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486(1/2)

这次回家以后,你可要娶个媳妇了。”

“这事不急,都没时间相亲呢。等天下平定以后,再让大人做主,给小人成个家。”面对吴世恭常用的话题,现在的迟明也算是应对自如了。

“别算计着我了,我又不是媒婆。”吴世恭笑着拒绝道,“等回去以后和杨狗蛋家的说一声,让她给你找个合适的。不过那杨氏估计会肥水不流外人田,如松那小妹看起来是逃不掉了。”

吴世恭的话立刻引起院子里的人一阵哄笑。

“不用这么急吧”一说到实际处,迟明依然扭扭捏捏了起来。

“你不急,你妹子总急吧再拖就变成老姑娘了。要不然,小定可要双脚跳了。”吴世恭接着开玩笑道。

一见战火惹到了自己身上,黄定连忙分辨道:“别大人我可和迟家妹子没有私情。”

“有没有私情咱们也不知道反正让迟丫头自己定。如果她点头了,你也跑不掉。”

院子里又是一片哄笑声。

聊过一阵,吴世恭又开始考虑起汝宁军以后的安排。这次俘虏的左良玉部官军和农民军数量可不少,武昌城内的李定国部还有可能会投降汝宁军。因此,汝宁军将在此中择优改编出一支辅助性的二类部队。

第八百四十五章苦恼的薛永利

吴世恭准备等此战结束以后,就把迟明和黄定都放下去做统兵军官。可这么一来,自己亲兵队的主副统领又要空缺了。

吴世恭立刻想起了一个人选,就是现在童子营的统帅魏锋。不过这位在自己内宅长大的义子,从忠诚来看绝对没有问题,就是岁数确实太小,才十六岁出头。吴世恭还是有些不放心,最多把他安排为副手再培养几年。

吴世恭又想了一圈人选,最后决定要启用薛志农。山川司虽然很重要,但现在也已进入了稳定期。而薛志农如果一直在情报圈子里转,他就只能老死在山川司司长的岗位上了。

可对于这批最早跟随自己的人,吴世恭还是想要给他们机会。就这么决定了,让薛志农成为亲兵队的统领吧让他到自己身边多学习一些文治武事,以后无论在军中发展,还是到地方为官,都能有个上升空间。

不过这样的长期围城,也让人感到特别无聊。想好了亲兵队正副统领的备用人选,也总算让吴世恭放下了一件心事。

而现在的汝宁军又不能抽出围城的部队去支援菏泽、徐州的薛永利部,因为一旁的左良玉部还在虎视眈眈呢;张献忠的大西军也未跑到很远的地方,随时可能来个回马枪;还有就是凤阳的明军,虽然到现在为止他们一直在按兵不动,但总是让人有些顾忌。因此,汝宁军还要在武昌城维持有足够的兵力,要对附近的敌军和友军进行威慑呢。

不过这样一想,也把吴世恭的思路给打开了。是否能从汝宁调来一些新兵部队,再从武昌城交换一些主力北上支援呢仔细地考虑了一番以后,吴世恭觉得这想法确实有可行性。

不过北上支援的部队。如果要走直道,那就一定要通过凤阳。所以事先与凤阳官府打好招呼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时候的吴世恭就想起了阮大铖,要通知阮大铖给其好友凤阳巡抚马士英去信。再加上吴世恭和凤阳副将燕定山私下里的交情,应该借道而行还是能做到吧不过这事宜早不宜晚,得趁早安排些人去跑腿去。

不过就这么围着武昌城,真让人感到有些无聊,于是无聊之极的吴世恭突然大声吩咐道:“通知炮队,让他们向城中放上几炮。”

真令人烦恼啊武昌城的僵持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打破啊

“当当当”,鸣金声响起,汝宁军和清军都不约而同地后撤归阵。虽然今天又是激战了一天。但阵中倒下的尸首才二百多,这就可以看出,这场“激战”中有多么的水分了。

薛永利紧皱着眉,看着清军的后撤。今天已经是第六天了,可汝宁军还是未击退对面的清军。薛永利这些天都感到燥热上火,嘴角边都发出些小水泡了。

当二月初二日。薛永利率领汝宁军四个镇。近六万兵马赶到巨野县时,遇上了多铎的二万清军偏师。之后双方立刻展开部队进行了交战。可是面对着一路平推上来的汝宁军,清军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势,他们维持着与汝宁军的缠斗,却总不与汝宁军发生全面大战。

既然此次清军入关的目标之一是汝宁军,他们当然分析过汝宁军的战术打法。在出征之前。皇太极曾搜集了汝宁军以往的战例,并且召见了大量与汝宁军作战过的清军将士,仔细地分析过汝宁军的优缺点,就是要寻找到击败汝宁军的打法。

到了最后。皇太极他们就发现:如果与汝宁军正面交锋,清军确实难以占得上风。可是汝宁军却有个很大的弱点,那就是机动性太差。

显而易见,此时汝宁军的火器战术是学习同时代西方火器方阵的。他们都脱胎于当时闻名遐迩的西班牙方阵,应该是当时一种比较先进的火器战术。可是这种火器战术就有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完全没考虑到东西方的作战环境。

在西方,因为城堡林立,各个封建领主的领地也较小,所以在发生战争的时候,两军很容易发生会战。而在这时候,步兵也只需要考虑怎样应付敌军骑兵的冲阵,不需要考虑敌军骑兵的大范围转移。因为一来没有大范围转移的空间,二来敌军总要防止自己后方的城堡安危,所以骑兵的高速机动和步兵的慢速运动,就不再是什么大问题了。

可是东方的作战环境却截然不同。

首先,清军的每次出动,都是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骑兵。而在西方的战争史上,根本没有面对如此庞大的全骑兵集团的战例,因此也不可能发明出什么相对应的战术了;

其次,在广阔的东北、华北平原和西北高原上,清军的骑兵集团可以进行大范围的机动,绕过中原军队防御的重点地区,寻找薄弱地点突破,以达到避实就虚。而对此战术,中原军队却是很难应对。不见得沿着长城摆放好一长排火器方阵,就等着清军来进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