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节阅读 13(1/2)

门来拉布匹的马车就多起来。

这些马车,有一部分甚至是从苏杭一带过来的,东方纺织厂的棉布物美价廉的棉布,苏杭一带的商人听到消息之后,有部分人就上亲自上门来。

东方纺织厂生产的棉布,质量好,价格低,不但在松江府一带热销,开始进入苏杭地区。

张丰的棉布,迅速打开市场,现在的张丰手上有不少订单,其中有几张订单正是和苏杭一带的布匹商人签订的。

“订单”这种东西,以及张丰主导的这种商业模式渐渐的被大家接受,凡是购买张丰的棉布,先签订单,先付三成订金。

东方纺织厂的马车进进出出,一车车的布匹被运出去,杨升海高兴并忧愁,高兴的是生产的棉布供不应求,忧愁的是,订单不少,生产有一点跟不上,另外,仓库之中的棉花日渐减少,再这样下去,不用半个月,马上就会面临无米下锅的地步。

“老板,再这样下去不行了,我们手上的棉花越来越少。”送走一拨来上门拉货的布商之后,杨升海再也忍不住了,急急忙忙走到了张丰的办公室。

张丰面色淡定,微微一笑道:“杨管事,前几天一连大雨,现在雨也停了,我想很快就会有人给我送棉花上门。”

有人主动上门送棉花

杨升海使劲的摇了摇头,这打死杨升海都不信,甚至,杨升海心中想道,老板这是急糊涂了。

张丰道:“杨管事,不信吗等着就是了。”

张丰这么说,杨管事稍稍放心,但也非常好奇,难道真的有人主动上门送棉花

张丰笑而不语,而是转而言它,询问了第二次招聘会的准备事宜,第一次招聘会,东方纺织厂招了五百人,这一次,张丰准备招一千人。

如果去厂区看一看,就会看到,一栋栋的厂房内已经摆上了纺纱机或是织机,只等工人到位就可开工。

按照张丰的计划,东方纺织厂的最终规模将在三千人以上,一千多张新式织机,第二批招聘完成之后,还有第三批,第四批,分批进行,一直招收到足够的工人。

纺织产业,本来就是劳动密集型,需要这么多的工人不稀奇,不过,在大明朝,如果真出现一家三千人以上的大工厂,估计是震撼的。

“老板,有一人想见你,对方说是一家织坊的老板。”

张丰和杨升海正在说着第二次招聘的事宜,听到汇报,张丰一乐,好事来了。

张丰道:“杨管事,送棉花的人上门了,从今天开始,你就清空仓库,好好的收棉花,到时估计我们的仓库都堆不下。”

杨升海一头雾水,但还是道:“老板,我们的仓库都空着,有足够的地方存放棉花。”

张丰点一点头,然后道:“让来人进来吧,我见一见他。”

进来之人一脸惨淡,仿佛遇到了天大的麻烦事,一进门,马上就道:“张老板,这次你可要救一救我,这次我该死,当初不应该听那徐顺本的蛊惑,我”

张丰挥手打断了来人的话,“赵老板,你这是”

赵老板挥手打了自己一个嘴巴,“张老板,我的织坊也不打算开下去了,我和徐顺本一起收购了大量的棉花,这些棉花还望张老板帮我买下来。”

徐顺本的棉花被雨水浸泡了大半,损失惨重,消息已经开始传出来了,这就造成了整个松江府棉花市场的崩盘,很多以前和徐顺本一起囤积棉花的商人再也坐不住了。

张丰一笑道:“赵老板,你的棉花这么贵,我可买不起。”

赵老板哭丧着脸,哀求道:“张老板,您这次一定要救救我,一定要买下我的棉花,我,我可以便宜卖,您一定买得起。”

第十九章第二次招聘会

旁边的杨升海大跌眼镜,简直不相信,居然还有人哭着喊着求张丰买自己的棉花,要知道,此前杨升海一直为买不到棉花而担心,一直忧心忡忡,担心无米下锅,担心纺织厂停产。

不会吧

居然真有这样的事情,杨升海敬佩的看了看张丰,心中想道,老板真是神人,居然真有人送棉花上门。

赵老板苦苦哀求,张丰沉吟一下道:“赵老板,买你的棉花不是不可以,但是”

赵老板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马上就道:“张老板,只要您买的棉花,我什么都答应你。”

看得出来,赵老板是想将自己的棉花早一点出手,越快越好,再不出手,可能估计就比较麻烦了,难道一直捂在自己手里等着下一场大雨吗

张丰缓缓的道:“赵老板,你也知道,整个松江府的棉花面临全面崩盘,棉价很快就会一泻千里,我收购你的棉花不是不可以,但只能出这个价,一分五厘银子。”

正常的棉价,像这种大宗采购,一般是四、五分银子,五分银子一斤算是正常价格,四分银子属于比较便宜,至于一分五厘,几乎从来没有这个价格,算是白菜价。

张丰是一个商人,自然具有一个合格商人的本色,那就是逐利,不可能出四、五分银子的价格。

一分五厘

赵老板一阵肉疼,当初自己收购并囤积那一批棉花,足足花了两万多两银子,如果现在全部以一分五厘这个价格卖得话,估计只能卖三、四千两银子。

张丰察言观色,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补充一句道:“赵老板,我可以现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现银和赊账又完全不一样,数千两现银,对赵老板来说还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张丰又道:“赵老板,整个松江府像囤积了超过二十万两白银的棉花,这其中又以徐顺本囤积得最多,随着徐顺本的棉花打了水漂,引发整个棉花市场崩盘,以后如果有人上门求我买他的棉花,我只能出一分银子的价格。”

如果棉花的量比较小,也许还能慢慢的零售,慢慢的消耗,但大宗的棉花,动不动数万斤,甚至十几万斤的量,不是这容易卖掉的,必须找一个大主顾。

而整个松江府,需要棉花,也能大量买下棉花的就只有张丰一个人,张丰不急。

赵老板想了想,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咬了咬牙,然后道:“张老板,那就一分五厘银子,现银”

张丰一笑道:“没有问题,肯定现银。”

送走赵老板,杨升海才回过神来,敬佩的道:“老板,您真是料事如神,如此一来,我们就不愁没有棉花了,且还都是价格低廉的棉花。”

张丰心中高兴,点一点头,当初徐顺本联合这么多的织坊老板囤积棉花,想要断了自己的原料来源,哪想天公作美,最后的赢家成了自己。

有了充足的棉花不说,而且全是白菜价,仅仅低价购进这些棉花,足足让张丰狠赚数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没有比这来钱更快的

张丰真想哈哈大笑一声,爽,事情发展成这样,真爽

有了这个赵老板开头,其他手里囤积了大量棉花的织坊老板,纷纷寻上们来,张丰自然大力吃进这些棉花,价格全部都是一分五厘银子。

短短几天,几万两银子花出去,东方纺织厂的几间大仓库之中堆满了棉花,估计即使达到一千多张织机,这么多棉花,足矣满足好几个月的生产需要。

铁匠房之中。

赵左林正在亲自动手,打造一种新东西,这对大家来说,绝对是新东西,这东西在叫做“游标卡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