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290(1/2)

战争始作俑者的德国,他的成立标志恰恰就是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德军总参谋部。

而德军的总参谋部除了负责军中一切事务以外,他最大的作用就是两点:

一点就是作战计划的制定。比如说一战中有名的施里芬计划。虽然有位德军将领曾经开玩笑地说过:任何军事计划在开展的第一天,你都会发觉他的论据是错误的。

可是只要有计划,那总能够控制战争的进程,只要能够发挥自己军队的长处,总能够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的。

另外一点就是军官团的培养了。在德军中,军校培养的最优秀的军事学员并不是分配到作战部队中去的。他们都会到总参谋部,做为高级将领的勤务兵。

虽然也要做些送水倒茶的琐事,可是这些勤务兵都能够从那些高级军官的言传身教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

在一段时间后,这些勤务兵才下放到德军中做为基层军官。等到那些基层军官相互竞争,再次出现出类拔萃者以后,德军将会再次把这些军官送入总参谋部做参谋。

就这么反复地从基层到总部来回培养,导致这些军官即有着丰富的带兵经验,又能够在国家全局的角度看待战略问题,所以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成立了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大陆军。而德军总参谋部培养的军官团也是在其中功不可没的。

因此,许多军事专家认为在二次世界中,德军最出色的军事将领并不是隆美尔,因为他从来没有进入过德军的总参谋部。虽然笔者对此观点有些不敢苟同,但是也不得不承认隆美尔的战略眼光确实有些欠缺。

依笔者来看,二次世界中最出色的德军将领有俩位,不是古德里安和曼斯坦因,而是空军元帅凯塞林和陆军元帅莫德尔。

这俩位名气不大的元帅知道的人不多,可是相比较他们的战功来说,真是有些明珠暗投了。至于他们的生平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度娘一下,你会猛然发现,原来这么多赫赫有名的战役竟然都是他们指挥的。而这俩位元帅恰恰都是德军总参谋部培养出来的佼佼者。

其实原来在吴世恭的亲兵队中,也有了德军总参谋部培养军官的雏形。虽然吴世恭在现代并没有什么军事知识,但是在信息社会中,总能够在各种媒体中有意无意地获取一些军事信息,因此他有了建立起这种类似于现代军队指挥系统的想法,也是根本不出乎意料的。

更令人欣喜的是,吴世恭还决定走出了这一步,因此,汝宁军这台战争机器也终于安装上了大脑了。

既然决定了要建立这么个机构,那就先起个名字吧。沿用“总参谋部”这个现代名词肯定不行,否则的话,吴世恭将要浪费大量的唾沫向他人解释。

于是吴世恭就想出了一个中规中矩的名称军令司。不过相对于吴世恭那蛋疼的起名水平,起这样一个名字已经是他超水平发挥了。

至于军令司的司长,那肯定就是薛永利了。在以前的汝宁军中,薛永利和周巡虽然是正副统领,看起来权力也很大,但是他俩都不实际掌握着军队。

而在汝宁军作战的时候,又往往都是吴世恭亲征,他俩在很多时候也都是作为吴世恭的副手出现的。因此有些浪费了这两个人才。

而这次理顺汝宁军的指挥系统,吴世恭也决定把薛永利和周巡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

接着就是为薛永利挑选副手了。吴世恭意向于四人,分别是楚格、书墨、冈萨雷斯和薛存义。

楚格脑子较灵活;书墨善于攻防战;冈萨雷斯对于炮兵和水师有着经验;而薛存义则会成为军队独立情报部门的负责人。

这次吴世恭也发现山川司在情报工作中做得太杂了,导致汝宁军得到北路农民造反军来犯的消息较晚。所以这次索性建立军队独立的情报机构,再把山川司中绘制地图的部门和人员划归过来,这样反而能够效率更高,而且能够形成情报机构之间的竞争和相互监督。

当然,吴世恭对于这个人员配备也是用心良苦。因为除了薛存义,其他三位副司长都不是原先薛府护卫的出身。

此外,军令司也将再建立其他三个部门。一个负责后勤;一个负责医护,包括医师和兽医的管理;一个负责兵器装备。而这三个部门将如何配备,也将等到军令司成立以后再说了。

第四百八十四章再次扩军

解决了汝宁军头脑的问题,当然也要把四肢进一步的加强。接下来就是要扩军了。

所幸的是,这次汝宁军在淮南大捷中所获甚多,扩军的经费不成问题,当然吴世恭也不会极限扩军,他害怕上次玩死自己的状况再次发生。

除了早就准备成立的水师陆战团和骑兵团外,吴世恭准备在外的归德,南阳,汝宁三军团中,再各自增加一个步兵团。

不过吴世恭还是准备重新捡起轮训制,将在本部再建立一个轮训军团,让在外的每个军团保证有一个步兵团在本部轮训。所以在外的三个军团其实还是原来的兵力。

可这时候吴世恭这里却来了一个访客,那就是南阳的名将李禄。李禄在洪承畴大营中遭受了一次冰火两重天以后,刚回到叶县,就接到了兵部的正式任命。任命其为南阳团练总兵,额定战兵六千五百人。

随着任命,河南巡抚玄默也下拨了第一批粮饷和大营的建造费。应该说,玄默的行为相当友好,连常例都是最低的折扣,就是想着通过李禄拉拢吴世恭。

可李禄接到任命以后却很着慌。为什么呢就是他实际上手中没兵。既然兵部的任命已经下来了;剿灭农民造反军也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再加上李禄的名声在外,不管李禄有多少理由,他总得与农民造反军打仗吧

所以这次李禄来拜访吴世恭就是为了两件事。一件就是想着向吴世恭买些兵器,武装其紧急招募的兵丁;另一件就是向吴世恭借兵。

李禄是这么想的:以自己的亲兵和向吴世恭借来的兵为核心,加上招募来的新兵丁。先从人数上把洪承畴和玄默糊弄过去。万一真的打仗,有着那些新兵丁作为炮灰,李禄的亲兵和向吴世恭借来的兵也能够有时间把李禄安全地带回来。

可吴世恭听了李禄的想法以后,立刻想到了一个借鸡生蛋的好办法。于是吴世恭就对李禄说道:“李大哥找我之事。无非是有两层考虑。一是要应付朝廷点验;一是要准备打仗。兄弟所说是否如此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