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124(1/2)

盐货生意了,也绝对不会从祈家手中去拿盐货了。

所以当一开始,王密拿着一些礼物信心满满地求见吴世恭时,连吴世恭的背影都没有看到就被赶了回去。

王密还以为自己的礼物送的太轻了,所以第二次他就加重了礼物又去求见吴世恭,可还是吃了个闭门羹。这样几次三番以后,王密倒有些急了。所以这次为了求见吴世恭,王密除了大花血本置办了一份礼物以外,并且塞给了常猛一锭十两重的银子,请常猛务必通报到吴世恭那儿。

吴世恭看着王密的那份礼单,心中感叹着扬州盐商的出手大方。接着吴世恭把礼单捏成一团,然后把纸团抛给了常猛道:“把这个纸团扔到门外那个人的脸上,并且送给他一个字,叫他滚”

受到侮辱的王密灰溜溜地离开了千户所堡垒。他在心中对吴世恭是十分的怨恨。心想道:“既然你这个武夫那么不识抬举,那我就找其他的商人卖盐货。从此以后,你也别想在我们祈家拿到一粒盐。”

第一百九十八章汝宁府上任

在先期,吴世恭派到汝宁府城打前站的人回来禀告吴世恭说:汝宁府城中,已经把吴世恭的守备衙门给安排好了。

不过因为在以前,汝宁府并没有设置什么守备,所以这个守备衙门也就是征用了城中的一些房产而建造的。当然,朝廷也不会为了这个衙门花费多少银子,因此,也就是简单地修造了一个门面,打通了几堵墙,把那个衙门粗粗弄成了一个模样而已。因此,吴世恭如果想入住守备衙门,还需要自己花钱去装修一番。

反正规定了自己在年底前上任就行,吴世恭也不心急,就安排着人,带着银子到汝宁府去装修这个衙门,尤其要把衙门后的内宅给装修好,因为这一次,吴世恭的一家老小可都要搬过去的。

直到秋收以后,吴世恭的粮食都收入到了千户所堡垒的仓库,吴世恭才决定动身,到汝宁府去上任。

而这时候,唐六也已经把吴世恭的粮食都运送到了吴世恭这里了。不过在运送来的时候,唐六就向吴世恭叫苦道:因为河南大旱,河南当地的粮食已经涨到了每石一两八钱到二两银子左右了。

虽然唐六在湖广这个产粮的地区,收购粮食的价格依然还是每石四、五钱的价格,但是沿途的税关,知道粮商要把粮食运送到河南去贩卖,所以都把税收和常例提高了一大截。就算是唐六与这些税关的官员人头熟,这次运送到了吴世恭这里的粮食,也达到了每石八钱银子左右。按照和吴世恭的约定,唐六这次生意可就基本上没有什么赚头了。

唐六并不是要为了向吴世恭提价的,当时的商人,虽然也有商人逐利的本xg,但是对于已经承诺下来的生意,基本上都是很讲信誉的。除非做生意的双方地位很不对等,就象祈家的王密看待吴世恭的身份一样。在那种情况下,地位低的也免不了被坑一把。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十分罕见的。所以吴世恭才会对祈家的做法这么愤怒。

唐六告诉吴世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吴世恭明白,如果以后吴世恭再通过唐六买粮的话,要适当提高一些买粮的价格。

唐六的做法,让吴世恭有些很过意不去。自己占便宜而唐六吃亏,这也不是为朋友之道。因此,吴世恭一开始就想补些银子给唐六,唐六当然也是婉拒了。于是吴世恭索xg拿出了二万两银子,以每石九钱的价格,让唐六依然为他购粮。

不过,这次的粮食就不用送到千户所堡垒这里了,那些粮食将直接送到汝宁府。对于吴世恭来说,手中有粮食和有银子其实区别不大。而且在这灾害频发的年代,粮食的价值还可能要高一些。

而对于唐六来说,从湖广到汝宁府的水路距离其实短了很多,沿途的税关也少了很多。唐六的这次生意也就可以小发一笔了。

看到这里我们可能心中有个疑问,这河南和湖广,也就是相邻的两个地区,这粮食价格都相差一倍多了,为什么没有商人去贩运大量的粮食到河南,去赚取高额的利润,并且把这粮食的价格给压下来呢

这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

首先的原因就是,因为明朝当时的交通很不发达,所以在两个地区之间的商品价格就相差很多。而且往往相差的都是远远高于一倍以上,所以这粮食的价格相差一倍,并不是最悬殊的。而且粮食作为粗重的物品,运输也不方便,所以商人对做粮食的生意兴趣不大。

就举个例子说盐货吧。那些扬州盐商的盐场上,出产的盐货成本价也不过每石二钱银子出头,有些大一些的盐场,甚至可以把盐货的成本价压到每石二钱银子以下。可只要这些扬州盐商把盐货运到河南,就算是最低的批发价也要每石一两银子,利润就有五倍多。

其次的原因就是,在粮食的运输途中,知道粮食可以获利,那些灾民和匪盗要抢,官府也可以寻找一些理由来没收,运输的风险很大。只有象唐六这种漕帮,他们在水上也是有一定的武力的,和官府中也有很多的关系的船队,才敢运送粮食。

最后的原因就是,河南的粮食价格虽然很高,但其实河南并不缺粮食。那些粮食都在大地主和大粮商手中握着呢。而最需要粮食的老百姓,他们并没有什么购买力。所以如果有什么外地的商人把粮食运送到河南去的话,如果不和河南当地的粮商合作,那些商人甚至都没有办法把粮食给卖出去。

把唐六运送来的这些粮食入仓以后,吴世恭心中也多了一些底气。因为随着河南的大旱,停止了一个阶段的粮票制度,又开始实行了起来。而且隐隐约约中,这些粮票已经成为了有价票证,折合成了银两,已经在附近的老百姓和商铺中半流通了起来。

在离开归德府之前,吴世恭交待了已经升为了把总的赫飞,让他带着一些武官到俞继那儿去帮助训练。当然,训练俞继那些军户,吴世恭也是和赵铭这些归德卫的武官打过招呼并且送了一份厚礼的。

本来吴世恭以为赵铭对于自己的挖墙脚行为,肯定会心有不满的,也会使一些绊子的。可没想到赵铭收到礼物以后,就立刻笑容满面地答应了下来。

在赵铭这些归德卫的武官看来,有人帮忙他们训练军户,又有好处可以拿,而那些训练好的军户,在名义上又都是归自己指挥的,那种好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赵铭这些武官也不是笨蛋,他们也知道那些军户拿了吴世恭的军饷以后,以后也肯定会只听从吴世恭的命令的。可是赵铭这些武官都是世袭的,并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夺他们的官职,当然他们也没有什么机会向上升迁,根本就没有什么进取心。

而赵铭这些武官也长久地享受着安宁富贵的生活,唯一的目的就是养老,并且有时间的话一年娶一个小妾。只要吴世恭不造反,只要赵铭那些武官的进项不减少,就算是吴世恭把他们手下的军户全部挖过去了,那又怎么样呢

在十月中旬,吴世恭带着自己的家眷和内宅里所有的奴仆,在八百名兵丁的护卫下,到汝宁府去上任了。其他的那些吴世恭在北直隶招募的人和他们的家属;杨狗蛋的铁匠作坊,还有吴世恭的幕僚和其他的兵丁,将在以后吴世恭确定了汝宁营大营的位置以后,逐步地搬迁到汝宁府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