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253(1/2)

绅和叶忠。可粮食都要归我们汝宁军所有,就是用银子买下来也要坚持这一点。还有所有的人都要听从我们汝宁军的安排,尤其是护庄队,绝对不能够让其他人沾手。”

“邓先生、袁先生。这个垦荒商行主事的人选,你们有没有好的推荐啊”

邓启帆和袁行山用眼神交流了一下,接着邓启帆对吴世恭说道:“这人需要军事、民政都知道一点,而且要善于与他人打交道,又要对大人您忠心。一时三刻不好找啊等我们回去后好好挑选一下吧。”

吴世恭点点头,接着说了下去:“还有一步棋是要预备着。我们汝宁府所处内地,腾挪的地方太小,要打开通往水道的道路。要么向着湖广方向,要么向着凤阳府。要设立一系列的庄子,直通淮河或者长江。这样我们才可以方便地与江南联系,给我们汝宁军留下一条退路。不过现在如果想购买那里的田地设立庄子,我们也是力不从心,也只能够静以待变了。不过支农,你们山川司可要先行一步啊”

“今天你们山川司的事也挺多。有件事你也要多联系。通过关系与那些河南境内的寨子和流匪联系一下,了解一下他们手中的兵器的来源和价格,再问问他们需要兵器吗我们汝宁军可以卖给他们一点。”

“大人”,“姑爷”邓启帆和薛志农骤然变色,异口同声地大叫道。

吴世恭再次举手阻止了他们俩的规劝:“我知道你们想说些什么。怕我有资敌的危险。可是现在在河南的流匪,不从我们手中拿兵器,他们的兵器也有其他的来源,那还不如让我们汝宁军赚些银子呢。”

“我也会有分寸的,盔甲和火器是不会卖给他们的。那些流匪得到兵器以后固然可能威胁到我们,可我们也有了更多的银子可以壮大我们汝宁军。无非是一个取舍的问题。”

“还有,我们汝宁军每一个人都是很宝贵的。如果能够通过一些交易让那些流匪偏向我们一点儿,让他们在陕匪再次进入河南的时候不马上去投靠陕匪,保持一种中立,那对我们来说也是少了相当大的压力。”

“你们也不用再劝说了反正这事我已经决定了。至于朝廷那边,就尽量做到隐蔽吧。不过透露出来也没什么,反正我们已经准备彻底自己单干了。”

当散会的时候,走到门口的邓启帆回头看了看还在座位上沉思的吴世恭,心想到自己的大人简直是一会儿魔鬼,一会儿天使,真不知道他会把汝宁军带向哪里呢

第四百一十四章储蓄事件

付文斋走出吴世恭的宅子的时候还有些难以置信。他浑身仿佛轻飘飘的,每一步宛如都是踏在了棉花团上。他现在就是宣传司的司长了,已经变成了汝宁军最顶尖的高官了。

付文斋是当时龚浩然最早推荐给吴世恭做学堂先生的童生之一。当时的他已经三十四岁了,已经绝了上进的心思。可是付文斋的老婆很会生养,而且他生养的孩子存活率相当高,所以当时的他就有个十几人的大家庭。

可是付文斋家中也只有他一个成年男丁,所以家中的贫苦也就可想而知。因此,得到龚浩然推荐以后,他就万分珍惜到吴世恭的学堂做先生的工作。

之后邓启帆起头编写加料的四书五经,说实话,当时的邓启帆可有些三心二意,而其他那些先生也总拉不下面子,不愿意太过吹捧吴世恭的“丰功伟绩”。就是付文斋不同,他是认认真真地一丝不苟,所以这个工作几乎就是他完成了大半。

而看到了付文斋的能力,后来邓启帆也就把他当成了一个重要的助手。于是付文斋的特长就显现出来的。一个就是脑子比较活,口齿伶俐;另一个就是对吴世恭相当忠心,或者说,是脸皮相当厚,吹捧吴世恭一个时辰不带重复也不带脸红的。所以这一次,邓启帆就把付文斋推荐了出来,安排到暂领宣传局的位置上。

这时候吴世恭已经回到汝宁一个多月了。当四海钱庄的储蓄业务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传出了流言,说是四海钱庄缺少银子了,所以要通过吸收储蓄瓦解这次缺银困境。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流言,再说这世上也没有什么不透风的墙,所以就导致了四海商行和四海钱庄的业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赊账和赊货是不可能了,虽然四海钱庄开出了年利五厘的利息,但到四海钱庄储蓄的却没有几个人。

可是这时候暂领宣传局的付文斋却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不是拼命捂盖子。而是反其道而后行。

于是付文斋领着一帮抽调到宣传司的人去到处宣传:吴大人这次为了救助流民,自己家中也拿出了大量的银子来救助孤儿、孤老。

可这么多的流民救助,靠着吴大人一家肯定不够,所以吴大人也就通过四海钱庄向着各位储户集资,而集资来的银子也将全部用在流民身上。当然吴大人也不会让那些储户吃亏,他愿意支付年利五厘的利息感谢储户的好心。

而到四海钱庄储蓄的人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难道怕这么仁心善举的吴大人赖帐吗而且自己的银子放在家中又不会养小银子,还不如存到四海钱庄里去吃利息呢。再说。既有好处还能够积德,那不是两全其美的大好事吗

没想到这道理一讲,立刻引起了汝宁军上下的共鸣。他们又在自己长官的宣传下,决心齐心协力,让汝宁军渡过这次救助流民的财政危机。

于是四海钱庄门口立刻排起了长龙,汝宁军上下喊着口号。唱着喀秋莎争先恐后地把家中多余的银子和粮票存入了四海钱庄。在短短的十几天里,四海钱庄存进了价值五万多两的银子、铜钱和粮票。而看这形势,总从存款额可能将会超过八万两。

见这情形,付文斋立刻趁热打铁,他把来投的流民代表带到各地四海钱庄门口,让他们亲眼看看汝宁军上下踊跃救助他们的行为。并且宣传局还编写了大量的宣传资料,传播到了每一位投靠汝宁军的流民的耳中。这使得所有的流民立刻融入到了汝宁军这个大团体中了。

其实这时候汝宁军的财政也没有到了一定要借款的地步。但是为了做戏做全套。汝宁军还是在四海钱庄以汝宁府盐货收入做抵押,并以年息一分的利息借银二万五千两。

这笔借款除了还掉了以前向其他钱庄和士绅相借的近万两银子以外,还还掉了吴世恭从内宅里相借的三千两。不过从经济上计算,这次借款其实是吃亏的。

如果放在四海钱庄内,就可以用年息二分放出去贷款。更可气的是,当赵如雅她们拿到还回来的三千两银子以后,她们立刻计算了一下,接着毫不犹豫地把这笔银子存入了四海钱庄。去吃五厘的利息了。这使得后来知道结果的吴世恭被气了个半死。

不过此次事件的后续影响相当大。首先就是使得汝宁军的财政更健康了。吴世恭个人和汝宁军的财产也分割得更清楚。

而且这次首先出现了汝宁军这个政治团体向四海钱庄借款的先例,以致于后来出现了国债这种金融形式,国家信用的概念也被逐渐地建立起来了。

其次就是一下子加强了汝宁军团体的凝聚力。要知道,一个团体的凝聚力不仅仅需要给予那些团体成员享受团体的福利,有时候团体成员共同为这个团体目标奉献的时候,更能够激发起团体成员的凝聚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