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53(1/2)

经入秋,功业也要渐渐恢复过来才是。

她带着崔十三去了东府。

二门当值的婆子一见是窦昭的马车,一路小跑着就迎了上来。

“四小姐,您可一个夏天都没有来了。”她殷勤帮窦昭放了脚蹬,“可把我们府上的几位太太、奶奶想坏了。”说着,一眼看见了崔十三。见他穿着身细布道袍,不像小厮的模样,立马献谄地笑道,“哎哟,这位小哥是谁啊”

窦昭朝着微微地笑了笑,言简意赅地道:“他是崔十三,五少爷请他过来帮帮忙。”

婆子眼睛微瞪。

西府姨奶奶娘家的人。

“我说是谁呢长得一表人才,原来是崔家的小哥。”婆子奉承地道。

窦昭已笑着走了进去。

崔十三跟在她身后,悄身地道:“平时看你不声不响的,没想到你窦家混得还挺不错的。”

窦昭笑着没有做声。

她能得到二太夫人的器重,谁敢不巴结奉承她

可惜她无意整顿西府,不然在西府称王称霸,日子一定过得比现在更逍遥西府太多少捧着西府的碗奉承东府的人。

想到这里,她心中一动。

不如提早将祖母的田庄接管过来,她也可以安置一些人在那里。

前世,她和甘露、素从小一起长大,虽有主仆的名份,却情同手足,祖母过世后,更是相依为命,苦苦挣扎,才有了之后的局面。可这一世,她在东窦长大,找到甘露和素绢的时候,她们都已略谙事世,虽然做起事来不用她操心,可不管她和两人如何亲昵,两人对她始终谨守着主仆的名份,有时候她的话说深了,俩人还会流露出些许的恐怕,哪还有前世的亲密。

有得必有失

思忖间,到了三房。

三堂嫂亲自在门口迎接她。

“你怎么过来了”她笑盈盈地牵了窦昭的手,“不是说要陪崔姨奶奶吗有什么事差人来说一声就是了,还亲自跑过来了。”

“是伯彦交待的。”窦昭简略地把来意说了,笑道,“淑姐儿呢”

“和仪姐儿跟着九弟妹在学女红呢”三堂嫂笑着,和窦昭在正房临窗的炕上坐下,“她们两个也不小了,二太夫人说,家里有现成的师傅,何必去请外面的人未必就有九弟妹这样技艺。”

窦昭略一思考才听懂。

仪姐儿、淑姐儿和她同年,今年都十二岁了,按着大户人家的规矩,应该说亲了。

第69章 菊宴粉红票480加更

窦昭仔细地回忆着仪姐儿和淑姐儿的婚姻。

前世她们两个都嫁给了读书人,好像一个姓孙,一个姓吴,但两人都功名不显,仕途上没什么建树。

不知道是哪两户人家

她思忖着去,去了六伯母处。

纪氏也正为窦昭的课业头痛。

她对窦昭道:“读书、写字都急不得,也急不了的事,也急不了,每天读半个时辰的书,写半个时辰的字,自然会日渐精进。我倒愁你的女红针黹、管家算帐。黄氏眼看着就要生了,总不能叫你也过去凑热闹。你跟着我学做针线,虽比得不那些针线上的人,可这居家过日子的缝缝补补却也不用求人,只是管家算帐,不能纸上谈兵,最好还是跟着二嫂学她主持中馈,事多,你跟在身边才能学到东西,我这里毕竟遇到的事少,想告诉你,了没有实例,就怕我越说你越糊涂。”

六伯母事事都为她打算,窦昭很感激。

只是她情况特殊,六伯母担心的,恰恰是她最擅长,而且根本不用学的。六伯母觉得她可以慢慢来的,恰恰是她最缺乏,也是她这一世最希望学好的。

她笑道:“我看还是好好读书吧您不是说,人从书里乖吗我书读好了,等到要学针线管家的时候,肯定能事半功倍。”

对于窦昭带着几分天真的乐观,纪氏只能在心里苦笑,想到她那几年跟着自己的时候也曾摸过针线,遂道:“我看不如这样。你每天辰正过来,读一个时辰的书,写一个时辰的字,下午未正到酉初学做针线。管家的事,等开了年之后我看仪姐儿、淑姐儿是怎样打算的,你们三个在一块儿做个伴。”

窦昭可不敢在纪氏面前拿针线,她就是想模仿仪姐儿他们,歪脚的针线也一样走得平整。一准要露馅。

“不如上午跟着你读书写字。下午我在家里练习针线。”窦昭笑道,“西府也有针线很好的仆妇。”

纪氏同意了。

窦昭开始每天早上往返于东、西两窦。

没几天。窦世英有信回来,说他侯了翰林院检讨之职。

祖母问窦昭:“检讨是做什么的”

窦昭只知道这是七品小官,笑道:“大概像县衙里的胥吏一般。”

祖母笑道:“难怪你祖父不愿意为官。他也曾做过翰林院的检讨。”

二太夫人却对窦世英能到翰林院去很满意。笑道:“和中直又到一块去了,两兄弟,以后也有个照应。”

纪氏就趁机说起窦昭的事来:“说是想仪姐儿、淑姐儿都跟着黄氏学针线,她也想去。我见黄氏不方便。没有答应。家里的孩子都渐渐大了,有些事也要早做打算了。要不到时候就让寿姑跟着仪姐儿和淑姐儿一起学规矩,您看如何”

“这件事以后再说吧。”二太夫人说着,问起九月初九重阳节的事来,“我寻思着还是要请了各家的主母来家里赏赏菊。这重阳节不赏菊,哪里像重阳节”

纪氏不好再在这个话题上打转,但窦昭从小跟着她长大,她没有女儿,把窦昭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养着,琴棋书画都略有涉猎,虽谈不上精通,应酬文人雅士却也不至于怯场,眼看着在针黹女红上点拨一番,再学些管家的本事就功德圆满了,偏生找不到好的人指点。女人最终还是要擅于管家,从前的那些辛苦岂不是白费了

她犹不死心,顺着二太夫人的话笑道:“去年七叔的墨菊拔了头筹,听说今年比去年开得更好,您看要不要搬过来应应景”

窦世英走后,他的花房交给了窦昭。

二太夫人笑着点头,道:“一事不烦二主。这花去年是你帮着借的,今年也依旧由你去搬吧”

纪氏笑着应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