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409(1/2)

省总督。

至于余子琏去了南京以后,是否可以顺利地掌握总兵黄得功、刘良佐这两支明军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和南京兵部尚书是否愿意把自己手中的权利分给余子琏那更是一件麻烦事了。

喝了一口茶,崇祯皇帝接着问道:“杨爱卿湖广之事准备完全了吗”

杨嗣昌立刻躬身奏报道:“兵部已发文:甘肃总兵柴时华部和宁远总兵祖大弼部已从京城南下湖广,陕西总督郑崇俭率陕军出潼关趋襄阳、郧阳,而四川巡抚傅宗龙领川军入郧阳,再加上熊总督的湖广大军,已对谷城、房县一带四面围剿。这次更加上了南阳总兵李禄部和汝宁总兵吴世恭部,力求雷霆一击,一战而定民贼之事。”

随着内地的明军主力大批调往北面勤王,除了中原各地的小股农民军还在四处活动以外,已经受抚的张献忠和罗汝才两大农民军主力也有了蠢蠢欲动之势。

主管谷城和房县等处的地方官员不断地上报两军心怀叵测的情状,说“张献忠入据谷城,屡次不听调遣,将要待民间田熟,分其夏秋之粮,稍不遂意,就会再起刀兵”;“罗汝才诡称以所部屯田,并未让部队种地,这样带刀而耕,稍有不满,就将重新起事,铤而走险”。

于是一直作为主战派的中坚,持着“攘外必先安内”战略的杨嗣昌就提出:趁机调集大军先发制人,把驻防在谷城和房县的张献忠和罗汝才的农民军主力彻底消灭。

崇祯皇帝本来是一意招抚的,对进行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没有什么主见,但他也感到大患不除总不能心安,因此最后也同意了杨嗣昌的计划。

其实这次朝廷的计划倒很有道理。因为闯王李自成长时间在深山老林,已经很长时间不在外界露面了,所以朝廷以为李自成可能已经身亡,已经不构成威胁。而现在只要彻底消灭了张献忠和罗汝才,那农民军的三大巨枭就将完全剿灭,关内的民贼之乱也将一举扑灭。

如果战事顺利,朝廷将会节省大量的粮饷,也将抽调出大批与农民军作战的明军主力至辽东,之后将在蓟辽总督洪承畴的率领下,集中明朝所有精锐,一鼓而把辽东的满清平定。

“汝宁吴长敬”听到了吴世恭的名字,崇祯皇帝有些意外,“那吴长敬不是已被洪督师索要,要其赴关外与鞑虏作战吗”

当吴世恭擅杀山东总兵丘磊以后,朝廷是一片哗然,这简直就是裸地挑战朝廷的权威。可是当众臣讨论该给吴世恭治什么罪朝廷却一直拿不定主意。

按理说,擅杀朝廷命官,那就是死罪。在明朝,就是平民百姓的勾决都只是皇帝才有的权利,更不用说命官了,所以那生杀大权绝对不会让一位武官染指的。

可是吴世恭又刚立了滔天的战功,给外族敌军造成上万伤亡的大捷,这在明朝三百年的历史上也仅仅有那么几次,所以吴世恭的功过完全可以相抵。那么朝廷又该给吴世恭什么封赏呢

就在这时候,刚接任蓟辽总督的洪承畴为朝廷解决了这个难题。因为洪承畴很了解吴世恭的汝宁军的战斗力,在以前他也很想把汝宁军调到陕西围剿农民军,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这个想法。而这次洪承畴想要调集明军精锐至辽东作战,他当然不会放过刚在与清军的大战中建立了功勋的汝宁军了。

于是朝廷就顺水推舟地答应了洪承畴的要求,崇祯皇帝也批复了兵部的调令。可是现在崇祯皇帝又听到汝宁军将要参与农民军的围剿,这让他是相当吃惊。

“吴总兵与李总兵在河间虽立有大功,可其部伤亡也不小,正回汝宁、南阳整军。而现在朝廷也正集中民贼四周官军剿匪,有这两支劲旅加入,也平添三分把握。等此战一结束,再调吴总兵至辽东。吴总兵其人德虽亏,可其军还是甚强。待这两战结束,朝廷再事后论功行赏。而吴总兵之汝宁营也无虑耳。”杨嗣昌答道。

杨嗣昌的意思很明白。当时朝廷之所以要调吴世恭的汝宁军去辽东,那就是希望汝宁军能够继续与清军消耗实力。而现在有机会让汝宁军与农民军消耗实力,那消耗两次总比消耗一次效果好上许多。

“善”崇祯皇帝果然对杨嗣昌的安排很满意。

见崇祯皇帝脸上显出了倦意,有些要结束谈话的意思,杨嗣昌连忙汇报起孙传庭的事:“皇上孙巡抚又上奏乞骸骨,说其耳聋难任保定总督一职,恐其还是惧辽东鞑子在其防线内再次入关吧皇上此奏阁议该如何回复”

第七百零二章谷城再反

作为陕西巡抚孙传庭,他在西北的战绩相当不错,可其为人却颇为狷狂高傲。当此次勤王,孙传庭率秦军入卫京师被任命为负责南线的总督后,他就不断地指责杨嗣昌调配指挥失当,同兵部弄得关系十分紧张。

孙传庭的指责并没有错。因为此次抵御清军的全盘指挥确实是由杨嗣昌所负责的。虽然杨嗣昌也是一肚子苦水,明军将领之间的相互倾轧啦例如卢象升和高起潜之间的矛盾;明军的信心丧失啦例如孙传庭本人的秦军望风溃乱。可不管怎么说,作为总指挥的杨嗣昌总是逃脱不了责任的。

可是杨嗣昌这人的气量并不大,口角多了,再加上以前与孙传庭的旧恨,俩人之间的关系就形同水火,已经结下了深仇。

但是当清军出关以后,崇祯皇帝下令让杨嗣昌主持评定文武官员的功过以后,所有人都明白,杨嗣昌不仅圣眷未失,而且更加受恩宠,所以孙传庭也不敢再顶撞,想要惹不起而躲得起了。

这时候的孙传庭因为上火,一只耳朵聋了,更因为对杨嗣昌的不服气,于是他就屡次上疏请求去职养病。

可杨嗣昌又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呢现在的他连谎报卢象升未死的事情都干得出,再陷害一下孙传庭也是毫无心理压力。于是杨嗣昌趁机屡次攻击孙传庭假托疾病,不愿担任保定总督这一危险的职务。

所以当再次听了杨嗣昌的话以后,崇祯皇帝立刻是火冒三丈,他怒喝道:“还想要挟朝廷,心存怨望给骆养性说一声:收入诏狱治罪”

王承恩立刻向殿门口随侍的小太监示意,让他立刻向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传达崇祯皇帝的口谕。就这么来回一句话,孙传庭就倒霉了。

又一位明末朝廷的能臣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失去了。而这一恶果又来自崇祯皇帝的随心所欲。我们一直说,崇祯皇帝为人相当刻薄,导致群臣失心。可这点还不是最重要的。

作为天子,最好当然是仁厚,可是处在明末国难当头,做皇帝的残暴一些倒也无妨。可是看看崇祯皇帝对待杨嗣昌和孙传庭的不同做法,他驭下时连最起码的公平都做不到。没有了公平,哪里来的群臣归心呢

崇祯十二年五月初九日,谷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