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52(1/2)

自领神恩将军,打下三县,气势极盛已收得流民十万,全部编练入军”

玉衡一听,却不惊反喜,说着:“这是自取死路,为真主开道啊”

老者一惊,这朱十六的声势,还在潜龙和宋玉之上,为何师叔就下次论断,不由问着:“还请师叔指点”

玉衡微微一笑,说着:“以三县之地,怎么养得起十万流民就算每天只喝薄粥,都支撑不了几日。接下来,除了肆掠大户,就只有出县攻打世家,开仓放粮了”

“此举,已经大失民心,这十万流民,又驳杂不堪,多有老弱,五千精兵,就可破之,不成大器”

“只有文昌大户,被乱民破家,深受其害时,才会接受真主啊”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这地主阶级,天生就较为支持大乾皇帝,只有当皇帝保护不了他们的利益,深受迫害时,才会寻找别的出路,祈求明主。

到时潜龙派兵平乱,不但有着大义名分。在仕林里,也只会歌功颂德,不会被骂乱臣贼子,统治不出半年,就可百姓箪食壶浆,获得王师的待遇当然,这百姓,到底指的是谁,就见仁见智了。

还有一点,玉衡心里清楚,但没说出来。这朱十六的根基,也查看过,被潜龙大势挟裹,注定是个为真主开道的货色,不值一顾。

既然连气运都是借人家的,到时对上潜龙,一个说客就可收服。当然,事实上,这些势力,都可以收下,唯独朱十六,不能饶过,必借其首而安文昌世家之心

现在不说,就是顾忌消息泄漏,被城隍神听去。

只要打下文昌,必上书,请禁城隍庙,杀光庙祝,到时那神自然大损,或杀或囚,一念之间。

想到此处,玉衡眼里,泛起一抹异色,冷笑闪过

事情的发展,却有些出乎玉衡意料。

到了八月,李勋就出奇兵两千,由李如壁统率,直扑吴起治所临江府

恰在这时,吴起病重,不能理事,上下人心散乱,几乎不成抵抗。

李如壁势如破竹,连下两县,到了八月二十三,已兵临临江城下。

这时,加上后方补充和收的降兵,已经有兵三千,李如壁打出旗号,号称五千精兵,将临江府四门围住,先不攻城,日夜派得俘虏于城下嚎哭,以乱人心。

又派遣细作,潜入城内,四处联络。

最后,下令赶制攻城器械,给临江府施以压力,同时也是预留的攻城手段,要是之前种种计谋无用,就只能直接攻城了。

在临江城头看去,军营连绵,旌旗如林,士卒排列整齐,井井有条,不时还有巡逻游骑,更是精壮强悍,杀气逼人。

这副强军姿态,顿时震慑临江,也给有心人许多底气。

到了夜里,军营正中,一个大帐内,灯火通明。将校汇聚一堂,正在议事。

李如壁今年只有十六,却一身雁翎甲,端坐主位,其下众将,恭敬听从差遣。偶有叫到名字者,皆身体一震,低垂脸睑,垂手应命。看得出来,都是真心领命,没有暗中不服,令人啧啧称奇

李如壁论长相,只能说英武,但精神澄明,举动文雅,如桂林之枝、昆山之玉,洒然超脱,不染俗尘。使人望之如鹤立鸡群,出类拔萃。

正所谓“如桂林一枝,昆山片玉,洒脱高秀,一尘不染”。在相学上,就是所谓的“清”相。

更引入注目的,却是他的双眼,竟有上下两个瞳孔,泛出紫意。这是重瞳之象,相书有云:“重瞳为奇贵,主圣德勤能,英明神武,为上上品。”

这种面相,大是不凡,李勋甚喜,着重栽培,五岁就进了学,还授予兵书,寄予厚望。

李如壁声音平和,却似乎又带着股不容抗拒的威严:“我军虽有三千,但临江城墙,不是小县可比,又粮草充足,如果硬攻,损伤不小,众位有何建议”

一将出来,甲胄齐全,豹头环眼,声如巨雷,这是李如壁的心腹爱将,叫做燕飞,熟知兵法,更能练兵,这次能提前一月出兵,就有这燕飞之力。

燕飞声音隆隆,这并不是他有意为之,而是天生如此,说着:“启禀将军,兵法有云,十则围之,我方虽连破两县,但临江大府,其中至少有兵一千,若是发动民壮,更可出得四千。我方要攻,起码应有万人,才有把握,此次,只可智取”

其余校尉,都是点头,知道燕飞这时出来,说得就是主公的意思。

李如壁点点头,问着:“计从何出”

燕飞回道:“属下已遣细作,与城中张家取得联系,晓以利害,这张家已有投靠之意。”这燕飞虽然看着鲁莽,其实粗中有细,是大将之才。

“嗯”李如壁刚想说些什么,一个亲兵禀告:“启禀将军,临江府有人来投”

李如壁和燕飞对视一眼,有了预感。

果然,随着号令,一人进来,就拜下:“小民是张家之人,我张家此次欲附将军,讨伐吴起逆贼,我家已被征召壮丁,协守南门,明晚愿献城”

李如壁大喜,但面色不动,淡淡说着:“知道了你张家之功,本将会记得的。”

第七十四章除害

八月二十四日,临江城大户张家献城,临江城破。

伏波将军府内。

李如壁一身常服,端坐主位,问着:“事情办得怎样”

“已经赐死了其它家眷,也全部收押,听候发落”说这话的,是一个青衣文士,面目普通,泯然众人,唯有一双眼睛,温润黝黑,一见难忘。

李如壁点头,这荀靖,是他老师郑玄推荐的人才,思维缜密,又兢兢业业,李如壁素喜,留在身边,常参机要。

“唉赐死一个缠绵病榻之人,非大丈夫所为”李如壁先是心里一松,随后又有些郁结地说着。

“按制,此等逆贼,最起码也是斩首,暴尸七日,株连三族的罪过。主公这样发落,已是从轻处置,足见仁慈了”荀靖劝着。

这说的,是吴起之事,此次进军,多亏吴起病倒,敌方群龙无首,才如此顺利。

否则,凭着吴起十几年积威,这胜负如何,先不说,光是临江府内,是否有人敢开门献城,还是两说之事。

荀靖见主公面色稍缓,才又说着:“我军已封了府库,正在清点,吴家已经抄家,折合银两,计有白银三万两千五百余两,黄金千两”

李如壁一惊,说着:“吴起十数年积累,果是非同小可,我方银钱,暂时不用愁了”

心里更是大喜,有这些,足够再扩军两千。再拿下文昌、新安二府,这吴南,就基本定了。

“临江府内,人心如何”李如壁定定神,还是问起民事来,这些,都是根基,马虎不得。

“请主公放心,李家名声甚好,又有圣旨名分,这临江百姓,在破城时稍有不安,现在,已经大体安定下来,预计再过几日,就可开市,恢复正常。”

“如此就好还有一县,是否需要征讨”李如壁先是心里一松,随后问着。

“不必”荀靖摇摇头,“吴起是逆贼,主公以圣旨讨之,这就占了大义。以有道伐无道,这就有了大势。现在吴起已死,府城都下,一个小县,哪敢违抗大势呢派人游说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