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532(1/2)

入关后缴获的大批盔甲军械,可以说是兵强马壮。

而在山海关,清军布置了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四万兵马和豪格率领的一万清军;主持镇远城围困战的有,索尼、鳌拜和谭泰率领的四万人马;而在宁远,有着多铎、阿济格所率领的四万五千兵马;多尔衮本人则率领着近十万清军主力,驻扎在锦州,随时应对任何突发战况。

而大平军方面:宁远城有着姚亮、傅胜率领的一个协七千三百多人。还有近四千辅兵和民壮协助守城;镇远城有着余继的狼啸镇一万三千兵马,还有三千多辅兵和民壮协助守城。

而在山海关的正面,有着薛永利统帅的六个镇的大平军主力。这九万兵马一字排开。阻挡住了清军主力出关南下。

在天津卫,有着水师陆战队二万兵马和垦荒商行护卫五千;在宣大一线,有着再次得到补充的飞马镇二万余骑。而在北京城和通州大营,有着吴世恭亲率的三万七千兵马。而这些兵马都是大平军的主力野战部队。

当然。除此之外。大平军还有近二十万的杂牌部队分驻在京城附近,另有近百万护庄队进行着军事训练。不过这些部队也只能做些守城和后勤运输等辅助事务,在野战上用处不大。

因此就可以看出,两军的兵力和实力可以说是势均力敌的。不过有一点要重点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充足财力物力支撑的大平朝,他们的优势也将会越来越大。

不过在此时,在山海关、宁远、镇远这两城一关之地,清军的战略优势就是相当明显了。因为清军支援山海关是相当方便的。而大平军却难以支援宁远、镇远两城。

为此,多尔衮就拟定了以下战役计划:

对宁远、镇远两城长期围困。以吸引住大平军主力前来救援。之后就在关外平坦的战场上,充分发挥清军骑兵大集团的威力,以此来歼灭大平军的有生力量,最好能歼灭大平军的援军。

如果大平军看穿了清军的计划,不来救援,那清军当然就会把宁远、镇远两城困死。不提这样做,对大平军士气的打击有多么的大。光说在辽东和关外得到了大一统,清军就能够在山海关以及长城沿线任意一处,集中清军主力,随意入关。

如此一来,千疮百孔的长城防线简直就变成了不设防,因为大平军绝对没有这么多的兵力沿着长城一字排开。等到屡屡受到威胁的大平朝坚持不住了,只能南撤退出北京城,那么清军就能顺理成章地占领燕云地区。而有了这个战略的制高点,清军以后无论是发动南征,还是南北割据,都处在一种有利的战略态势,已经是立于不败之地了。

如果大平军出兵救援,那么他们能选择的救援道路也只有两条:一是出居庸关,绕过山海关,从关外长途爬涉前来救援。

可是这么一来,劳师远征先不说,大平军将在关外先是受到沿途蒙古部落的骚扰,再是迎对清军的主力大军。而且在关外的大平军根本就没有后勤,粮道也得不到保证,说句到底的话,清军其实根本不需要与大平军决战,他们只要与大平军僵持,大平军最后也只能灰溜溜地撤退,更不用说撤退时被清军尾随追击了。

而另一条路就是强攻山海关。可是在山海关内,有着清军的五万重兵,更有着完备的防御体系和熟知周围地形的关宁铁骑。不说是固若金汤吧大平军绝对做不到在短时间内攻克的。

还有一点就更为重要了。大平军也根本不知道,山海关内清军的总兵力究竟有多少因为大平军是不可能派遣探子绕过山海关探察敌情的,就是绕了过去,也没办法把情报传递回来。

如果大平军在山海关脚下碰了个头破血流,清军就能随时派遣大军,秘密潜入山海关,等到大平军与山海关内的清军激战正酣之时,清军主力就可以趁势冲出山海关杀出,打大平军一个措手不及,以此来获得决战之胜利。

第九百三十章将计就计

所以说,多尔衮制定的整个战役计划是相当严密完备的,在两城一关地区,也确实考虑到了一切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

可是在多尔衮和其他清军将领脑海中,他们却疏忽了两点,也可以说是有着两个盲点:一是汉人不敢主动出击关外草原;二是有着海路阻隔,朝鲜是安全的。正是因为这两个盲点,就为整场战役带来了相当大的变数。

不过在此时,多尔衮对于获胜还是信心满满的。可毕竟这是多尔衮执掌满清朝政后的首次大战,所以对于诸事,多尔衮还是亲力亲为,生怕有什么疏忽的状况发生。

而对于宁远、镇远两城,清军也是有着侧重点的。因为宁远城是处在盛京锦州宁远山海关这一线上,所以战略地位就较为重要。虽然清军已经把宁远城给团团围住,但是万一宁远城中的大平军冲出包围圈,袭击增援山海关的清军,那就会给清军造成极大的混乱。因此,多尔衮就把自己两位最信任的兄弟和最精锐部队安排在了宁远城。

相对于宁远城来说,镇远城就要偏上许多。但是万一关内的大平军主力,走那条出居庸关救援辽东两城的道路,那么镇远城的清军就会首当其冲,因此,也不能说不重要。

可由此也可以看出,多尔衮对镇远城的安排也是耐人寻味的。他不仅把最大的政敌豪格,安排在了山海关这个最前线上。又把皇太极的铁杆亲信索尼、鳌拜和谭泰安置在了镇远城。

而由索尼等仨人率领的部队,主要就是由两黄旗兵马和刚投顺的汉军旗组成,真是有些立功很少、危险很大的味道。

虽然此时满清内部是矛盾重重。但他们对外还是能齐心协力的,并不会互相拆台。所以当多尔衮赶到镇远城时,他发现清军修造的围困工事已经基本建成了。

“不错不错都不愧为是军中宿将”在索尼等仨人的陪同下,多尔衮在仔细地视察了各处以后,不吝发出最大声的赞美声,“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这城围得像是铁桶一般。三位都是有功。你们也要把军中有功的将士报上来,只要能在这次打败了汉军,本王绝不吝前程赏赐。”

“多谢摄政王殿下”索尼等仨人立刻行礼道谢道。

其实在现在。多尔衮和索尼等仨人的关系就相当微妙。作为事实上的胜利者,现在的多尔衮就不愿意把索尼等人赶尽杀绝了,毕竟这仨人都是两黄旗中威信极高的将领,多尔衮不愿意因为内部矛盾造成八旗的分裂。

而索尼等人也只是皇太极一人的铁杆亲信。并不是一定要豪格继位。所以现在皇太极的直系子裔福临顺利继位。索尼等人也就认为,自己算是尽到了责任。因此,多尔衮和索尼等人之间的矛盾也就淡化了许多。

当然,多尔衮和索尼等人也都心里明白:自己与对方绝不可能尿到一个壶里去。不过他们至少也能在表面上,维持住正常的关系了。

“靠近河的两边,造得有些薄弱,你们要小心”在赞扬以后,多尔衮就提出自己看到的一些小问题了。“还有,要防备小队汉军骑兵从你们背后偷袭”

“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