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6(2/2)

“张彝宪,去把王坤叫来,朕想看看宫库。”

回头看了看王承恩,

“承恩师傅,皇太嫂住在慈庆宫可还习惯”

“回万岁爷,娘娘尚好有劳万岁挂念了”

“慈庆宫年久失修,又历来不是先帝皇后的居所,如果皇太嫂愿意,就搬到仁寿宫去吧,跟前朝的太妃、太后她们在一起也热闹些。”

“老臣领旨谢恩”慈庆宫是皇子居住的,少年崇祯在这里生活时,起居用度非常简陋。魏忠贤重修紫禁城时,各处都修了,唯独把慈庆宫给漏了。后来天启大行,魏忠贤诚心难为皇太嫂,让她去慈庆宫居住。现在小朱作为新皇,再让太嫂搬回仁寿宫,对于王承恩来说,确实是一件恩德。这个时候的仁寿宫,其实就是后来的慈宁宫,总体来讲,仁寿二字更有文化底蕴。

盘查仓库之后,小朱别提多失望了,里面的字画珍玩基本都加盖了御览或者中藏的印章,在不就刻上御制或者敕造的字样。皇上敢卖了换钱,也没人敢买啊倒是一些金制的物件还能刮点油水出来,再有,王坤看见皇上头疼钱少,便提醒小朱,宫藏人参之类的名贵药材可以卖钱。但小朱想了想还是给否了,万一他生病怎么办这年头没有特效药品,全靠这些补元气呢

小朱垂头丧气的回到了乾清宫,两天没怎么休息了,匆忙用完夜膳他就睡觉去了。王承恩曾问他今夜召那位娘娘侍寝他想了想,还是算了,反正最少还有17年相处呢,什么时候幸她们不是啊嘿嘿,带着满腔的官司和绮念,小朱还是彻底的睡去了。

第二天,周延儒和温体仁给皇上出了两个绝佳的主意。他们两个不知是通过什么渠道得知皇上很欣赏徐光启编练新军的建议,但同时发愁国库的钱太少,想练新军却不知道钱从哪里来。

于是,周延儒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出来,一营一营的建设新军。就是说一次不建几万人这样的大规模。而是先编练一营4000人出来。然后定在四年后的武举,遴选出十名左右的优秀人才,将这10人单独安排和重点培养,剩下的人则根据成绩赏赐不同军衔。等到要对外征战时,打散分配到各军之中充当低层军官。从理论上讲,用训练4千人的成本,可以得到4万人的军队。

其实这个法子也不算太新,平时以培养军官为主,战时以这些军官为骨,进行军队的瞬间扩充。这是一个沿用了几千年的老路子,区别就在于皇帝肯不肯拉这个面子下来。因为这样的法子,通常是谋反之人的普遍做法。新皇小朱仔细打量打量周延儒那很是堂堂的相貌,能有这个胆量,周延儒绝对不是一般人。

“好方子,好方子,周卿家不愧是状元郎啊来人啊,赏,赏玉如意一件。”

温体仁的方子更加牛叉,不过首先要介绍一下这个方子的背景:明代立有祖训,施行严厉打压商人的政策,并且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进行等级限制,例如商人不能穿绸缎料子的衣服。但天下人都知道,如今这条祖训已近废纸一张。

因此,温体仁的法子是仍以祖制为由,号召天下商贾捐银助国。并且由朝廷特制金铜牌若干,正面蚀刻“恩许”,背面蚀刻“某省某籍某人,建造楼台。”还有“衣织锦绣”、“可立家祠”、“悬匾于堂”。等多块开恩放宽政策的条款。

简单来说,就是让商贾出钱买跟正常人的身份和资格。当然圣旨发行时要言明不愿强求。但结果大家都知道,不捐钱,商贾穿绸缎、家里悬挂匾额,那就是违法,到时候,就别怪朝廷心狠手辣了嘿嘿嘿

“温体仁,你这个罔读圣贤的小人,竟然唆使圣上用祖制敛财。老夫今日便参你一本。”

得言官发威了。而且再次抢了皇帝的话头,可恼啊

一拍御书案,小朱腾的站了起来,

“纠礼御史安在”

“在”

“未等君上言,先语开声,该当何罪”

“廷杖八十”

哇靠,你这家伙也太狠了这么多棍子板子的拍下去,来宗道这把老骨头还不给拆了

“午门外廷杖六下吧。”

嗡,持续不断的低语之声隐隐传来,皇上还真不是一般的仁慈。列位百官看皇上的眼神也都有些变化。

“温体仁,你也听到了,借用祖制纳财,是否可行”

“回皇上,”温体仁长得也很潇洒英俊,侃侃而谈的时候,还颇有那么股子气势。“言官皆言祖制,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如今天下商贾违制于各个方面,不让建楼台,他们在院子里开池塘;不让衣锦绣,那个不是锦衣玉食既然有大人说要严守祖制,那好,我温体仁今日便拜伏于朝堂,恳请皇上按祖制行事。凡有违反祖制者,皆可杀,家资皆可没哼哼,这样得来的钱财可比捐钱换恩许牌来的更快更多”

是啊,严格尊祖制,就要大杀天下商贾,然后钱一样是归朝廷所有,甚至更多。这样的政策,大臣们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推行的。但又都不敢公开反对朝廷不遵祖制。一时间朝堂上都安静了许多。小朱一看机会难得,连忙开口。

“温卿家所言极是,朕看这样吧,便着朝堂上下的所有官员,文臣也好,武将也罢,包括勋贵在内,都替朕想个替代这个恩许令的法子出来,如果没有,上元节后便开始施行吧。温卿家,你可要拟个完备的方略出来。朕看,朕先赏你一樽薰香玉壶吧。”

尽管今天连续赏了两件玉器出来,但比起这个两个法子来说,还是值得的。

开源节流的口号谁都会说,但是看看之前的法子,辽饷等三饷的开增,非但没什么效果,还把皇帝的名声给毁了。裁撤驿站的法子非但省不了多少钱,还闹了个李自成出来。现在周延儒的法子,为国家在军费紧张的情况下,多了一条加强军力的曙光。温体仁的法子,则可以在短期内瞬间增加起码几千万两白银。于名声上,也最多就是一个利用祖制敛财,但起码比杀人取钱的方法要好。

想到了这里,小朱心情非常愉快的问百官,可还有什么事情要启奏没有就散朝吧。

散朝后,皇上把毕自严、刘鸿训加上周、温二人都给叫到了文华殿,让他们和内阁一起计较国事。

估计是早朝受周、温二人的触动,毕自严这老兄,突然在东侧殿,当着其余七个人说了另一个想法:

“皇上,臣斗胆,恳请皇上裁撤宫中。”见他和群臣都没什么反映,毕自严又继续自说自话:“内廷、寺人、厂卫、锦衣卫,有员三万,每年耗费内帑钱财不下数百万之巨。若裁撤之后,便可以昭彰天下,使臣民皆知吾皇励精图治之心,勤勉节俭之德,重兴大明之志。”

其余七人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纠缠的原因各有差别,黄立极等人是得过且过,能安稳挺到过年后顺利退休,也就满足了。刘鸿训是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再对皇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