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3节(1/2)

叶知秋神情大惊对我们说,秦帝在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巩固江山,便发焚书令,规定史官须将秦记以外的史书全部烧毁,亦即除博士官掌管收藏外,天下所有《诗》《书》和诸子百家书籍,一律送到郡中烧毁,焚书的后果造成战国时期,除秦国外各国史记均被毁。

但是西晋太康元年,考古历史上出了一个最著名的盗墓贼,叫不准,此人盗掘了战国时期的魏襄王陵墓,结果发现了写在竹简上、共有十万多字的古书。

可据说此人进入墓室的时候一片漆黑,火把燃尽,他便捡起墓道里的竹简烧起来照明,几天后,偷盗一空的大墓才被发觉,晋武帝接到王陵被盗的报告后,极为重视,立即组织人进行清理,等人赶到时,只剩下散在地上未被烧光的竹简。

这些竹简,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被后人整理为古本竹书纪年,它比司马迁著的史记成书时间还要早二百年,记载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先秦历史。

“虽然竹书纪年有极强珍贵的史料价值,但是大部分被烧毁,留下的记载中我曾经研读过,大多支离破碎很难系统的研究,但是在保存下来的文献中并没有关于玉猪龙的记载啊?”叶知秋说。

“发现竹书纪年的不准,他是有名的盗墓贼,竹书纪年其实并没有被烧毁,而是被不准带走,但数量太多,还是有一小部分遗留在陵墓之中。”封承回答。

“被不准带走了?带到什么地方?”叶知秋大吃一惊问。

“哎,平日叫你们多看点书,你和朝歌一样嫌枯燥乏味,竹书纪年被流传下来,抄本一直在我书房之中,也没见你二人翻阅过一次。”

“封,封叔,竹书纪年的抄本在,在您书房里?!”叶知秋大惊失色,很快兴奋不已拉着封承胳臂。“封叔,竹书纪年您得借我看看,那可是价值连城的文物啊。”

“早就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是你们一直充耳不闻。”

“封叔,难不成这本竹书纪年里记载了和玉猪龙有关的事?”

“三十六计是汇聚兵法策略的兵书,里面每一计策都相当精妙,可是其中之一的假道伐虢却有待商榷,晋国想挺进中原,必须消灭阻挡门户的虞、虢二国,可这计策本身就太过冒险,在我看来非但是好计策,而且还是用兵大忌。”

“假道伐虢挺成功的啊,晋国一举灭掉两个国家,怎么不是好计策?”我问。

“成王败寇而已,不过是晋国赢的了胜利,否则假道伐虢被灭的恐怕就是晋国。”封承正襟危坐回答。

“为什么?”叶九卿有些好奇。

“虞、虢二国并非是小国,在当时是重要的西周诸侯国,国力虽然没有晋国强大,但绝非羸弱,晋国假道伐虢被后世传位兵法良计,殊不知兵家大忌便是孤军深入,晋国大军要攻伐虢国,势必要经过虞国,一旦虞、虢二国联手,晋国大军势必两面受敌会被围歼。”

“史书上不是说,虞国国君贪图宝玉良马,心生贪念才同意借道给晋国啊。”叶知秋说。

“史书?”封承面无表情摇头。“史书都是胜者在书写,上面能看到多少真实的东西,这里谈的是国家兴亡,当时乱世能登上君王之位的人,又有几个是酒囊饭袋,你真当一国之君会为了宝玉良马,把家国社稷的安危拱手送出?”

“您是说虞国国君肯借道是另有其他原因?”我听出封承话语中的深意。

“非但是虞国,晋国冒着孤军深入的危险也要攻伐虢国,看起来并非是为了一城一池的得失。”赵阎若有所思点头看向封承。“晋国是不是另有所图?”

封承喝了一口茶继续对我们说,整件事并非一句假道伐虢和唇亡齿寒能概括,首先要从晋国国君姬诡诸说起,在竹书纪年中曾记载,他的名字来源于其父活捉戎狄首领诡诸而得名。

“姬诡诸和姬渠这两人各为国君,都是西周世袭侯爵,你们没发现这两人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封承问。

“都姓姬!难不成这两人一脉相承?”程千手说。

封承点头,姬诡诸和姬渠非但是一脉相承,关系还非比寻常,自从牧野之战武王灭商,西周王朝为了镇守辽阔的疆土,控制殷商后裔,便把兄弟叔侄和立有战功的异姓贵族派往各地担任诸侯,以世袭的形式统治这些地区。

到西周中叶,周昭王、穆王不断向淮夷、于越、荆楚用兵,为巩固对南方疆域的控制,和保护南征通道,又把一些姬姓兄弟叔侄从山西、陕西移封到淮水上游和汉水中游地带,建立起随国在内的数十封国,组成一个庞大的姬姓封国集团,史称汉阳诸姬。

它们互为犄角之势,负责监视并阻断荆楚和淮夷、于越结盟,为安定南方起了重要作用,其中在汉阳诸姬中最大的诸侯国便是晋国,轮关系晋国和随国国君是叔侄。

在春秋时期随国国力相对强盛,所以在春秋早期敢于屡抗楚锋,成为抵御楚国东进北伐、问鼎中原的前沿堡垒。

“晋国和随国是叔侄的关系,又是周王同气连枝的亲戚,周王知道昆仑金阙供奉有神人,想必汉阳诸姬也应该知道,难怪随侯会想方设法逼问彭家后人长生的秘密,原来他知道神人的存在。”叶九卿恍然大悟。

“姬诡诸征伐戎狄,并且活捉了首领诡诸,而这场史书上并没有记载的征伐,却在竹书纪年中详细的记载,当时随同姬诡诸出兵的便有随侯姬渠的父亲。”封承不慌不忙对我们说。“而且他们征伐的戎狄,你们知道是谁。”

“谁?”

“西辽河与大凌河流域的部落。”

“红山!”叶知秋顿时大吃一惊。“那是红山文化的发源地,他们抓获了当时统领红山文化的首领,想必就是从首领口中得知了月宫九龙舫和神人的传闻。”

“对,竹书纪年是晋国史官所写,因此对这场攻伐记录的很详实,从抓获的首领口中,晋国国君得知真有长生不死的神人存在,并且以羽龙为标志,传闻中找到羽龙便能获得永生,并且在部落中还有一尊青铜器物,被称为九龙程瑞尊,得到此物便能得到长生。”

第597章 九龙程瑞尊

第一次听到九龙程瑞尊这东西,我连忙追问这个器物的下落,封承端着茶杯回答,在这场攻伐之前,另一个诸侯国已经征伐过这个部落,并且带走了九龙程瑞尊。

“另一个诸侯国?是谁?”叶知秋问。

“虢国!”宫爵眼睛一亮脱口而出。

封承默不作声的点头,其实在史书上的确有关于虢国征伐夷狄的记载,时间比晋国要早很多,九龙程瑞尊很有可能就是那个时候,被当成战利品带回虢国。

要知道汉阳诸姬和周王是一脉相承,昆仑金阙中供奉有神人的事,诸侯其实都知晓,只不过没有谁知道昆仑金阙的确切位置,从戎狄首领口中证实神人的存在,这对于当时的姬姓诸侯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发现。

长生不老是每一个人梦寐以求的东西,甚至远远超过财富和权力,即便仅仅是传闻,但有丁点可能这些君王都不会放弃,因此在竹书纪年中记载,晋国国君对九龙程瑞尊势在必得,但要攻伐虢国,就必须要借道虞国,所以晋国国君便密会虞公,以九龙程瑞尊的长生之力为许诺,一旦攻下虢国倘若真找到九龙程瑞尊,便和虞公共享长生之术,若是这个传闻只是子虚乌有,攻下的虢国领地归虞国所有。

如此重要的秘密当然不能记载于史书之中,但这并非是子虚乌有的杜撰,晋国国君为了表示诚心,的确是把晋国国宝玉璧和良马送给虞公,这便才有了虞公为了宝玉良马而借道给晋国的典故。

“乱世之秋果然没有泛泛之辈,若是真能长生,固然皆大欢喜,即便是以讹传讹的传闻,虞公不发一兵一卒便能占领虢国,两全其美的事,难怪虞公会力排众议,明明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还是要借道给晋国。”我恍然大悟喃喃自语。

“终究是鼠目寸光,这个虞公就是作茧自缚,也不想想,长生的秘密又岂会有人愿意和他共享,从晋国国君告之他这个秘密开始,就注定晋国不会放过虞国,在晋国国君心里何尝不是一箭双雕的打算,若是真有九龙程瑞尊,固然是天大的好事,倘若没有,虞国肯借道攻伐虢国,同样可以借道给虢国攻伐晋国,这样毫无远见的君主若是不早早除去,必定会成后患。”

“就是说,不管能不能攻下虢国,晋国回军势必都会剿灭虞国。”宫爵摇头苦笑。“贪心不足蛇吞象,最终还是害人害己。”

“封叔,那到底晋国攻占虢国之后有没有找到九龙程瑞尊?”叶知秋问。

“没有。”

“那这个传闻是假的?”

“并非是子虚乌有的传闻,从抓获的虢国国君口中得知,的确是有九龙程瑞尊,这东西是征伐戎狄时候得到的战利品,至于有什么用,连就不得而知,但并没有人知晓这器物的神奇,后来这件东西也就下落不明。”封承回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txt998.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