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15(1/2)

女子手上。”

太妃撑着下颔,把玩着靠枕上的流苏,“说的好,只是赵家不幸,门衰祚薄,竞连一个适龄的女孩儿都没有。顺贵人以为该如何呢 ”

绾绡道:“听闻皇上初登基时太妃曾将一位一手捏拔的女官赐给了皇上做了常在。那女官生得也貌美,竟连连获封至贵嫔。只是去年这位沁贵嫔因谋害白淑容腹中的龙胎而被赐死。”

太妃略有些失神,“不错,哀家将沁贵嫔荐给皇上,为的就是她能替无女入宫的赵氏挣得一份容身之地。皇上身侧,不能没有一个替赵氏说好话的女人。毕竟,赵氏昔年风光之时,得罪的人可不在少数。”

绾绡恭敬再拜,“嫔妾愿做第二个沁贵嫔,辅佐太妃。”

“哀家如何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又如何相信你的忠心”

“绾绡自南萧远嫁,在宫中独孤伶仃,有如委地枯藤。不比别的娘娘身后都有各自家族撑腰。因此才需太妃提携。再者绾绡是萧人 ,在大息并无亲族,更能全心全意的扶持赵氏。”绾绡一笑,“况且,太妃一早便也打了这个主意了,是么”语毕,垂首静待太妃发话。

太妃默然良久,缓缓起身,掀开她面上的青纱,用一块沾了茶水的帕子细细擦拭着绾绡的脸她果真是从一开始便关注自己的,否则也不会连她脸上红疹是假这事都能知晓。

那样轻柔的动作,那样慈祥的面容,像是一个至亲长者,绾绡听见太妃温和的声音极近的响在耳畔,“如此标致的一张脸,莫要辜负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十七章 冷月琵琶

七月十一不算什么特殊的日子,才过七夕,未至中元。这一天的意义只在于九年前德英皇后病殁。时隔九年,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今日是她的死忌。

夜间月色朦胧,风和气清。与九年前的那场倾盆大雨委实是极大的反差。殷谨繁倚在窗前,望着月下婆娑的树影,沉默的饮酒,不知是何所思。但闻蝉声切切,凄如夜哭。几杯冷酒,一弯银月,西苑僻静幽冷,倒很是合情衬景。

忽听见几声轻浅的咳嗽声,回首看,却是太妃由兰碧搀着一步一咳的缓缓行来。

“漏夜风凉,太妃怎来了。”他忙起身去扶。

“不碍事。”太妃坐在了他身旁的楠木椅上,将一壶新酒放在了中间的小几上,“冷酒喝了伤身,哀家命兰碧烫了壶来。”

“谢太妃。”却仍是就着壶嘴饮冷酒。

太妃定定的看着他,“若当真是怀念你母后的紧,不如下旨办场浩大的祭典。何苦来哀家这明悠宫喝闷酒。”

殷谨繁摇头,“哭的人再多又有何用,真心怀悼者有几人母后不会喜欢的。”

太妃遥望远处,夜间的凉风将她的鬓发微微吹乱,明悠宫外遍植的樟榆枝叶也被吹得作响。她语调轻柔,“陈皇后去世已有九年了吧。哀家记得九年前的今夜下着暴雨,雨水似是要将天地淹没一般汹涌,惊雷闪电不断。你当年还只是个孩子,竟敢在那样的夜里撑着一把伞就独自来找哀家。”

殷谨繁合上眼,仰头又灌下一口酒,道:“朕记得。那时先帝信任婉贵妃,欲于四妃之上替婉贵妃加设皇贵妃之位,形同副后。母后那样好强的性子自是不允,于是父皇一怒之下便将母后禁足。虽说封皇贵妃之事不了了之,但母后依旧是于禁足期间气极病倒。自此后愈渐憔悴,直至病殁。”顿了顿,怅然一叹,“母后病重那一夜,回光返照时喊着要见先帝。可他偏生那晚宿在了陆淑容那,宫人不肯去通报,朕只好去蕖容宫找太妃您。”

殷谨繁称的是“先帝”而非“父皇”,太妃知道,他对其父的怨恨,是从未减过的。

“可先帝终究还是未能见上陈皇后最后一面”太妃说到这不免有些伤感,“德英皇后之为人,哀家曾很是崇敬。”

睿帝皇后陈氏,早年为承平大长公主府歌女,精通音律,极擅琵琶。后为当时还只是江虚郡王的睿帝一眼相中,纳为侧妃。后郡王妃殁,乃扶为正妻,与睿帝鹣鲽情深,夫妻和睦。时年厉帝无道,于是陈氏便劝其夫取彼而代之并辅佐于他,而睿帝少有英才,果不负所望。逼宫为帝之后,力排众之义将出身低贱的陈氏立为皇后,位主中宫。

故事到这可以说的上是圆满。陈氏之果敢、谋略、眼光及与睿帝之情意令人艳羡亦令人叹服然而这并不是结局。古时有诗曰 :“宠极爱还歇,妒浮情却疏。”又有语,“红颜弹指即老,刹那芳华 。”纵是堪称奇女子之陈皇后也未能逃过这命运,落得思宠尽散,凄凉病逝的下场。

殷谨繁将壶中最后一口酒饮尽,心中却莫名的烦躁。母后死时那张枯缟的病容总浮现于眼。他将酒壶一放,道:“朕出去走走。”

“嗯,今夜月色尚好,睹无思人最是不错。皇儿原该出去走走。” 太妃不动声色一笑,“外头风光甚佳。”

明悠宫的“桃花笑”酒劲最是大的。饶是殷谨繁都觉着有些头晕。眼前之景亦真亦幻,叠叠的树影更添了三分的吊诡与森然,却又有一般幽静的灵韵。月光于丛丛枝叶间泻出,洒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径上,光斑深浅不一。

遣退了烟凝等随从,殷谨繁一人漫步于西苑。这里的亭台楼阁 、石桥、回廊都有了一定的岁月,甚是古朴。隔着重重茂林,隐隐能听见御河水潺潺流水的声音,像是琵琶之语。

殷谨繁闭上眼,静静伶听不,是真的琵琶声,和着冷冷水声 ,清脆空灵。断断续续的滑音,似珠玉坠地,漫不经心之余,却又让人不觉回味。

母后身穿朱红镂金飞凤袍,于寂寞长夜中弹奏琵琶的身影在回忆中猛然被勾起。他一怔,继而疾步拨开树从寻声而去。

琵琶声时低时高,时缓时急。懒散不成曲,却已生哀婉之意。 在寒夜中听着让人更感苍凉。依昔有女子清冷的嗓音在唱古时乐府的一支挽歌:“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余音袅袅,歌中寄情,使人闻之欲泣。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殷谨繁喃喃着,嚯然抬头 ,就见密林尽头,御河水畔,玉霜亭里,那一抹红影。

他脚步略停,隔着数十步的距离远远大量着,几乎要以为眼前 一切只是醉后幻觉。凝睇望之,但见不远处那女子一袭红罗软纱袍 ,乌发披垂,未饰珠翠。坐在靠水的玉霜亭边,赤足点水,錾花银酒置于右手边,玉轸琵琶抱于怀中。只是侧颜,便让人觉惊艳。若非幻觉,这夜中何来的如此冷且艳的殊色。

是人是鬼亦或者是幻像

殷谨繁正犹疑着是否要上前一观佳人真容,那女子已缓缓回首,一双平静淡漠的杏眸一转,轻忽的落在了他身上。这样直接无所顾忌的对视发生在如此微妙的情形下,多少让殷谨繁有些赧然,轻咳一声,欲要开口说些什么,却听那美人已然开口,“你是谁”嗓音清如珠玉相击之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