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106(2/2)

王母道:“天蓬那一身道术,毕竟是道家功夫,这其中会不会埋了什么玄机”

玉帝眼中闪过一道光芒,道:“你这一说我才想起,卷帘的道术也与天蓬相近,均为动字门中之道。”

王母仔细想想,点点头道:“确是如此,不过万源归一,修动字门的却也不少,若不是巧合”

玉帝接住王母话头道:“若不是巧合,便是三清中有人早修成了出宙的神通。”

纵使王母心境极高,此时也难免大吃一惊,道:“你是说,三清有人成圣了”

玉帝摇了摇头:“绝无可能,遴选天蓬、卷帘是几万年前的事情,那时哪有一个圣人,或许,便是巧合吧。”

王母释然一笑,点了点头,道:“我却吓糊涂了,三清那时若成圣,我们也没什么可争的了,便一心一意服侍道门便好。”

“一心一意服侍道门”玉帝叹口气道,“既已居于阶上,又有谁愿弓腰俯身,甘为人下。”

悟空离了火焰山地界,心中还在念着牛魔王与胡玉一事,老牛曾救过胡玉夫妻俩性命,胡玉心存感激之意,又倾慕牛魔王本领高强,也是常理。只是胡玉如何成了万岁狐王之女呢这门亲戚十有八九是干亲,否则胡玉胡志二人何至颠沛流离,看来小狐狸亦有不凡际遇。这档事悟空只当热闹看看,却不想管,男女情事最是微妙,稍不谨慎便弄得里外不是人。

悟空仔细盘算,若不出意外,佛教东扩是势在必行的事,这便意味着取经之日已近,但他虽知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其实也只是大致估算,何况自己大闹通明殿时并非是天庭蟠桃会,与西游记中大有出入。

取经,取经,到底应该从何时开始呢

金蝉子何时被贬,自己却是不知道的,只知他曾转世十次,只是自己又如何判别他何时转世十次呢悟空想了又想,心中跳出了一个名字李世民。于是他心意一动,便向南赡部洲飞来。

南赡部洲,大都为中华地界,悟空放眼一望,风土人情历历在目。只见地上无数民工徭役浩浩汤汤,平地开凿,一条巨河自南而北,已初现雏形。

悟空见这场景,心中有了猜测,便落到地上细询,原来这许多人正在开凿运河。此时正是杨广为帝,便是后人熟知的隋炀帝。

悟空心里有了数,隋炀帝乃是隋朝第二个皇帝,他好大喜功,不顾百姓疾苦,终被唐朝取代。再过三四十年,李世民便要做皇帝了。西天要向东土宣扬佛道,最好的办法便是利用皇权,自上而下的半强迫式传教,乃是最有效的手段。

既然来到了自己熟知的朝代,悟空便在大隋境内四处走了走。令他想不到的是,国中佛塔寺院出奇的多,仔细数数竟不下四五千座。

悟空于隋朝历史也略微了解。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夺得天下,而北周的周武帝曾将三教排位,以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到了后来,竟然禁了佛、道二教,举国内沙门弟子、道士皆勒令还俗。而隋文帝继承大统之后,登基之后便一改周武帝毁灭佛法的举措,下令修复毁废的寺院,允许人们出家,又令每户出钱营造经像,收藏在寺院及秘阁之内,从而天下风从。

想到这里,悟空心中隐隐动了念头,难道在此之前,西天已开始有了布置要知一个宗教的兴亡,并非一朝一代之事,若无外力干预,怎得如此轻松。

悟空在地上住了两月有余,耳闻目睹,皆是民生艰难,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形容实在太过小气,简直是哀鸿遍野,饿殍随处可见。

四处走访,悟空终于打听到了一个有用的信息。

相传,杨坚之母吕氏生杨坚于当地的般若尼寺,彼时正是六月酷暑,天气炎热,吕氏便用小扇为杨坚扇凉,不料未出月的杨坚因着凉而不能啼哭,以致不食不眠,小命垂危。

寺中有一尼姑名叫智仙,颇具神通,她略施手段,便使杨坚啼声再发,并此后身无病痛。智仙神尼断言,此子有天佛神佑,当有大君之相,故请杨忠夫妇将杨坚寄养于尼寺中,并给婴孩取梵名为那罗延,意为金刚不坏。就这样,杨坚被留于般若尼寺中,由尼姑智仙抚养至十三岁,同时传以帝王之道。

杨坚在尼姑庵生活了十三年,自然对佛教产生了极为深厚的感情,这便是隋文帝杨坚尊崇佛教的重要原因。开皇九年,文帝对南朝用兵,一举灭陈,统一了全国,他非常得意,认为是神佛的保佑,他常对人说:我兴由佛法。

悟空听完这段传闻,心中冷笑,若说这不是西天使出的手段,便打死自己也不信。什么智仙神尼,什么天佛神佑,都是一派胡言。果然西天绸缪已久,看来誓要将佛经教义传遍天下。如果说杨坚时存了试探之心,那么到李世民时,便是佛教的大举进攻了。

要想让一代帝王接受佛法,普通说教传法自然极难如愿,必须要以大神通令其折服才行。而在凡人界,最令人震撼的、最有说服力的手段莫过于起死回生。所以唐王李世民做了一次提线木偶,在旁人操纵之中游了一遭地府,此后才知生死业报干系重大。

再活转过来,心中有了鬼神之畏惧,便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而此时观音菩萨再现于世间,抛出大乘佛法三藏为饵,李世民虽为帝王,却也看不破佛道之争,他死里逃生,又如何能不上钩

悟空回想此段情节,不得不赞叹这一手段之高明,好大布局,好深谋略,而又天衣无缝。若不是自己来历非凡,恐怕也猜不透如来的心思。

想通了这节,悟空几乎便可确认,取经,便是自李世民死开始启动

第一八六章小白龙

悟空离了凡俗之界,驾云来在齐天岭,只要寻一个闲人,代自己下界去守着时令,一旦唐王驾崩,便即刻来报。

这人要办事稳妥,又能有自保之力,还要能寻得着自己。悟空想了想,一干妖类自然皆排除在外,必要一个人类才行。否则如牛魔王那样的下界去,还不吓坏了长安城的百姓。

想来想去,悟空还是觉得大禹最是妥当,他寻着大禹,将此事一说,大禹奇道:“此时你所说的那唐王恐怕还未出生,你怎便知他死”

悟空心中惶然,自己竟将这节忘了,总不能说自己拥有未卜先知之能吧。他灵机一动,道:“此法是元始大天尊教我,内中缘由我亦不知,想来大天尊必有深意。”

大禹“哦”了一声,既是元始天尊神机妙算,还有几分可能,便道:“我左右无事,便为你走上一遭,不过几十载光阴,算得了什么。”

悟空道:“再过一二十年下界亦不迟。”

大禹道:“好,那我便十年之后下界。”

悟空道:“此时托付给大禹前辈,我心中安稳许多。”他办妥这件大事,又匆匆往北海而来,继续修习那御水神通去了。

此时除了土系之外,悟空已将五行之术学遍,其中金、木、水、火均已差一步大成,他亦能觉察出自己“玄空法秘诀”隐隐已入了第三卷“存真”境界。

“存真”这一卷讲得清楚,便是去伪存真,辨世间万物真假的手段。世上之物无论生死,皆分阴阳五行。寻常人只能目辨雌雄,这阴阳五行之气却要靠微视的手段来甄别。阴阳之气互补互融,生生不息,五行相生相克,主世间万物生长、承纳、滋润、升腾。必要熟稔世间万物之理,清楚万物习性,才能修成此功。

悟空此际五行尚未大成,末了还要通晓阴阳。他知道,玄空法秘诀练得其实便是“火眼金睛”。只是这个火眼金睛要比西游中的“火眼金睛”厉害得多。

西游记中,悟空虽号称在八卦炉中炼成火眼金睛,却屡屡失效,而“玄空法秘诀”一旦修成,可辨万物真假,那时恐怕一切障眼法都逃脱不出悟空这双眼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