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77(2/2)

其中最好的有三个人:

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祖濂,钱谦益推荐。

刘理顺,字复礼,河南杞县人,

赵辉,字黄如,河津人,

这三个人,都是兢兢业业的完成了义师的本职工作,同时还以举子的身份,在当地参知政事,辅助当地的县令将一县之地给处理的井井有条,县业大治。

像这样既有爱心,又有水平的人才,不用是不合乎规矩的。

刘理顺和赵辉都来参加今年会试了,偏偏那个马世奇,竟然放弃了这次大考。

按照规矩,义师举子三年一期,到了春闱时,他们便把义师的信符上交当地,然后一同赴京等待考绩结果。参加考试的人也顺道在北京住下准备考试。

马世奇,因为误了去家乡领取堪合,今年不能参加大考。他也不着急,索性伙着同乡好友周胤一起,在西学院里混呢。

“呵呵,钱先生,你的这位学生,倒很有你的风采,于名利上很是淡泊嘛”

老钱很尴尬,也很恼怒。他原本想借着这次机会,将自己的高徒推荐给皇上,他非常希望马世奇能成为状元郎。但谁成想,马世奇竟然故意躲过这次考试。其中微妙,大家都知道,老钱更是洞若观火,面对小朱的戏谑之词,他也只有苦笑一声。

“皇上,此子过于迂腐,还请皇上宽恕其大不敬之罪。”

“那里马世奇能这么干,也是在保全你这个老师啊如此顾全大局的人才,朕是不会错过的。”

“如此,便多谢皇上了。”

注:呵呵,我要靠工资来养家糊口的,更新太快,脑子和精力都吃不消了。所以,本章之后,更新速度将再次放缓,多谢大家也请大家多多理解\aos

第二章:择员监军

从开年到春闱结束的这段日子里,老钱和小朱之间的关系很是平等友爱,由于马世奇的退出,使得他在春闱上,也完全抛弃了弄机取巧的心理,一门心思帮国家挑选起人才来。并且,因为春闱秋举是历来文武盛世,为了避免因为战事延迟秋举的遗憾,老钱还提议,将武举的时间稍稍提前。

现在的阁臣、九卿、百官,很有一种相互配合的默契。对于将武举提前举办的提议,基本是全票通过。这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老钱举贤不避仇怨的精神,叫大家很是佩服。说实话,老钱能当着小朱的面推荐温体仁出任下届首辅,这点连小朱都没想到,你说做秀也好,你说邀名也罢,其实,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这么干。

春闱很快就落幕了,今年的状元郎,是老钱帮小朱参谋的。

状元郎:刘理顺,字复礼,号湛陆。河南杞县人。生于万历十年1582,今年竟然53岁了。如此老的状元公,实在让小朱没想到,转而再想,前些年,老先生都50多了,还颠颠的跑到湖北湘潭一带当义师,并且因为生活阅历比较丰富,帮助当地的县令将本县治理的极为不错,怎么说也是人才。就是比较好笑的是,他现在都是抱孙子的主儿了,如今到翰林院当编撰,那些五经博士的年龄比他小好多,他却要行下官礼节,真是令人捧腹。

榜眼郎:赵辉,字黄如,河津人。这小子也是挺能的,大考前,就写了许多兵备、武要方面的论述文章,可见,又是一个想领兵打仗的士人。

探花郎:唐铉,字节玉,睢州人。文采极佳,字写的也漂亮。老钱一见他的原卷,就立刻起了爱才之心。策论时,又极力希望国家现在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为了悠悠之口,而仓促出战,胜乃惨胜,败则完败,不可不谨慎。

天下人都知道国家今年要打仗了,今年的策论也是问他们国家前线打仗,国事上该如何处置。一时间,慷慨悲壮、激烈昂扬的文字充斥其间,唯独刘理顺他们三个,却异常冷静。提醒国家,千万不要盲目出战。

唐铉只是看到了其中的厉害,而赵辉、刘理顺却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来供国家参考。

刘理顺的法子,是疏通白洋淀至天津的旧有河道,以便于粮草的运输。白洋淀的河道,是沿用很久的贡粮水道了,如今年久失修,加上海运的出现,已经出现破败的景象,但刘理顺认为,海运是有优势,但内陆的运输,不还是需要这些漕运来承担吗一旦类似白洋淀水道这样的交通设施,都全面修缮好,对内陆居民的好处是大大滴。同时也便于国家为了支援前线,而做好国内运输。

这老成谋国的法子,也就亏了刘理顺能提出来,毕竟人家53了嘛为了表彰他,也为了安慰一下大明士子的心,点个状元公出来是必要。否则,天下白须学子众多,如果总是点年轻人当状元,时日久了,也会冷了一些人的心滴。

点状元绝对不是什么兴之所至,事实上,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而政治事件,通常伴随着政治考量,所以,小朱绝对敢打百分百的包票,历届状元郎,都因为其自身符合某一方的政治利益,才被点选出来。当然,其中不乏真正的人才,这个比例也是相当高滴。十个状元,起码有九个半是真正的大才。

赵辉的法子,是建议国家索性将淘汰的武器用于战场,这么多的淘汰武器,全然处理,太麻烦了,不如全在战场上一次性报废。同时,提议将边军中的长生兵进行裁撤,以避免谪兵出征。

靠,赵辉的法子提的,实在是够胆量。如果不是他考虑到谪兵制的弊端,如果不是唐铉真的没提什么具体措施出来,小朱是绝对不会让他当榜眼的。

把一榜三甲定下之后,小朱亲自去了一趟西学院,去之前特意交代,周胤、马世奇一定在场。

每到春闱,天下学子,齐聚京师,正是文学界最盛大的一个节日。马世奇本人对西学,倒是没有太大的研究,他不过是不愿意让自己的老师为难,才刻意没有参加今年大考,同时又没什么事情才跑来北京这边的。

其实马世奇现在整天跟周胤混在一起,也有蹭饭的意思。周胤的官俸只有8两银子一月,连义师都比他们强。日子确实紧紧巴巴的,但因为西学院的待遇好,每天管一顿中午饭,这顿午饭虽说是属于菜多肉少,米饭管够的级别。但也足够他们俩吃个肚歪的。

而且听阿萝讲,周胤这哥俩,每天只吃两顿饭,早饭饿着,中午多吃再留点儿主食,晚上就着咸菜对付一顿。有时候,还能剩下一点儿当第二天的早餐。唉,这可是朝廷的命官啊,居然也是如此的生活水准,工资涨了三次了,但依然有很多人挣扎在贫困线上,官员尚且如此,更何况百姓了。

小朱见马世奇对西学粗通,甚至不通,略略有些失望。但好在小子年轻,又有个聪明劲,用人又不一定非用一个方面的人才。于是聊了两句,就直接跟周胤对话了。

“周胤啊,如今朝廷上下,国家中外,都知道咱大明要开战了,你说说你的想法。”

“皇上,我大明未战已先声夺人,此战定会一战功成。”

呵呵,这话说的,整个吉利话嘛

“周胤啊,既然一战功成,你可愿意为国家出份力气”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