近两年了。洪承畴明察暗访了很多很多的豪族大户,这些人夺占的田地,也都摸的差不多了。而且以董其昌为标准案例,也已经出现了。所以,洪承畴挥向地主阶级的钢刀,已然高悬。

但大户们,不是傻子,正是感觉到洪承畴的这些小动作,才导致最近的官场中,支持国家开战的声音,突然大增。

因为在正常的思路下,国家远征,当政者为了保证前线的胜利,通常会对国内采取安抚与稳定的怀柔手段。豪门寄希望国家尽快开战,以阻挡洪承畴的土地改革。

但洪承畴却敢反其道而行之,这就又回到了第一条:精兵战略。

精兵战略最重要的好处,就是出战人数少,这样就可以让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足够的余力,来应对国内的突发事件。八支精锐部队远征之后,国内的曹文诏、满桂、左良玉、周遇吉等人,其实力,足够国家攘外安内的了。

而且国家还有了一个任谁也不能阻拦的借口一切为了战争。以此借口,把那些发国难财的地主老财,全给端了。这个远征,抄田的两步走方略,被洪承畴称作顺水推舟之计

洪承畴做的第三件事儿,是去了趟河套镇旁边的一座新城――六娘娘城。

乌云娜的部落,原本不在河套的,但出于某种已知的原因,乌云娜征得了苏泰太后的同意,将自己的封地迁移到了河套镇附近,刚好这里原本有个小镇子,苏泰太后索性连这个镇子都送给她了,她的太妃府,就在镇子中央。这些年,沿着长城,从河套至归化城的广大区域,定居的耕种性牧民,越来越多了。还有很多汉民,也迁移至此,开荒垦田。因此,汉化的地名也就越来越多。

乌云娜的这个小镇子,被大家起名为:六娘娘镇。汗虽说不是很好听吧,但倒是挺好记的。

而互市,也正式由北三关,迁移到了六娘娘镇了。舒烨稷说是为了方便,因为河套这边水草丰美,互市的牛马,可以得到比较好的修整。再说了,北三关的建设初衷,显得有些咄咄逼人。而迁移到曹变蛟坐镇的河套这边,就显得很柔和了。因为这里到现在还被称作鄂尔多斯草原。

但这只是官样文章。实质上,在蒙人世界和汉人世界,都在传说着一个绯闻。呵呵要说起来太傅宰桑,迎娶故汗的旧妃,也属于正常现象,只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而已。

洪承畴去六娘娘城,不是为了盘查舒烨稷的风流韵事,他是考察蒙古形式去了。回来后,洪承畴自信满满的提出了十六字真言:

“蒙古之局,百年良机。精兵以讨,联兵而征。”

“既然要联兵而征讨天下,干系庞杂而度算难明,还是要多方咨询才是。”

“是,陛下所言极是,此等事宜,当不得一两人来定的。”

“那便这样,明日宣旨,诏天下督抚,以年节返京述职为机,齐聚京师,共议大事”

“吾皇圣明。”

于是崇祯皇帝,便指示一旁的方正化,代为批红,就定在年前的最后一个上朝日,进行备战事宜的讨论。

腊月23是小年,因此,从腊月23日起,文武大臣们没事儿就不用跑皇宫门前晃悠了,内阁的人也可以偷懒睡觉。

所以,腊月22日的早朝,皇帝和兴致勃勃的大臣们,开始了讨论。

“列位臣工,在开讲之前,朕有个提议,跟大家商量商量。”

“臣等恭聆圣谕。”大臣们很是有气无力,大家对皇帝这点伎俩,早产生审美疲劳了,更何况这还算不上什么美。

“列位臣工,朕想啊,这每日早朝,能否拖后一两个时辰啊”

呵呵,一个时辰是俩小时,皇帝开口就拖两个时辰,估计这事儿悬。

“皇上,早朝听政,实乃顺时应天之举,岂能轻易更改啊”

“是啊,皇上,勤政方能爱民,吾等不累。”

呵呵,这话都说出来了,可见大家的凡响都不是很热烈。但毕竟明代的大臣们,为了礼仪的需要,往往要凌晨一点来钟,就要从被窝里爬起来,好赶到午门去排队,这确实是有些艰苦。因此,皇帝转换了一个方式说道:

“呵呵,朕只是想先问问大家的意思,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的话,那么早朝之期,照旧便是,如果大家同意更改,也算朕体量列位臣工的一件事儿。”

“臣等多谢皇上臣等愿依祖制。”

“呵呵,不忙,不忙,如今大明天下,时常听闻有金钱石子论事之法,不若这样,列位臣工现在就做个明断,同意早朝压后一两个时辰的,就投铜钱于”

说到这,皇帝冲杨春一使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