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258(1/2)

角落里的李禄来信重视了起来,他立刻发函把陈中之和江澄这两支劲旅调了过去,随时准备着防止农民造反军再入河南。

虽然吴世恭在官场上没有收获,还是一位戴罪立功的白丁,可他却在这次龙眼寨危机中看出了问题,所以立刻就是亡羊补牢。

吴世恭立刻决定在葱岭山口修建城寨,要把龙眼镇盆地完全掌握在汝宁军的手中。而且汝宁军也将把一些军械制造和修理工坊搬迁到龙眼寨盆地中,并且在盆地里安排重兵,加上盆地内有着良田,可以提供给汝宁军一部分军粮。

也就是一句话,吴世恭准备把龙眼镇盆地打造成为汝宁军的一个军事基地。可以随时向着周围展开军事行动。

而龙眼寨盆地内所有的土地也都被汝宁军征用了。汝宁军将采用赎买的方式获取这些土地。当然肯定有些地主不肯卖,汝宁军就采取了托管的方式强行征用。

而在现在的乱局中,南阳府本地官府也支持汝宁军的行为。毕竟有了这个军事基地,南阳府城可以随时得到汝宁军的支援了。

而龙眼镇盆地内所有的土地,汝宁军都将交给济民垦荒商行来管理经营。这让常猛是相当兴奋,因为他主事的垦荒商行总算是迎来了第一笔大业务。而且那些屯田山庄的农奴都是现成的,就是那些投降和俘虏的小联营乱匪。

周巡的这次归来,也带回了大量的物资和粮草,正好全部用在龙眼寨盆地内农奴的安置和葱岭寨的修建上。

汝宁军是争分夺秒,在短短的十天内就用树木在葱岭山口围建了一个木寨。因为这时候的农民造反军行动飘忽,他们的动向已经让汝宁军有些摸不到头脑了。

李自成、张献忠等部在汉中脱险以后,掉头向西,分头进攻西安附近地区和甘肃庆阳、巩昌、平凉一带,一时间声威大振。

而崇祯皇帝终于在崇祯七年十一月下令把陈奇瑜撤职,下狱论戍;提升洪承畴为兵部尚书,总督山西、陕西、四川、湖广、河南军务。

可洪承畴刚坐上这个早就应该他坐的位置以后,却被当头打了一棒,西宁的驻军发生兵变,将领被杀,守道被赶走,镇守太监也仓皇逃遁。

第四百二十三章喜忧参半

也不得不说,这时候的大明朝也确实挺倒霉的。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气运不济了。

于是洪承畴就被迫亲自带领军队赶往西宁平叛。而农民造反军趁机“分陷关陇。”等到洪承畴平定了兵变腾出手来镇压农民造反军时,农民造反军又陆续撤出陕西,分别开往山西、湖广和河南。

也不提洪承畴和农民造反军捉迷藏了。应该说,河南巡抚玄默在围剿农民造反军的时候,表现得也是可圈可点的。

当玄默重视起农民造反军再入河南以后,他把自己的大军从汝州移驻到卢氏,并且令左良玉、汤九州等部各陈兵守住要害,确实有效地挡住了农民造反军大规模地进入河南。

而河南本地的洛阳副将王绍禹,开封游击陈永福等军将也屡屡出击,接连打垮了几股闹得比较欢腾的河南本地乱匪,虽然河南的乡野间依然处于乱匪横行的状态,可毕竟遏制了局势进一步恶化。所以在崇祯七年的八月到十月底,河南境内也得稍宁数月。

而吴世恭也趁着这个难得的休整期,在汝宁做了几件大事。首先就是汝宁全境和归德府的屯田庄子获得了大丰收。这次近年来少见的大丰收,使得汝宁军的粮仓爆满。而那些投靠流民的人心也迅速地安定了下来。

由于朝中一些汝宁、归德籍的官员得到家中的来信,知道了在纷乱的河南竟然有这么一块乐土,因此对汝宁地方官是大加赞赏,而这个称赞也很快传递到了崇祯皇帝和各位大学士的耳中。

这时候崇祯皇帝就回想起了,当时汝宁知府关可颂所上呈的奏章中所提出的三项法令,所以立刻对此赞叹不已。而关可颂立刻也被龙口美誉为“能臣”。

而吏部也准备破格提拔关可颂了。可是当这个消息传到汝宁以后,关可颂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喜悦于自己将要升官;另一方面却在担忧,因为他知道汝宁府这情况都是吴世恭的汝宁军干的,而自己也只是发布了一下法令,事后也就从汝宁军那里多收了一些常例,其他具体的事务却什么也没有办。

关可颂更知道,如果没有汝宁军这支强军威慑,流窜在河南四境的乱匪早就肆虐到汝宁府来了,哪里来的大丰收啊如果朝廷只是简单地提拔自己。却不给自己一支强军,更把自己放到例如陕西、湖广等农民造反军活动频繁的地区,那么关可颂就是再有三头六臂,就算是发布了三十项法令,那里的局势照样不可能得到好转的。

可向朝廷坦白:汝宁府的安宁其实都是那个被撤职的吴都司的功劳那关可颂肯定也是不舍得的。放弃了眼前这个升官的机会,那下次升官也就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这可真是幸福的烦恼啊

同样拥有幸福的烦恼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官升三级的“名将”李禄。这瘸子吹牛的话不仅传到了吴世恭的耳朵里。而且传遍了整个河南官场。

而缺兵少将的河南巡抚玄默怎么会浪费李禄这支强军呢他三天两头发布调令,要把李禄这支强军征调到剿匪第一线。

可李禄哪里可能变出来军队啊他只能够用“部队大战后需要休整”“天气不好难以行军”等诸多理由来拖延着调令。

现在的李禄已经长住在汝宁军大营中了,他天天恳求着吴世恭派出一些军队让他糊弄过这一关,可吴世恭怎么可能随便损耗自己汝宁军的实力呢于是李禄就悲催地被吴世恭抛在一边了,他这时候连上吊的心都有了。

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李禄也不去学学赵铭,虽然不能够升官。但至少自己也没有危险吧。这时候的李禄也肯定知道了祸从口出的真实含义了吧

而汝宁府的大丰收也使得归德府的士绅大为眼红。济民垦荒商行趁机把触角伸向了归德府。在得到吴世恭的首肯以后,常猛立刻在归德府建立了一个分号。以济民垦荒商行为大股东占有四成股份,联合了归德府地方官员和大小士绅,仿照了汝宁府实行的禁荒令。把归德府的抛荒地全部集中了起来,召集流民,准备在来年大干一场。

而这次大联合也充分展现了常猛油滑的手段,使得归德府地方官员和有头有脸的士绅都多少得到了一些好处。更可贵的是,归德府分号也承诺把多余的粮食平价卖给汝宁军,并且那些屯田庄子的管理和护庄队的指挥也都归汝宁军所有,这也让吴世恭对常猛是刮目相看。

不断得到吴世恭夸奖的常猛是干劲高涨,接着他就想在接近汝宁军控制区的开封府、汝州和南阳府等地扩大屯田庄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