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128(1/2)

海琳为长浪王朝实行君主共和体制,商议院及民议院的成立,人民统治国家的风气,在长浪王朝闹得热烘烘之际,李情和上官武终於坐不住了。他们为了本身利益及国家存亡,正在密密商讨如何联手出兵攻打林浪思。

在三分天下之始,两人认为联手起来发展国家,将比在东面的林浪思来得快。他们一直沈醉在从西域诸国赚回来的财富,也知道自己国家的生产力慢慢上升,但两人在浪思歼灭乌丸国,和朝鲜国及山越国订交时,才了解自己的对手比他们发展得更快。

他们派出去的探子带回来的报告,每次都令他们很惊讶。“梅香城yunxiaoge-云霄阁这个月的生产工场多了一百七十家。”“长浪王朝向我们进口的铁,已经越来越少了。”“长浪王朝在乌丸国取得的匹马有很多,他们已经很久没有从凉州买马了。”“这个月我们和长浪王朝的贸易逆差是一千三百万两银子”

长浪王朝的生产力,以他们想像不到的速度提高,长浪王朝所有物资,全部可以自行生产出来。本来倚赖进口的铁和马,因为吞并了乌丸国而逐渐减少对外购买。倒是大秦及南楚王朝,除了盐外,其他东西也不断向的从长浪王朝进口,因为两地的物价差距越来越大。

两地的人口差距开始收窄,三分天下两年来,总共有一百五十多万人迁徙到长浪王朝。人口迁徙代表国家财富及劳动力的转移,而贸易逆差逐渐扩大,国家财富慢慢流失给对手,造成此消彼长的形势。即使可以向西面贸易来填补,可是还不及长浪王朝实力的增强。

有人想到抄袭长浪王朝的政策,因为那些有关商业及贸易的政策,已经证实是利多於敝,可是朝廷和那些大商家,分别抗拒著这些新思想。有关银本位,李情及上官武认为,在朝廷库房的金银,是属於他们的,怎能让民间自由兑换不论那些贵族及大臣们如何呼吁,两人只是坚拒不从。而李情和上官武想推及利润共享,可是被其他大商家及皇亲国戚联手反抗,认为会打击他们的利益。

民间商业发展,并不是李情和上官武最忧心的地方,长浪王朝那些大逆不道的思想,才是两人决意联手出兵攻击浪思最大原因。一开始他们收到浪思任命一名女子当丞相,还大笑著他白痴和国家无人才。只是他们嘲笑的那名女子,提出全新统治国家概念,令两人不得不重视起来。

海琳主张废除君主专权,而采用君主共和体制,订立什麽宪章,规范朝廷的权力范围,更成立什麽民议院及商议院,用来监视朝廷。李情及上官武千辛万苦的登上皇位,就是因为它的绝对权力,国家上下要对皇帝唯命是从。那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天子是天命所授,任何人必须服从。等等,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想法。在李情及上官武理念中,权力是必须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绝对不能轻易下放的,否则部属就会造反了。

而林浪思那个白痴,不但愿意放下权力,将国家制订律法的权力交到那个不知所谓的商议院及民议院,将来朝廷的政策,也必须得到民议院的同意。甚至按那个什麽君主共和统治方式,商议院及民议院可以罢黜皇帝及重选皇帝,那不就是让人有机会造反吗建立一个对手去制衡自己,这不是白痴是什麽

两国的大商家和贵族,朝廷的重臣,手握大权的人,也对君主共和的想法极反感。他们千辛万苦的扶植李情及上官武登上帝位,多番努力下控制著朝廷上下的官员,若果朝廷被人那个由低下的老百姓组织的民议院监察,岂不是多年的努力白费再也不能利用朝廷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甚至犯了一些小罪也要和那些低下的老百姓一起受审两国的大商家及贵族,全部赞成李情及上官武,立刻制止那些近乎谋反的言论,并且出兵解决林浪思。

李情及上官武已经下令,禁止民间讨论这些大逆不道的事。禁言令令民间很反感,同时那些经常出入两国的商人,不断的将君主共和的理念,传到大秦及南楚两国。尽管两人已经很努力的制止,可是君主共和的思想开始流传於民间,两国的老百姓渐渐受到这些思想影响。

自由,平等,团结本来就是所有人最渴望的,长浪王朝这套新的统治方式,为大秦及南楚两国人民所向往。人民统治国家的概念,为两国有少数的人民所喜爱,甚至有人要求李情及上官武也实行这一套。

大秦及南楚两国的商业政策,一向为那些大商家所笼断,而那些政策全是偏袒贵族的利益,令小商人很不满。在知道长浪王朝的那个什麽商议院,将由全国商人自行推选代表,让商人代表本身为商人们谋求利益,制订律法,吸引著两国的小商人慢慢的迁徙到长浪王朝去。长浪王朝的社会本来已经很稳定,对平民及商人的政策也颇为照顾周到,因为那些政策本来就是昔日的民论会及商联会所讨论得来的。大秦及南楚两国的商人,有些想参与政治的,便举家搬到长浪王朝,参与商联会的发言,希望在三年後商议院选举中得选,晋身政坛。

为了增加王朝的劳动力,浪思在罗平的建议下,宣布大秦及南楚两国的人只要愿意到东北郡,将分配到房屋及田地,住满五年後便属於私人的了。这条政策令两国贫苦的人很向往,比起在大秦及南楚两国生活好多了。李情和上官武也不能制止人民流向东北郡。一时间,愿意到东北郡开发的人暴增了很多,而且多数是大秦及南楚两国的人。

李情及上官武了解这个情况後,不得不同意和对方作军事合作。再这样下去,不出几年,两国的人民数量加起来,还不及长浪王朝的多。没有人民就没有士兵,到时再制止就来不及了。李情和上官武,沿用著旧有的方式来统治国家,却比不上浪思及其一班大臣使用新思想,他们的固步自封,令国家成长步伐减慢,也提早面临生死存亡的形势。若不再打压林浪思,光是两地卷起的民治风波就令李情及上官武头痛了。

以人民为国家之根本,提出民治理念的海琳,也料想不到因为自己的建议,迫使李情及上官武联手出兵。因为君主共和的概念,已经在大秦及南楚两国卷起一些小涟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令李情及上官武不得不用武力,来压制这股可能会引起一发不可收拾的小火花。

身任南楚国丞相的黎伟,及大秦王国的大元帅李忆,两人在长达近二个月的商议下,发现了长浪王朝的弱点,以及订下攻打长浪王朝的计划。

不计算九州,浪思的领土分成三段,华北,中原,及江东。虽然长浪王朝的船运昌盛,各地便於水上运输,不过始终要分兵防守三处地方,兵力比较分散。大秦及南楚国所有地方全是陆地相连,兵力容易集中在一起。在李情边境接壤的徐州,浪思布下六十万大军,加上扬州三十万士兵及北海的二十万骑兵,总共一百万人在中原,其馀不是水军就是在华北或江东。若果李情及上官武联手直接攻打徐州以至北海,浪思短时间内将不能集中兵力防守。

攻陷徐州有两个好处,首先徐州没有什麽天险,适合联军大规模的攻击。倘若攻下徐州,联军便可以从徐州直接南下攻打扬州。同时间,梅香城有大半范围在梅香海峡前面,那儿已经是全个大汉生产力最强大的城市,得到梅香城的生产工场,几乎可以得到长浪王朝整个生产力的四分之一。黎伟及李忆一致认为,浪思失去了梅香城的生产力,根本不可能有持久战的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