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529(1/2)

,说明天要请我去他家做客,我想着该拿什么东西比较好。”

“是那个老爷子啊,既然是他邀请你,那你就去一趟吧,老爷子人挺好的,礼物确实要好好想想,别显得寒酸了。”许全义想起了刘向华这个人,他对刘向华的印象还不错,老人有一个当副市长的儿子,但是在他们这些老百姓面前也不拿架子,挺随和的,是一个好人。

许凡点了点头,然后就叫上柳飞絮和许剑三一起开车出去了,准备买一份合适的礼物送给刘向华。

刘向华挂了电话以后就拿起了桌上的那份材料,翻了几页,上面赫然记录着刘宇接受了许氏集团一名医生的治疗,从而使得身体恢复健康,使得刘宇能够夺冠,上面还有李平的照片,这只是一小部分的内容,更多地内容则是关于许氏一号大米的报告,上面详细列举了许氏一号大米里面包含的元素成分,和大致的比例,这份报告是国安局的副局长赵康杰送来的,真实性完全可靠。

刘向华的对面坐着两个人,一个是四十多岁的赵康杰,另外一个则是七十多岁的一个老头,老人的身上穿着一件洗的发白的衬衣和一条黑色的西裤,脚上则是一双普通的皮鞋,老人全身上下的衣服鞋袜总共也不会超过两百元钱,相比于老人朴素的衣着,老人的身上却是显露出一股文人的味道,老人就像是一股隐士一般,显得很平静。

刘向华翻到了文件的最后一页,然后就看了看赵康杰,“康杰,给袁老的茶杯里面倒上水”

“是,首长”赵康杰忙端起了水壶替老人倒上了一杯水,笑着说道,“袁老,真是不好意思,刚才只顾着想事情了,怠慢您了,真是不好意思”

赵康杰知道眼前的这个老人是华夏的瑰宝,老人的名字叫袁风林,老人出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建国了以后从事农业研究工作,历经了几十年的研究,终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使得国内水稻的产量比之前增长了一半以上,除此之外,老人还改良了小麦和玉米等十几种农作物,使得这些农作物的产量有所提高,老人研发出来的杂交水稻已经到了第四代,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也达到了几千万亩,这位老人为华夏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老人在平凡之处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就算是国家领导人见到了老人,也要客气的称呼一声袁老。

这次调查许氏集团,因为赵康杰发现了许氏一号大米在华夏比较畅销,已经占据了高端大米的三分之一左右的市场,所以就对许氏一号大米进行了调查,一调查才发现,许氏一号大米并没有在国家任何部门进行备案,也没有申请专利,于是就对许氏一号大米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所以就让人采购了一批许氏一号大米,委托京城大学进行检测,而袁老当时也在做一项研究,在同一个实验室里面,袁老在一旁指点了一番,看到了最后得出的报告,也是大吃了一惊,所以才会来到了这里。

第九百七十六章 重视

袁风林呵呵一笑,淡淡的说道,“康杰客气了,能够让你这个局长给我倒水,我也是很荣幸啊。”

袁风林端起了水杯,轻轻地抿了一口,然后就看着刘向华说道,“老刘,许氏一号大米关系重大,我们现在研制的杂交水稻第四代的目标就是一亩地产出一千公斤的稻谷,我们的研究还没有成功,没想到现在被一家民营企业捷足先登了,明天你说的那个小伙子会过来吧”

袁风林参与了对许氏一号大米的检测,知道许氏一号大米的各项营养成分都很合适人体的吸收,是一种质量比较优良的大米,这一点并不能让袁风林感到惊奇,让袁风林感到奇怪的是两点,一个是这种高品质的大米的亩产竟然达到了一千公斤,现在袁风林带着的研究小组也只是正在研究亩产一千公斤的杂交水稻,到现在还没有什么明显的成果,没想到许氏集团就能够把亩产一千公斤的水稻研制出来,而且品质还这么好,尤其是已经进入了大规模种植的阶段,已经投入了商业化运作,这一点让袁风林大为震惊,心里面对自己产生了疑问,难道真的是民营企业才能有活力,有动力做研究,他们这些政府的人都已经落伍了吧,想到了这一点,袁风林有一点淡淡的失落感,更多地是为国家能够有这样一个新的水稻品种的问世而高兴。

许氏一号大米还有另外一个事情比较厉害,简直是有突破性的发展。水稻的一生要经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其中,营养生长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秧苗期指种子萌发开始到拔秧这段时间;分蘖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节这段时间。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受到损伤,需要57天时间地上部才能恢复生长,根系萌发出新根。这段时期称返青期。水稻返青后分蘖开始发生,直到开始拔节时分蘖停止,一部分分蘖具有一定量的根系,以后能抽穗结实。称为有效分蘖;一部分出生较迟的分蘖以后不能抽穗结实或渐渐死亡。这部分分蘖称为称为无效分蘖。分蘖前期产生有效分蘖,这一时期称有效分蘖期。而分蘖后期所产生的是无效分蘖,称无效分蘖期。

水稻的秧苗期和分蘖期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来管理,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合适的农业机械能够代替这一步,所以水稻种植比较辛苦。而且育苗还有失败的风险,这样的话,秧苗就不会结出稻谷。

水稻前期的种植比较辛苦,而且还有失败的风险,但是根据赵康杰的安排人做出的调查则显示,许氏一号大米的种植并不需要传统的幼苗期和秧苗分蘖期,许氏一号水稻收获以后。在将土地进行一番机器翻耕以后,将土地平整以后,许氏一号水稻的稻谷就被直接埋进了土地里面,然后下面就等着许氏一号水稻的幼苗破土而出就行了。

幸好许氏一号水稻的种植依然需要大量的水。要不然袁风林就要惭愧至死了,相比于亩产一千公斤的产量,袁风林更在乎这个不用育苗的技术,这个技术简直就是划时代的的革新,历来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水稻种植都是相同的程序,需要进行前期的培养,将秧苗培养出来,然后再进行插秧,许氏集团的这个革新完全是省去了无数的人力成本,袁风林心里面真的想见见研究出这个技术的人,探讨一下对水稻改良的想法,所以就对这个事情很重视,听赵康杰说要去见刘向华,袁风林就直接跟了过来。

刘向华见袁风林一副心急的样子,笑了一下,他以前见到的袁风林都是一脸严谨,对于科学研究非常重视,刘向华和袁风林说话的时候,袁风林也是三心二意的想着种子改良的事情,没想到现在会这么着急,不过也正是靠着一个个像袁风林一样的科技工作者,华夏的科技实力才能越来越好,让国家更加富强。

“放心吧,袁老,明天我一定把许凡带到你面前,到时候你好好的和他聊聊就行了,实在不行的话,就让许凡公司的研究人员来一趟,你看怎么样”刘向华笑呵呵的说道。

袁风林点了点头,“行,老刘,我相信你,那行,我研究所里面还有事情,明天我再过来一趟。”

“好,好,康杰,送一下袁老”刘向华笑着说道,他的年纪也大了,不过对于袁风林这样的国之瑰宝,他也是站了起来,和赵康杰一起把袁风林送出了门外,看着袁风林坐上了汽车,离开了这里,两个人才转身回到了房间。

赵康杰看了看刘向华,疑惑的说道,“首长,袁老这也太激动了吧,只是一个水稻而已,竟然这么激动,真是变成小孩子的脾气了,呵呵”

刘向华却不这么看,刘向华摇了摇头说道,“康杰,你别小看这一个水稻的事情,袁老研究了一辈子水稻,才能让水稻的产量从建国时的三百多斤,提高到了现在的亩产一千七百斤,任何一点提高都能让国家的粮食供给更加安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